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528644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1d 20dt 20 = 一 20I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刚体定轴转动时,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轴上各点始终静止不动。其次是轴外刚体上的各个质点,尽 管到轴的距离(即转动半径)不同,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线位移也不同,但转过的角位移却相同,因此只 要在刚体上任意选定一点,研究该点绕定轴的转动并以此来描述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量大小的度量,是表明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刚体转动惯量除了与物体的 质量有关外,还与转轴的位置和质量分布(即形状、大小和密度分布)有关。如果刚体形状简单,且质量 分布均匀,可以直接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对于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计算将极 为复

2、杂,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目的1. 用扭摆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和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弹簧劲度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 较。2.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二、原理 扭摆的构造见图1 所示,在其垂直轴1 上装有一根薄 片状的螺旋弹簧 2,用以产生恢复力矩。在轴的上方可以装 上各种待测物体。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使摩擦力矩尽 可能降低。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e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 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虎克定 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与所转过的角度成正 比,即M = K0( 1)式中, 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M = I0式中,I为物体绕转轴的

3、转动惯量,0为角加速度,由上式得2)令 2 =,且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由式(1)与式(2)得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即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此方程的解为0 = A cost + 申)式中,A为谐振动的角振幅,9为初相位角,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3)利用公式(3)测得扭摆的摆动周期后,在I和K中任意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本实验用一个几何形状有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根据此可算出本仪器弹簧的K值。若要测定其他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 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由公式(3)

4、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分析证明,若质量为m的物体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I0时,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则此物 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I0 + mx2。这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三、仪器与器材 扭摆,几种有规则的待测转动惯量的物体(空心金属圆柱体、实心塑料圆柱体、木球、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用的细金属杆,杆上有两块可以移动的金属块),数字式计数计时器以及数字式电子台秤。多功能计数计时器由主机和光电探头两部分组成。用光电探头来检测挡光杆是否挡光,根据挡光次数 自动判断是否已达到所设定的周期数。周期数可由预置数开关来设定。按下“复位”按钮时,显示值为“0000” 秒,当挡光杆第

5、一次通过光电探头的间隙时,计时即开始。当达到预定周期数后,便自动停止计数,并显 示出4位数字。例如,“ 1874”测时精度为0.01s,后两位代表小数点后的数值,单位为秒。所以显示值为 18.74s。光电探头采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人眼无法直接观察仪器工作是否正常。但可用纸片遮挡光 电探头间隙部位,检查计时器是否开始计时和达到预定周期数时是否停止计数,以及按下“复位”钮时是 否显示为“0000”。为防止过强光线对光电探头的影响,光电探头不能放置在强光下。实验时采用窗帘遮 光,确保计时的准确。数字式电子台秤是利用数字电路和压力传感器组成的一种台秤。本实验所用的台秤,称量为1.999kg,

6、分度值为0.1g,(仪器误差为0.1g)。使用前应检查零读数是否为“0”若显示值在空载时不是“0”值, 可以调节台秤右侧方的手轮,使显示值为“0”。物体放在秤盘上即可从显示窗直接读出该物体的重量(近 似看作质量m),最后一位出现1的跳动属正常现象。四、预习作业1当光电门及计时器均工作正常,而实验中发现计时器忽然停不下来或不计数,试分析一下可能是 什么原因?2在弹簧的恢复力矩范围内,若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的角度大小不同,请问实验测得的扭摆摆动周 期是否相同?五、实验内容1. 熟悉扭摆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计时器的正确使用方法。2. 测定扭摆的扭转常数K3. 测定塑料圆柱体、金属圆筒、木球和细杆的转动

7、惯量,并和理论值比较,计算百分差。4.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步骤1. 用台秤、游标卡尺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和必要的几何尺寸。例如圆筒的内径和外径、圆柱体的外径、 木球的直径等。2. 在转轴上装上对此轴的转动惯量为I0的金属载物圆盘。测量10个摆动周期所需要的时间10。再在载物圆盘上放置转动惯量为I的塑料圆柱体(转动惯量I1数值可由圆柱体的质量m1和外径D1算出,即 = 1 mD 2,则总的转动惯量为I +1,测量10片所需时间。)1 8 1 1 1 0 1由公式( 3)可得出或1T210T 可亠=0=T 訂+11 0 1弹簧的扭转常数4)K = 4兀 21T 2 - T 210在SI制中K的

8、单位为kgm2s2 (或Nm)3. 将金属圆筒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10次所需时间10T2。4. 取下载物圆盘,将木球用夹具装在转轴上端,并在木球上粘贴一条硬纸片(作挡光杆用)。测量摆 动 10 次所需时间 10T3。5. 取下木球,将细杆装在转轴上,细杆中心与转轴重合,测量摆动10次所需时间 10T4。6.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如图 2 所示的水平金属细杆,其质心置于竖直转轴上,两块金属滑块4 可在金属滑杆上滑动,并且可 以固定在金属杆上已刻好的槽口内,每个槽口间的距离为5.00cm。先将滑块从细杆上取下,将细杆与夹具安装在转动轴上(注意:细杆中心必须与转轴重合)。测出 它摆动5或10个

9、周期所需时间。然后将滑块对称地 放在细杆上。使滑块质心与转轴的距离x分别为5.00cm, 10.00cm,15.00cm,20.00cm, 25.00cm,测出对应于不 同距离时的摆动周期。根据公式3算出其相应的 转动惯量,并和理论值作比较,以验证转动惯量的 平行轴定理。由于夹具的转动惯量与金属细杆的转动惯量相比 甚小,因此在计算中可以忽略不计。7. 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以便考核实验数据是否合格。汪意事项1. 挡光杆(纸片、细杆)必须通过光电探头间隙处。内的两个小孔。光电探头应放置在挡光杆的平衡位置图22. 在称木球和细杆的质量时,必须将木球和细杆的夹具取下。3. 转轴必须插入载物圆盘,并将

10、螺丝旋紧,使它与弹簧组成牢固的体系。如果发现转动数次之后便停 下,原因即在于螺丝未旋紧。4. 弹簧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和强度,千万不可随意玩弄弹簧,实验时摆动角度不要太大(600内已足 够)。5. 圆柱体和空心圆筒放在载物圆盘上时,必须放正,不能倾斜。六、数据处理1. 弹簧扭转常数和转动惯量的测定,数据记录见表1,弹簧扭转常数IK = 4兀 21 =T 2 - T 210表1物体名称质量m(kg)几何尺寸(10-2m)周期(s )转动惯量 理论值(kg m2)转动惯量 实验值(kg m2)百分差(E)载物圆盘T0,T 2I = I _ 0 _ 01 T 2 T 210T0实心圆柱 体D1T111=

11、 8 D1I = K T 2 I14兀 2 10平均值T1空心金属 圆筒D外T2I = m( D 2 + D 2)28外内I = K T 2 I24兀 2 20平均值D .内T2平均值金属细杆l53.50 (cm)T4I = ml 2412I = K T 244兀 2 4平均值T42. 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的验证,数据记录见表2。滑块质量m滑=滑表中I5为两个滑块绕通过滑块质心转轴的转动惯量I = m (D 2 + D 2 ) + m 12,D5 8 滑 内1外1 6 滑 1式中,m滑为滑块质量;D内,D外为滑块的内径和外径;人为其长度。滑内外本实验中=0.87 x 10-4 kg - m 2表2x(10 -2 m)5.0010.0015.0020.00T (s)T (s)实验值(kg - m 2)I K -I =T 24兀2理论值(kg - m 2)I = I + 2mx 2 +145I-1百分差气二I x 100%七、思考题1. 实验中,为什么在称衡球和细杆的质量时必须将安装夹具取下?为什么它们的转动惯量在计算中又 未考虑?2. 数字计时仪的仪器误差为0.01s,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10T ?3. 如何用本装置来测定任意形状物体绕特定轴的转动惯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