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会议总结大全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531135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会议总结大全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大会议总结大全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大会议总结大全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大会议总结大全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大会议总结大全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大会议总结大全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会议总结大全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大会议总结大全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 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日)上海 内容。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 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有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大) 12年上海 内容:()大会指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对象与性质、民主革命的动力。()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

2、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三大) 923年广州 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确定了合作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意义: 为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基础,具有巨大的历史功绩。 局限性。没有提出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四、“八七”会议 1927年8月日汉口 内容:瞿秋白作了关于党的

3、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935年1月贵州遵义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

4、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六、瓦窑堡会议 13年12月陕北瓦窑堡 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七、洛川会议 937年8月陕北洛川 内容。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八、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 1945年4-5月延安 内容: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 一、富强的新

5、民主主义的国家。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 九、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月X省X县区西柏坡 内容:毛泽东作了重要的报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

6、的作风。 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十、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 19年9月北京 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

7、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十一、八大二次会议 1958年月 内容。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意义。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 局限性。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十二、北戴河会议 198年8月 内容。规定当年的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粮食产量达到3亿-.5亿吨。通过了在农 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身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影响。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 十三、庐山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 199年夏。

8、江西庐山 内容。总结“大跃进”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统一认识,动员全党完成19年的“大跃进”任务。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批判。 影响。使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了严重损害,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持续的时间更长,给经济建设造成更大的危害。 十四、七千人会议(中央工作会议) 1962年月北京 内容。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等人带头作了自我批评;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十五、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北京 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高度

9、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始形成了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十六、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年.通达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3年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肯定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0、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十七、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二大) 8年,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八、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三大) 98年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规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十九、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四大) 1992年,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出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二 十、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五大) 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内容总结(1)重大会议总结大全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 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 内容(2)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提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