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考前特训篇专题二考点四地球上的水检测新人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53230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考前特训篇专题二考点四地球上的水检测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考前特训篇专题二考点四地球上的水检测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考前特训篇专题二考点四地球上的水检测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考前特训篇专题二考点四地球上的水检测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考前特训篇专题二考点四地球上的水检测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考前特训篇专题二考点四地球上的水检测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考前特训篇专题二考点四地球上的水检测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四地球上的水 (2017湖南衡阳第八中学第一次模拟)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社会发展。我国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20多年激烈的争论。近期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由原来的“建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的新设计方案,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据此完成12题。1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A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B干湿季节极端变化C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D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解析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外流湖,夏季为该流域的丰水期,这时长江干流水位较高,河

2、流水流向湖泊,此时湖泊水位上升,水面面积增大“成片”;当枯水期时,该流域降水较少,长江干流水位开始下降,此时鄱阳湖的水体开始流向长江,进行补给,此时湖泊水位下降,河床裸露,只有较深的湖区河道存在水体,从而形成“线”,由此分析可知,随着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变化,以及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发生变化,出现了“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现象,A正确。答案A2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期的时段应在()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调枯畅洪”的含义,结合材料中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枯水期湖泊水对河流水进行补给,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导致。为了解决该问题,在长江和鄱

3、阳湖之间修建水闸,在洪水期开闸,即可以减少下游的洪水量,也可以增加湖泊的水量,枯水期,可以通过人为的调控,控制鄱阳湖枯水期的水位。因此鄱阳湖水利工程枢纽蓄水期应为当地的洪水期,故答案选C项。答案C(2017河北邢台第二中学第四次月考)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回答34题。3该湖泊主要补给源为()A积雪消融 B大气降水C地下水 D冰川融水4对该湖泊12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A下渗强烈 B湖面结冰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解析根据水体补给类型的特点,地下水补

4、给水量最稳定。积雪消融、大气降水、冰川融水的水量季节变化明显,补给的水量不稳定。潜热通量值反应湖泊与大气水热交换的多少,湖面结冰,会阻断交换的通道,导致潜热通量值很小。第3题,根据材料,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主要补给源为地下水,C对。积雪消融、大气降水、冰川融水的水量季节变化明显,补给的水量不稳定,A、B、D错。第4题,读图,该湖泊122月潜热通量值很小,主要因为此时是冬季,湖面结冰,阻断了湖泊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B对。下渗强烈、云量增大、风速减小不影响湖泊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A、C、D错。答案3.C4.B(2017河北衡水中学周测)下图所示,为某国西部海岸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奇景:红色沙

5、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完成56题。5倒沙入海的形成()A反映了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河流泥沙含量大B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C主要与当地高原广布的地形有关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解析根据材料提示,“倒沙入海”奇景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红色沙漠说明气候干旱,滚滚沙流飞泻入海沿海吹离岸风,所以倒沙入海的形成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答案B6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A气候较同纬地区温暖,利于繁殖B倒沙入海,营养物质丰富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沿海地势低平,利于筑巢解析由于沿海地区是离岸风,所以在沿海

6、海域形成上升流,把海底营养物质带动表层上来,因而鱼类丰富,为了觅食,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该地。答案C(2017南京市、盐城市第一次模拟)读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及甲地沿纬线方向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图,完成78题。7图中洋流可能位于()A美国西部海岸 B日本东海岸C莫桑比克东海岸 D澳大利亚西岸解析读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可知,该海域有虚线(纬线)穿过,说明该海域有极圈线或者回归线穿过,由甲地沿纬线方向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图。根据海水垂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特点可得,甲地在同一纬度上水温明显低于两侧,据此可推断该洋流是寒流。美国西部海岸未有极圈线或者回归线穿过,A错误;日本东海岸是日本暖流,增温增

7、湿,B错误;莫桑比克东海岸是厄加勒斯暖流,增温增湿,C错误;澳大利亚西岸有南回归线穿过,因此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应是abcd,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海水等温线向温度较高处凸(凸高为低)。故D正确。答案D8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海轮沿洋流北上航速减缓B利于渔场的形成C促进同纬度海陆间大规模水热交换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解析根据上题分析,该洋流是寒流。该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该海域有虚线(纬线)穿过,则说明该海域有极圈线或者回归线穿过。若海域位于北半球,则根据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有abcd,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应该向气温较高处凸;若海域位于南半球,则根据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有abcd

8、,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应该向气温较高处凸,参照该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可以推断此海域应位于南半球。南半球寒流流经海域,海水上泛,给鱼提供丰富的饵料,有利于渔场的形成,例如秘鲁寒流海域著名的秘鲁渔场,B正确;南半球寒流流域,受寒流流向影响,海轮沿洋流北上航速加快,A错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上。正常情况下,洋流很难促进同纬度海陆间大规模水热交换,C错误;寒流对沿岸的影响是降温减湿,D错误。答案B(2017安徽蚌埠第二次质检)海河是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如图曲线表示19802007年海河流域工业、日常生活、生态用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910题。92000年后曲线呈下降趋势,可能由于()A节水技术的应用 B城市化加速C人口大量迁出 D发展旱作农业解析根据19802007年海河流域工业、日常生活、生态用水量的变化图,曲线用水量最多,是工业用水,曲线为日常生活用水,不断增加,曲线为生态用水,2000年后曲线表示的工业用水呈下降趋势,说明工业节水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答案A10导致曲线后期用水量快速增加的原因是()A重工业比重上升 B重视生态保护C第三产业的发展 D全球气候变暖解析根据上题结论可知曲线为生态用水,是随着我国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生态用水增加明显。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