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552435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 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为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 系,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 经济体系建设,护航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现就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 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 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围绕设备、控 制、网络、平台、数据安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监管责任,健全制度机 制、建设技术手段、促进产业发展、强化人才培育,构建责任清晰、制度健 全、技术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安

2、全保障体系,覆盖工业互联网规划、建设、运行 等全生命周期,形成事前防范、事中监测、事后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工业互联 网创新发展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二)基本原则筑牢安全,保障发展。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严格落实中华 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按照谁运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 则,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安全和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统筹指导,协同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结合各地实际,突出 重点,分步协同推进,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安全工作落实 到位。分类施策,分级管理。根据行业重要性、企业规模、安全风险程度等因 素,对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管理,集中力量指导

3、、监管重要行业、重点企业提升 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夯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融合创新,重点突破。基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特性,创新安全管理机 制和技术手段,鼓励推动重点领域技术突破,加快安全可靠产品的创新推广应 用,有效应对新型安全挑战。(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底,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制度机制方面,建 立监督检查、信息共享和通报、应急处置等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构建企 业安全主体责任制,制定设备、平台、数据等至少20项亟需的工业互联网安 全标准,探索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体系。技术手段方面,初步建成国家工 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平台、基础资源库和安全测试验证环境。产业发展方 面,在

4、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能源等重点领域,形成至少20个创新实 用的安全产品、解决方案的试点示范,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 安全企业。到2025年,制度机制健全完善,技术手段能力显著提升,安全产业形 成规模,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二、主要任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责任落实1依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工业互联网企业明确工业互联网安全责任部 门和责任人,建立健全重点设备装置和系统平台联网前后的风险评估、安全审 计等制度,建立安全事件报告和问责机制,加大安全投入,部署有效安全技术 防护手段,保障工业互联网安全稳定运行。由网络安全事件引发的安全生产事 故,按照安全生产有

5、关法规进行处置。2政府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相 关政策制定、标准研制等综合性工作,并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通信等主管 行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安全开展行业指导管理。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指 导本行政区域内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工业企业的安全工作,同步推进安全产业发 展,并联合应急管理部门推进工业互联网在安全生产监管中的作用;地方通信 管理局监管本行政区域内标识解析系统、公共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的安全工作, 并在公共互联网上对联网设备、系统等进行安全监测。生态环境、卫生健康、 能源、国防科技工业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开展本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推广应 用的安全指导、监管工作。(二)

6、 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体系3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围绕工业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风险评估、数据 保护、信息共享和通报、应急处置等方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强化对企业的安全监管。4建立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建立工业互联网行业分类指导目录、企业分 级指标体系,制定工业互联网行业企业分类分级指南,形成重点企业清单,强 化逐级负责的政府监管模式,实施差异化管理。5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设备、控制、网络 (含标识解析系统)、平台、数据等重点领域安全标准的研究制定,建设安全 技术与标准试验验证环境,支持专业机构、企业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 加快标准落地实施。(三)提升企业工业互

7、联网安全防护水平6夯实设备和控制安全。督促工业企业部署针对性防护措施,加强工业 生产、主机、智能终端等设备安全接入和防护,强化控制网络协议、装置装 备、工业软件等安全保障,推动设备制造商、自动化集成商与安全企业加强合 作,提升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本质安全。7提升网络设施安全。指导工业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在网络化改造及部 署IPv6、应用5G的过程中,落实安全标准要求并开展安全评估,部署安全设 施,提升企业内外网的安全防护能力。要求标识解析系统的建设运营单位同步 加强安全防护技术能力建设,确保标识解析系统的安全运行。8强化平台和工业应用程序(APP )安全。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 设、运营单位按照相关

8、标准开展平台建设,在平台上线前进行安全评估,针对 边缘层、IaaS层(云基础设施)、平台层(工业PaaS )、应用层(工业SaaS )分层部署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工业APP应用前安全检测机制,强 化应用过程中用户信息和数据安全保护。(四)强化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保护能力9强化企业数据安全防护能力。明确数据收集、存储、处理、转移、删 除等环节安全保护要求,指导企业完善研发设计、工业生产、运维管理、平台 知识机理和数字化模型等数据的防窃密、防篡改和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 鼓励商用密码在工业互联网数据保护工作中的应用。10建立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依据工业门类领域、 数据类型、数据价

9、值等建立工业互联网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开展重要数据 出境安全评估和监测,完善重大工业互联网数据泄露事件触发响应机制。(五)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段11. 建设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平台。工 业和信息化部统筹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平台。工业基础较好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先期试点建设省级技术保障平台。支持鼓励机械制造、电 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企业建设企业级安全平台,强化地方、企业与国 家平台之间的系统对接、数据共享、业务协作,打造整体态势感知、信息共享 和应急协同能力。12. 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基础资源库。建设工业互联网资产目录库、工 业协议库、安全漏

10、洞库、恶意代码病毒库和安全威胁信息库等基础资源库,推动研制面向典型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应急处置、安全事件现场取证等工具集, 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资源储备。13. 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测试验证环境。搭建面向机械制造、电子信 息、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攻防演练环境,测试、验证各环节存在 的网络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提升识别安全隐患、抵御安全 威胁、化解安全风险的能力。(六)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14. 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认证。构建工业互联网设备、网络、平台、工业APP等的安全评估体系,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为工 业互联网企业持续开展安全能力评测评估服务,推动

11、工业互联网安全测评机构 的审核认定。15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水平。鼓励和支持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 业等提供安全诊断评估、安全咨询、数据保护、代码检查、系统加固、云端防 护等服务。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依托专业 技术优势,加强与工业互联网企业的需求对接,输出安全保障服务。(七)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16. 支持工业互联网安全科技创新。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研发和 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强化标识解析系统安全、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 全、数据安全、5G安全等相关核心技术研究,加强攻击防护、漏洞挖掘、态势 感知等安全产品研发。支持通过众测众研等创新方式,聚

12、集社会力量,提升漏 洞隐患发现技术能力。支持专业机构、高校、企业等联合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 创新中心和安全实验室。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安 全防护水平。17. 促进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网络安全产业 园(基地)等形式,整合相关行业资源,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平台,形 成工业互联网安全对外展示和市场服务能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水平高、市场 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范围广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企业。在汽车、电子信息、航 空航天、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遴选优秀安全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并加强应用推广。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在工业互联网专项工

13、作组的统一 指导下,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部省合作,构建各负其责、紧密配 合、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各地工业和信息化、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生 态环境、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市场监管、能源、国防科技工 业等主管部门及地方通信管理局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二)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各地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工业互 联网发展现状,优化政府支持机制和方式,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安全应用,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段,推动 安全产业集聚发展。(三)发挥市场作用,汇聚多方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以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安全需求为着力点,形成市场需求牵引、政府 支持推动的发展局面。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逐步建立覆盖决策研究、公 共研发、标准推进、联盟论坛、人才培养等的创新支撑平台,形成支持工业互 联网安全发展合力。(四)加强宣传教育,加快人才培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建立安全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开展工业互联 网安全宣传教育,提升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网络安全意识。开展网络安全演 练、安全竞赛等,培养选拔不同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从业人员。依托国家专 业机构等,打造技术领先、业界知名的工业互联网安全高端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