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开题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531037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益生产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益生产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益生产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益生产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益生产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益生产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益生产开题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益生产开题报告篇一: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当前,国内制造业成本压力越来越大。随着中国经济“高增长, 低通胀” vn黄金时代的结束,高通胀改变了产业层面的成本和价格, 进而影响到了企 业的盈利。第三次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内企业明显 感受到各类成本讯 速上升而带来的巨大压力。在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的 同时,企业对产品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产品需求越来越多样性、产品 交货期越来越短、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不过产品的价格方面却 没有明显提升。而且国内的人工成本也有大幅度的提升,这使得企业 的生存越来越难。在这种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头像了管 理层次和车间现场管理方面。总的来说,当前国内的制造业急

2、需实施 精益生产方式来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自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打造出丰田汽车生产系统后,历经几十年 持续不 断的尝试与努力,从消除企业内部一切浪费MUDA、不合理 MURI、不均衡MURA开始,积极实行改善改进活动,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丰田汽车生产系统使 丰田汽车公司在世界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 以丰田汽车生产系统广受世界各界的重视。随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根 据其在“国机汽车项目”研究中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总结 成精益生产的生产管理系统方法。精益生产主要用来改善企业体制, 提升生产力和企业竞争力。本篇毕业设计是针对浙江泰德光学有限公 司金属部半成品车间实行精益生产方式的研究。通过将

3、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我了解到泰德光学目前的主要问题 有如下几个:1、车间加工成产效率较低,2、没有形成一个 良好的流 水线作业系统3、搬运浪费、动作浪费、库存浪费等随处可见4、工 人不能自觉的努力工作。针对此企业的这些问题,我认为现在急需对 泰德光学实施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了提升泰德光学有限公司的竞争力,我要使用均衡化生产和现场改善两种方法对泰 德光学金属A部实行改善,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制造企业的现状,并说明了研究精益生产的主 要意义。然后提出了使用均衡化生产和现场改善两种精益生产方法对 泰德光学金属部

4、存有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然后引入精益生产的两种 方法均衡化生产和现场改善对其实行改善,提出相关的措施。本文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在论文拟写期间我在泰德光 学实行生产实习,在管理部门的支持下,深入生产现场和公司管理部 门,收集相关资料,对生产管理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在企业收集的数据分析整理后得到以下主要问题需要解决:1)整个车间的生产没有形成一个生产线系统2)车间内各工序生产 不平衡3)因生产不均衡导致的人员、设备、库存浪费问题4)车间内 原材料、半成品、工具等摆放杂乱5)员工的整体素养低下,不能百分 百的投身到工作上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一下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因为泰德光学

5、金属部的生产没有形成一个生产线系统,这造成了 生产效率的低下,所以我要对金属部车间实行“一个流生产”的研究。 主要目的就是使整个车间的生产形成一个流水线系统。“一个流生产” 就是把各个工序、生产线衔接起来,形成整个工厂一体化生产。实现“一个流生产”的主要要点如表1: 一个流生产 主要要点 实行单件流动按加工顺序布置设备生产同步化员工的多能工化站 立式走动作业设备合理布置和设计制定生产节拍表1“一个流生产” 主要要点完成“一个流生产”后,就需要实行缩短作业切换时间的研 究了。缩 短每次作业切换时间是实现生产流程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生 产均衡化的前提。缩短作业切换时间主要有四个步骤如图1所示:在完成

6、缩短作业 切换时间之后,就要实行混流生产的研究了。混流生产就是指将工艺 流程、生产作业方法基本相同的若干个产品品种,在一条流水线上科 学的编排投产顺序,实行有节奏按比例地混合连续流水生产。混流生产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轮排法,一种是生产比导数 法。使用这两种方法实现混流生产后就基本上实现了均衡化生产。 实现均衡化生产后还需对泰德光学金属A部车间实行现场改善。现场 改 善主要的主要方法包括5S管理、目视管理两种。通过这两种方法 对“车间内原材料、半成品、工具等摆放杂乱”“员工的整体素养低 下,不能百分百的投身到工作上”这两个问题实行解决,达到现场清 洁员工素养提升的目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7、3.1研究的主要方法如下:使用“一个流生产”、缩短作业切换时间、混流生产三种方法实 现均衡 化生产,然后使用5S、目视管理实现对现场的改善。3.2技术路线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7日:毕业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 熊卫国,何为红.精益生产模式与全面质量管理J.江西煤炭 科技.2009(01).2 张冬匀.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生产现场改善方法的应用J.机 电工程.2008(10).3 王开忠.HL公司精益生产应用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基于精益生产的现场改善J.机电工程,2019, 28(12).基于精益生 产的SY公司现场改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工业工程硕士论文, 2019.

8、Engel.Knowledge Management LeanProduction Systems ProcediaCIRP, Volume 2019,Pages 436 - 441.4 Kasra Ferdows, Building factory fitnessJ: Emerald Journal, 2019.5 Aysun Bozanta. Multi User Virtual Environments SeriousGames TeamBuilding. 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9,15.6 王玖河,周荣辅.我国制造业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的对策研究J.

9、 经济管理学院,2002.7 魏鹏飞.精益生产实施关键因素及评价体系研究J.管理与经 济学部,2019.8 王树贵.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精益生产方式J.经营与管 理.2019(10).11肖正斌.精益生产方式下海湾轮毂公司现场改善研究D.燕 山大学,2019.指导教师审核意见:1. 选题: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现场改善研究2.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2.1论文的选题背景随着世界经济世界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市场也逐渐从卖方市场向 买方市场转变。面对着复杂多变的个性化市场需求,各国企业都感受 到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演化 的大背景下,当前世界加工制造业也在逐步尝试由传统的大

10、量生产、 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转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再 是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是表现为以产品设计、质量、成本、交货时间、 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售后服务、供应链等为中心的综合实力的竞 争。很显然,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己不能满足当前生产实际的要求,所以各制造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更适用 于小批量、多品种、低消耗的生产管理模式一一精益生产。精益生产起源于丰田生产方式。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在对美国汽 车大量生产方式实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日本丰田公司逐步创立了一 种全新的多品种、小批量、低成本、高效率、低消耗的生产方式一即 丰田生产方式(TPS)。凭借这个先进的生产方式

11、,日本汽车在20世纪 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脱颖而出,迅速占据了美国汽车市场,使日本一 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年产量达到1300万辆,占 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为了研究日本汽车成功的奥秘,1985年初,在麻省理工学院(MTI) 的提议下,以该学院的16名教授为核心,成立了 “国际汽车计划 (lMVP)”。这是一个汇集了14个国家,53名汽车产业研究人员的国际 研究网络。他们耗资500万美元,用了 5年的时间对近90个汽车生产 厂实行了调研,经过对比分析,在1990年他们出版的著作改变时间 的机器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精益生产”的概念,并对其思想和内涵 作了全面的描述,认为它能

12、够广泛使用于各个制造行业,将成为未来 21世纪制造业的标准生产方式。现场改善是现场管理的一种延伸,它以增进顾客满意为目标,使 用持续改善理论对生产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各生产要素实行 持续的改善。实行现场改善活动,能够挖掘资源的潜能,消除各个环 节的浪费,以较小的投入、较低的风险换取较大的收益。同时,通过 团队合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创新奠定基础。2.2论文的研究意义生产现场是企业直接创造效益的场所,是企业所有信息的原始发 源地,也是各种问题萌芽产生的场所。企业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商品 要通过生产现场制造出来,投入生产的各种要素在生产现场转换成生 产力。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现场

13、汇集了计划、生产、同时也直接暴露 出企业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各方面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生 产现场是企业的主要战场之一,要实现现场的高效运转就必须对其实 行有效的现场管理。现场改善是现场管理的深化,是对现场管理中发 现的问题有计划、分步骤地实行分析和解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优化 过程。现场改善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精益生产方式比现有批量生产方式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库存的 节省,而且工序越短越减少品质风险且易于管理和控制。而且精益生产 方式是靠需求驱动而不是供应。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不得不把眼 光转向了精益生产方式,希望冀此改善当前的竞争劣势,改善当前的 工艺及管理状况。所以公司成立专门项目

14、组对此实行研究,并且寻求 可行性方案。并且想以此为锲机来推动整个公司的管理和业务上一个 台阶,公司上层可谓对此寄以厚望。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现场改善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 国内外的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现场改善研究现状及趋势3.1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现场改善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开始比较早。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开始,人们就一 直致力于生产现场的改善工作。小的改善累积起来,推动人类社会从 最早的手工生产发展到现在的柔性生产、大规模定制以至于敏捷制造。 在此过程中,现场改善理论也被持续充实完善,出现了一系列有效的 改善理念和改善方法。19世纪末,吉尔布雷斯夫妇对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动作实行了研究, 理

15、论通过对操作动作的分析和改善,去除不合理的、浪费的以及不安 全的动作,达到降低作业疲劳度、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中的“基 本动作要素分析”和“动作经济原则”等理论方法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40年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设计工程师麦尔斯首创了 “价值工程(VE) ”改善方法。后来这个方法被融入工作现场,形成了现场改善的VE理念。 它以“价值”、“功能”和“成本”为研究对象,强调通过提升功能 和降低成本,实现产品和工作价值的提升。日本学者经过30多年的实践总结,在1986提出了“55”的管理 方法,它是通过对现场中“物”这个要素所处的状态持续实行整理、 整顿并形成制度习惯的现场管理活动,它的实施在塑

16、造企业形象、降 低成本、改善现场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5的提出冲击了整个 现场管理模式,逐渐发展成为企业现场改善必须完成的基础任务。日本学者清水万里在工业工程(EI)的基础上创立了 “定置管理” 理论和方法,并在定置管理入门一书中对其实行了系统的阐述。 它侧重于研究生产现场中人、物、场所之间的位置关系,追求各生产 要素的结合,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应付来自日本的竞争,摩托罗拉公司的比 尔史密斯和迈克尔亨瑞等人提出了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 其中六西格玛不单是一条统计术语一代表缺陷率为百万分之3.4更是 一种管理理念。它注重客户的满意度,强调过程思维和基于数据的决 策,主张事前预防和主动管理,通过团队合作对产品质量实行持续改 善,以达到六西格玛目标。为了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