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业做小美文摘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53453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事业做小美文摘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把事业做小美文摘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事业做小美文摘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事业做小美文摘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事业做小美文摘抄谁都知道,字写得好、会雕刻不仅能让人赏心悦目,也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但这个 领域人占济济,竞争非當激烈。有人另辟蹊径,在米粒上刻字,这确实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有一个叫杨喜宽的人更绝,他能在一粒米上刻出32个字,成就了 “点米成金”的神话。年近50岁的杨喜宽,出生在热龙江省海伦农村,从小就喜欢书法后来乂迷上了刻字,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13岁起开始学习雕刻,功夫不负苦心人,他果真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高中毕业后,杨喜宽就凭着会雕刻的本领到外地发展,以此养活了一大家子。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艺术品、包括手工艺品的耍求和品味也越來越高。一天,一位中年人來到他的雕刻摊前,看了他的作品

2、,说道:“手艺不错,但还是太 大众化了,没有什么特别的。”说芯中年人从FI袋里拿岀一粒米问他:“你能在上面刻 几个字?他凭经验说:两个字.”但中年人却说:刻五个字怎么样? ”杨喜宽先是 觉得这不可能,继而乂意识到:如果把这变为可能,那么不仅是代表一种高水平,并11这 会带來很大的商机。后來经过辜谈,得知这位中年人姓石,是专门來找他,想让他传承日 渐消亡的微雕艺术。杨喜宽欣然接受了这份U吏命”。他觉得,微雕不仅是一门手艺,更 是一门艺术于是他正式拜石先生为老师,开始了他的微雕人生。此时的杨喜宽已经三十多岁,学习在米粒上刻字,意味着重新开始。必须经历所刻的 字从少至多、从简单到复朵的过程,一点一点

3、,循序渐近.起初,他在一个大米粒上只能 刻4个字,后來逐渐增加到10个。他不知刻了务少碗大米,也不知道刻破了多少次手指, 就更别说刻到两眼昏花。一番苦练,仅仅一年后,他就能在一粒大米上成功刻写13个字 了。米雕贵在精微,也难在精微。此后畅喜宽乂不断把事业r故小榕,在一粒米上刻上了 20个字、25个字、30个字。经过十儿年的刻苦钻研和反复实践,他竞然能在一粒大米上 刻出32个汉字。他不仅术其微小,还能在微小之中再现中华千年的文化艺术神采、韵 味。就这样,大米刻字便被他创造出神奇,让一粒大米变成一粒金子。有人也专门称他是: 一颗米内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老杨的米粒微雕,真是岀神入化。他不用放大镜

4、,只用改装的刀、炭笔和镶子,二三 十个字5至7分钟就能刻出来。一次在电视上表演,他成功地在一粒大米上刻出整首唐诗 劝学。主持人利用高倍放大镜清晰地看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 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坏这首诗一共28个字,加上4个标点符号,总共是32 个字。他的作品成了极品、绝品。说它是绝品,是因为这样的绝活儿正面临失传的命运。杨喜宽的米粒微雕,不仅继承和升华了中华的传统工艺,也书写了 “点米成金”的商 业神话他的过人之处就在几 踏实钻硏手艺,细小之处见真功,他的成功于是就极为顺 理成章实际上,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对于有心人來说,把你所掌握的技能或口身优势发 挥到极致卡不去好高鹭远,而是抓住适仟口己的商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商机,你就 有可能成功.很多人无论做什么事业k总想把它做大、做强。其实如何做“小”也大有学 问,小到极致便是艺术,更是价值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