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之我见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51822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之我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之我见武功县普集镇洪寨小学 张煜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贴近生活实际,方法更科学、灵活,学生也学得更轻松、愉快。怎样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 做好课前准备,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1、 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在备课前,不仅要认真地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搞清楚本节课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需要学生具备哪些能力,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掌握到什么程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教学。也只有搞清学生的兴趣爱好,才

2、能依此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研读课标和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不仅要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所处的地位;准确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及重难点,更重要的是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做文章,启发、引导学生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而做到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节时,我通过研究课标和教材,明确了见面所学的图形的放缩实际上是比例尺这节课的基础,图形的放缩实际就是将图形按一定比例尺扩大或缩小,抓住这一关键点,上课时,我先出示上节课的贺卡原图和笑笑所画的图,然后引导生写出

3、与这些图形有关的比,再找出原图的长与所画图形的长的比及原图的宽与所画图形的宽的比,最后教师指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比例尺,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得出了比例尺的意义。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来呈现学习内容,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不断探索。如在教学反比例一课时,我就创设了“换零钱”的情境:小明将100元面值人民币换成50元、20元、10元、5元、2元面值的零钱,分别能换多少张?列表展示出来,引导生发现面值和张数之间的关系:在

4、积(总钱数)不变的情况下,面值越大,张数越少;面值越小,张数越多。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轻松地感知反比例的特征,使抽象的意义直观化。再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提出问题:我们学校要粉刷电教室,怎样计算粉刷面积?应测量出那些数据?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的促使下自己思考、合作交流,轻松、愉快地解决了问题。三、注重学法指导,授之以渔1、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并且在后续的研究中被反复证实是正确的。如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极限思想、集合思想、符号思想等。转化思想思想是指将一个难以解决的,或是复杂的问题

5、通过有意识的转化,转化为容易解决,或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它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转化思想在数学中几乎无处不在,它的基本功能是使生疏化成熟悉、复杂化成简单、抽象化成直观、含糊化成明朗。例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运用了转化思想。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例子体会转化思想的一般模式:新知识 转化 旧知识,然后将其灵活的运用在以后的学习中。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及其运用的转化思想,然后问:你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以前学过图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兴趣高涨。有的转化成长方形,有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最后,通过思

6、考、讨论所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的关系,学生很快就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的神奇的作用,并对以后的迁移做了有效的铺垫。2、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课程标准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心理学研究证明:调动多种感官感知一件事物要比用一种感官(如视觉)感知要深刻的多。学生亲自实践探索知识不仅能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更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和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柱与圆椎,通过垒起来比较底面,然后平放比较高。提问:请同学们想一下,刚才的圆锥圆柱有怎样的关系?(等底等高)。接着问:

7、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圆锥、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的结论。接着我又问:谁能说出具体理由来?有的小组代表说:我将满圆锥水往圆柱里倒,结果3次将空圆柱倒满,因此,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有的小组代表说:我是将满圆柱水往空圆锥里倒,结果3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反过来说,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思维、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运用一些规律性的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这样,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尽快培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