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54522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云南教师招考 育萃培训2016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教育学部分在近几年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各州市教师招考、昆明市各县区教师招考命题中,教育学部分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班级授课制的产生、教师专业素养、素质教育、新课改、如何了解和研究学生、师生关系、班主任工作等知识点出现较为频繁,比如素质教育的内容昆明高新区2014、2015年连续考,2015年该知识点出现在度假区、禄劝、晋宁,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考、云南省教师资格(10月)的考题中。以下简单分析近年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学部分出现的高频考点: 一、素质教育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三章教育目的 二、上好一堂课的基本标准

2、是什么?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七章教学 三、教学过程的特点、结构。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七章教学 四、班集体的形成、培养和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五、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六、德育内容、过程、途径、方法、基本原则。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八章德育 七、教师的专业素养。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五章教师与学生八、启发式教学原则。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七章教学以下重点介绍教育心理学重点章节知识:教育心理学部分在近几年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各州市普岗教师招考、昆明市各县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考、云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命题

3、中,教育心理学部分出现较多的知识点为学习策略、认知策略、遗忘的规律等关于学习的内容,在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部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科尔伯格道德形成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一直是考试的热点和考点,且命题有越来越往深入细致方面考查的趋向。例如遗忘规律在2014年曲靖市、玉溪市、大理州和昆明市的4个区县的考题中出现, 2015年玉溪市、安宁市、寻甸县、2015年云南省教师资格(10月)中又考了该知识点。注:云南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内容的章节顺序与育萃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章节顺序完全一致,详细内容分为上下两篇,该版本为缩略版。云南教师招考、特岗教师、

4、教师资格方面的教育学章节重点知识、配套练习题,考试大纲详解、高分策略、教案、说课稿等资料我们业已倾力为广大考生提供。预测试题及真题因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我们将其装订为纸质合订本,仅供考生到现场参看,同时提醒广大考生注意辨别真伪,以免受误导。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一)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三)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

5、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四)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两个维度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准备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

6、构。3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二)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具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7、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容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具体而言:1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2能通过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3自我中心的思维向去自我中心或客观性思维的方向发展。(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大约青春前期左右,儿童的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阶段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关于最近发展区1最近发展区定义苏联的维果

8、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2最近发展区提出的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3对教学的启发维果茨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改善已出现的结构,而应该指向“最近发展区”。他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根据维果茨基的认识观,在教学实践上已

9、出现三项改革活动:交互式教学、合作型教学和建设学习者班级社区。4中小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三、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阶段佛洛伊德和埃里克森是人格发展理论的两位代表人物。这里我们只要介绍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他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基本

10、上是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四、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及成分1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2自我意识的成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一)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二)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

11、造完形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一)学习观l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剌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通过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过程后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

12、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而良好的认知结构常常需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出各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这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都有自我奖励的作用。(2)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

13、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4)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三)结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的启示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跨度应适度,最大限度地激友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选择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一)学习分类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的分类如下:首先,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

14、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其次,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二)意义学习的实质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三)意义学习的

15、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四)接受学习的实质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所谓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所要学习的内容大多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学习者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表现为:首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