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52628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之前我对日本的认识真的不多,只是局限于中国历史书上的描写,它是一个残暴、没有人性的国家。渐渐地跟随着国际新闻的报道以及世人的评论,发现小小的国土面积上的人有大大的力量,科技水平和经济能力都是名列前茅。不禁对这个和中国关系复杂的东方强国产生了好奇,搜集的资料越多,越是对日本人的生死观感到由衷的敬佩。说到日本,日本文化,人们首先会联想到白云笼罩的富士山,娇美的樱花,身佩大刀,勇于切腹的武士。日本文化给人的印象或许正如这些事物所象征的,一边是美丽和柔弱,一边是尚武和残暴。在日本有句很美丽的话:花是樱花,人是武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之所以喜欢樱花,就是敬佩其“能在最绚烂的时刻决然

2、的选择死亡”这种精神。而武士道又是一直支持日本走到今天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之一。将樱花和武士相提并论,就向我们展示了日本人“崇尚忠诚死亡”的独特生死观。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有别与中国和西方国家。中国人认为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有一个孕育、产生、成长、衰亡的过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对于生存和死亡就抱有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在基督教的定义中,“自杀是罪恶”,所以很少会有人选择自杀,因为得不到原谅。但日本却有一种赞美剖腹和殉情的情结。在日本人心中,死并不是结束,而是生的一部分,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所以日本人的葬礼永远是最简洁的。日本人一直把个人的价值维系于其所在的团体价值之上,为了团体的利

3、益,可以抛弃个人的一切。只要自己属于这个团体,就要对这个团体尽职尽责。如果发生什么严重危害团体利益和声誉的事件,自己有不可原谅的失职责任,应以死谢罪。有报道说一日本公司由于消防工作没有做好造成一场大火,公司社长竟然选择了自杀来谢罪。这要是放到中国或是其他国家,最严重也不过是罢职或是入狱。所以看到这个报道时会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但是细想日本文化,这和日本人的集体观念有密切联系。如此独特的生死观,还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日本的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不单只是巨大的生活压力所造成的,日本人认为死是维护个人尊严的一种行为,是对生前极大罪恶的一种洗涤,唯有死后,你生前所犯的罪恶,都将一笔勾销,是赢得别人尊重的

4、最后方式,所以日本人对自杀行为从来不排斥,反而是推崇的。而近期,自杀行为呈现出低龄化。中小学生的自杀人数增加很快。学习的负担大,令学生一群无法承担压力而纷纷去选择死亡,实在令人扼腕。日本居高不下的自杀率给当今日本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劳动力的减退。众多的自杀事件,也会对民众造成消极人生的态度。这种独特的生死观要追溯到日本置于武士阶级统治之下的时期,那时武士道是十分受到推崇的。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坚毅、简朴、胆识、礼节、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只要武士忠于天职,就能得到荣誉。这种不计代价维护个人荣誉的信念,使得武士不会避开堪称无谓的自我牺牲。被敌人团团围住,仍然英勇厮杀的武

5、士,以武士道的标准看,并非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行为乃是武士由衷忠诚的具体表现。武士道虽然看上去远离了当代的日本人,但其实武士道已深入日本人的灵魂,是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必然部分,它在日本人的行为中依旧清晰可见。尤其是“轻生死,重然诺”的思想,对日本民族心理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新渡户稻造说:“当我对造成我正邪善恶观念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之后,我才发现正是武士道使这些观念沁入人心。因此,如果不了解封建制度和武士道,那么,现代日本的道德观念也终将会是一个不解的迷。可以说,武士道正是日本造成国民性、维系日本传统道德精神的关键,在这一点上,它或正相当于西方基督教的宗教教育。”佛教对日本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从

6、唐代时传入日本,佛教就一直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柱之一。佛教也直接影响了武士道。佛教提倡的应该是尽早离开这个污秽的世界,寻求极乐净土。活的时候要为生奉献一切,每分每秒要尽力活好。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会用樱花比喻武士。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武士自杀并非因为输不起,也不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才因屈辱而自杀,武士并没有这么脆弱,自杀是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的心愿已

7、经了解,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辉煌了。这时候就应该象樱花一样毫无留恋的凋谢。有如川端康成,芥川龙之芥,两个文学伟人,都在功成名就之后走向自杀之路。川端曾说:“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而日本封建社会时期也是需要武士道精神的。武士道兴起于藤原氏专权政治背景下的日本,武士的形成是与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和庄园制的发展相关联的。武士道的目的与西方中世纪的骑士规章很相近:为战士设定生存的理念,将他们由受雇的杀手的地位加以升华。武士精神最初是作为武士的神圣职责而起步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已经不仅仅只是武士阶层的道德准则,而成为日本全体国民的崇高景仰和理想追求。死亡观和生命观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对死亡的崇拜,反过来说,也可能是对生命的尊重的一种体现。在我看来,日本人看轻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在日本人眼里,死亡有一种特别的美感。他们对于死亡,与其说是害怕,倒不如说带有一种眷恋。“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死亡更象是一个温暖的归宿。然而,死对于死者来讲也许没有什么可怕,那不过是一死罢了。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讲,却可能是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活着的人,感觉到了孤独和痛苦。日本人认为一个人不论生前是善是恶,死后都会成佛,都应受到供奉。我觉得这样的生死观是不分善恶,不分是非的世界观,这和绝大多数国家有善恶有是非的生死观明显不同,这也必定会遭到全世界人民的抗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