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复习总结仅供参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53873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复习总结仅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格心理学复习总结仅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格心理学复习总结仅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格心理学复习总结仅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格心理学复习总结仅供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复习总结仅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复习总结仅供参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郭永玉 2007二、人格的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三、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人格构造: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二)人格动力:是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三)人格开展:指个体自出生至老年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及行为表现随年龄与习得经历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四)人格适应:个体及环境保持与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响;(五)人格评鉴四、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个案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第二章 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1、奥尔波特其人:特质流派的创始人,人格

2、心理学的开山鼻祖2、特质:人格的根本单位;是一种广泛的、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 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够激发与引导形式一致的适应性与表现 性行为。特质的种类:特质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思考:为什么人的特质表现不一样,在不同的情景下?a个别特质及共同特质个别特质(unique t rai ts):某个人具有的特质;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社区或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注意: 虽然一个群体的每个成员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但是这些特 质在个别人身上的强度与情况并不一样,而且这些特质的强度在同一 个人身上也随时间不同而各异。b、外表特质及根源特质外表特质(sur

3、face traits):处于人格构造的表层,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的一个人的外部行为特点。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处于人格构造内部,是人格构造中最重要的局部,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根源特质制约着外表特质,每一种外表特质都源于一种或多种根 源特质,且一种根源特质能够影响多种外表特质。外表特质直接及环境接触,常常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从外部 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根源特质隐藏在外表特质的后面,深藏于人格构造的内层,它是 制约外表特质的潜在根底与人格的根本因素,是建造人格大厦的砖 石。3、人格动力:机能自主机能自主是其动机理论的核心概念。指一个人现在进展某一活动 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

4、的那些原因。换言之,过去的动机及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过去的 已经过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4、安康成熟的人格1自我广延的能力2及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情绪上的平安感与自我认同感4具有现实性知觉5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2、人格动力:能、外能与辅助能(erg):能是指先天的心理生理倾向,使个体对某些事物做强烈的反响,并产生特殊情感,从而引发一系列行为来更好地实现某个目标。 是本体性特质,稳定的动机单元,会增减变化但永远不会消失。 外能:也是一种动力性根源特质,来自环境及外界因素,属于环境铸 模性特质。外能又可以分为情操与态度。辅助:动力特质是层层附属的,它们之间有

5、附属补助的作用,这种关 系即所谓辅助。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主要是属于层次性质的,它包括类型、特质、习惯 反响与特殊反响四级水平,称为人格层次模型 。类型type level处于人格构造的最高层,由特质构成,它对个体 所有的行为系统有弥散性的影响,使个体的思想、兴趣、生活方式、 社交行为、情绪反响乃至价值观都表现出特有的风格。特质t rait level对行为系统也有广泛影响,但往往只局限于某些 方面。习惯反响habitual response,简称HR是在一样环境中导致再 次发生的特定反响 。特殊反响specific response,简称SR是个体对一次实验中的反 响或是日常生活经历的反响,这种

6、反响见到过一次,可能是个体的特 征,也可能不是个体的特征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 内外倾:内倾者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天生比外倾者的高。 神经质:高神经质者边缘系统的激活阈限值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响 性较强,因此他们对微弱的刺激做出典型的过度反响。精神质:至今尚未发现大脑中有关精神质的解剖构造。艾森克认为精 神质可能及男性雄性激素分泌有关。第四章 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1、弗洛伊德的心理构造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人格构造:本我享乐原那么、自我现实原那么、超我完美原那么3、焦虑: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与道德焦虑,三种焦虑的根源分别 是外部世界、本我与超我。现实焦虑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

7、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紧张、 不安与恐惧。客体焦虑 神经质焦虑是由自我害怕不能控制本我冲动导致不良结果而产生的 焦虑。道德焦虑是由本我及超我的冲突导致的羞耻感与内疚感。4、心理防御机制:压抑、投射、退行、转化、补偿、合理化、升华 反向作用5、人格开展理论:人格开展五阶段口唇期(oral stage,0一1 岁)肛门期(anal stage,1一3 岁)性器期(phaHic stage,36 岁)潜伏期(latent stage,7岁至青春期)两性期(geni tal stage清春期以后)人格前三个阶段的开展状况对以后一生的人格开展都起着关键作用。 奉献:1、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2、弗洛伊

8、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开展中的动力作用3、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历的影响是有科学道理的4、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开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开展的阶段性局限1. 在意识及无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无意识过程,而 贬低意识过程。2. 把人及动物所共有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当成是人的行为及人格开 展的根本动力,过分夸张了本能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特有的各种社会 需要。3. 弗洛伊德的概念、理论及假设往往是不准确的与缺乏操作性的, 因而难以通过实证性的研究来加以验证。4. 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或变态心理现象的材料,而无视了对正常 人,特别是安康人的人格心理资料的收集及研究。正因为如此,后来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9、批判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是“残缺的心理学。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1、人格构造: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自我Ego是意识的中心。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性为情结。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局部,是指在漫长的历史 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历,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 特定反响的先天遗传倾向,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集体潜意识主要内容是原型Arche type or Pro tot ype,深埋在心 灵之中,不能在意识中直接表现。荣格认为,这些原型是以特定方式 对外界进展反响的可能性,所有原型的集合就构成了集体潜意识。主 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尼玛与阿尼姆斯、阴

10、影、自性等。1人格面具: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 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使人在社会中获 益。2阿妮玛指男性心灵中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妮姆斯是女性心灵中 的男性成分或意象 3阴影:是人性的阴暗面,是恶的源头。4自性:在集体无意识中是一个核心的原型。自性是统一、组织 与秩序的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与情绪中的 显现,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与谐的状态。它把人格统 一起来,给它以一种稳定感与“一体(oneness)感。2、人格动力:心灵能量,心灵能量的运行遵循守恒律与熵律。3、人格开展: 在?心理的构造及动力?中,荣格把人生划分为

11、4 阶段: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 青年期从青春期到 35 或 40 岁中年期从35 岁或 40 岁到老年期中年危机。原因:如日中天, 事业有成,社会地位与家庭都比拟满意的时期,但也容易出问题,如 中年期心理危机。解决:心灵的真空必须寻找新的价值来填补,拓展人的精神视野与 文化视野。要顺利度过关键要把心理能量从外部转向内部,体验内心,从而懂得 个体生命与生活的意义。老年期4、弗洛伊德及荣格的比拟一心理动力上的分歧1、弗洛伊德在其本能论中把性本能称为里比多,认为里比多是人最根本的驱动力,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满足。2、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后来他用心理能量取代了里比多。二研究的侧重点

12、不同1、弗洛伊德重视前半生与早期经历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开展的重要性。2、荣格把人的心理开展分为童年时期、 青年时期、中年时期与老年时期,他重视后半生对人的影响。中 年期是他最关注的时期。三概念体系上的差异1、弗洛伊德以无意识现象与内容为研究对象,将人格构造分为 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系统。如果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那么正常 开展,反之个体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神经症与人格异常。2、荣格除了研究无意识外,还研究人格差异。他将人格构造分 为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三个层次。它们在“自性原型的 统一指挥下,把人格的所有成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研究倾向的不同1、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

13、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属于生物本能 的取向。2、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取向。三、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1、主要概念:器官缺陷及补偿、克制自卑及追求优越、社会兴趣、 生活风格等2、生活风格:指一个人早期的生活道路所形成与固定下来的行为方 式模式。3、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自卑情结、优越情结优越情结:完全追求个人优越而不顾及他人与社会的需要。自卑情结:由于过分自卑而感到万念俱灰,甚至陷入神经症之中。4、正常人自卑感、补偿及追求优越的关系人的自卑感使人希望通过补偿加以克制。而假设没有自卑感,人 就不会确立追求优越的目标,自卑感驱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人一 旦体会到自卑感,

14、就会力求补偿此缺乏而获得优越感,并力求完善;自卑感与追求优越都是人开展的根本动力;自卑感作为动力是从后面推动人,追求优越是从前面引导人;人一方面感到自卑,一方面又有优越目标的引导,在这种一推一 拉的过程中,人格得以开展。 当一种补偿得以完成时,个体会发现新的自卑,受到新的优越目标的 牵引,从而向更高的优越努力。5、社会兴趣:全人类与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天 生的需要 阿德勒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的程度,划分出四种生活风格类 型:控制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型四、埃里克森及自我心理学1、艾里克森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这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 或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

15、在个人方面,有个人同一 性,是指认识清楚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理想,这是一个要确定自 己做什么的人的时期。在社会方面,有集体同一性,是追求一种社会 的认同感。2、人格的终生开展8 阶段1. 根本信任对根本不信任 01:获得希望2. 自主对羞怯与疑心13:获得意志3. 主动对内疚35:获得目的4. 勤奋对自卑512:获得能力5. 同一性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1220:获得忠诚的品质6. 亲密对孤独2024:获得爱的品质7. 繁殖对停滞2565:获得关心的品质8. 自我整合对失望 65 岁以后:获得智慧的品质第五章 行为主义一、两种条件反射强化: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的条件 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响会逐渐削弱, 直至消失泛化: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初期,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响分化:及泛化作用互补,指对事物的差异反响 两种条件反射的区别:二、多拉德与米勒的刺激-反响理论1、多拉德与米勒关于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