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532758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合教育的发展背景和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融合教育的发展背景和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融合教育的发展背景和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融合教育的发展背景和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融合教育的发展背景和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融合教育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合教育的发展背景和现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锦龙.福建省特殊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9:77-81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一以福州市为例摘要:关键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随班就读一、融合教育的发展背景和现状融合教育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即,把有特殊需要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融入主 流学校,将有利于它们的成长和学习。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的学生 跟同龄学生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学校的校园生活,并发挥潜能 让其身心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融合教育的实践最早开始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并随着国际组织的推动,逐渐传播到其它国家和地区,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 潮流。(一)融合教育发展的国际背景融合教育思想直接起源

2、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民权运动,更远可以追 溯到文艺复兴、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西方对平等、自由的追求的一系列社会运动。1 融合教育的出发点是:受教育是基本人权,也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基础。这一 基本观点的产生受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的影响。2I960年,第23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的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组织建议中 明确指出:“世界人权宣言的教育权适用于所有的人,包括最不智慧的人。” 该建议从主体权力的角度阐述了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支出国家有义务对特殊儿童 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并且强调要使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以融合为主导的“回 归主流”、“一体化

3、”等特殊教育改革运动,主张让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 境中接受教育,原先以医学为主导的隔离教育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20实际90年代初,国际教育界致力于推动全球性的全民教育运动。1990 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发 起,在泰国宗迪恩举行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 基本学习需要。它倡导创设条件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受教育的权利,其中也包括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3宣言的发布为确保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和世 界各国达成开展融合教育的共识奠定了基础。全民教育大会之后,世界各国开始共同考虑如何创设条件保障每一个儿童的 受教育权利。1994年

4、6月,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 过了萨拉曼卡宣言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方针和实践。萨拉曼卡宣 言正式提出全纳教育和全纳学校,并将全纳教育的思想和概念进行了阐释。萨 拉曼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世界性全纳教育实践的开始。4(二)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发展1、随班就读一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他们 特殊需要的教育方式。随班就读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参 照国际上其它国家融合教育的做法,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实际情况的一种创新。如 果说西方融合教育模式是一种理想主义模式,那么随班就读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 融合教育模式,它是我

5、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文化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 发展特殊教育的一种适用的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52、随班就读的实施对象目前随班就读的实施对象主要为八类特殊儿童:低视力、重听(包括有残余 听力及经过语言训练已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儿童少年)、轻度智力残疾、肢体残 疾(能够或基本上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学习障碍(包括学习困难和功能性障碍)、 言语语言障碍、情绪障碍和病孩。而目前所大力推行的主要要为三类:盲、弱智、聋。3、随班就读的发展状况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了吸收能够跟班学习的特殊儿童在本村 小学随班就读的实验。1983年国家教委就指出,弱智儿童多数已经在普通小学 就读;1987年国家教

6、委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的通知 中明确提到:大多数弱智儿童已经进入当地小学随班就读。这是目前查到的在教 育部文件中第一次出现“随班就读”的文件。而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使 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班就读的学生从1993年的6.8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5 万人。特殊儿童入学率有了极大的提升,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了有效地保 证。二、调查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一)根据调查说明福州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发展的基本情况1、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人数百分比2、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分布情况3、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师资、教育资源的基本情况4、推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的基本情况(二)分析随班就读在发

7、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有利因素和阻碍1、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特殊 儿童的教育权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如2006年6月29日,我国修订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 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 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 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 提供帮助。特殊教育学

8、校教育经费逐渐增加,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 有力的经济基础从1999-2003年,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总数和特殊教育学校学 生人均占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总数由1999年的93,157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167,411.1万元,净增7亿多元;特殊教育学校学 生人均占有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由22, 034. 03元增加到40,402.95元,净增1万8千 多元。说明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投入力度逐渐增大。2-6(2)家长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视2、阻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特殊儿童的权利也得 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班就读教育的

9、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障碍。(1)现代特殊教育理念能否落到实处,关键靠教师;能否促进特殊儿童融入校 园生活,挖掘其潜在素质,关键靠教师。而目前特殊教育资源十分缺乏,并且在 推行随班就读学校的教师普遍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不能够满足特殊教育的需 要,不能够很好的维护好特殊儿童的权益。(2)推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管理不尽完善的现象。 特殊儿童的特点意味着随班就读学校应投入更多的资源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如 基本的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而学校的经费来源十分单一,基本是依靠政府拨 款,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设施不能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特殊儿童的发 展得不到有效地保障。(3)特殊儿童的

10、多样性以及他们和普通儿童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成果的评估、教 学课程设置等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挑战。如何做到教学公平、如何保障特殊儿童 的受教育权,如何使得随班就读不变成随班“混读”都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4)社会对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的态度有待改变。社会上不理解、不支持特殊 教育的大有人在。有些人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特殊儿童,对特殊教育不理解; 有些人则认为普通教育都没搞好,特殊教育没有必要发展。(5)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方式有待改善。目前,家长对于儿童的教育 问题日益重视,但是特殊儿童家长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家长习惯性的让学校、 教师参与全面的决策,家长和老师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致使老师和家

11、长之间存 在很深的“代沟”,双方不能够做到很好的理解与配合。三、促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政府方面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二)学校方面应利用各方面资源,提升自身办学的能力(三)培养特殊教育教师,促进特教师资队伍的建设1、进一步开展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培养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2、开展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培训,让普通教师了解、熟悉、掌握特殊教育的 知识。(四)加强对特殊儿童进行融合教育的宣传注:【1】邓猛从隔离到全纳:对美国特殊教育发展模式变迁的思考教育研究与实 验J,1999【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纳教育共享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M,2004.06, 16【3】郑太年特殊需要教育的国际努力全秋教育展望J, 2001【4】钱丽霞全纳教育:历史演进与实施政策中国特殊教育J, 2009.01【5】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华中师范 大学学报J,2007.07【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主席令第52号公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