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诗二首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51774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古诗二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1古诗二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1古诗二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1古诗二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1古诗二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古诗二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古诗二首(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古诗二首(阅读提要)望天门山(唐)李白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作者我知道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zh仙”。祖籍陇西郡城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文学成就: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杜甫合称为“李杜”。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一、 展示资料,了解天门山1、 展示搜集的资料、图片,介绍天门山。天门山安徽当滁县的东梁山和县境内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

2、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它的名胜是因为其独特的地势而得名的。 2、说一说天门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整体感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自由读古诗。三、诵读,理解古诗意。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借助注释,小组合作,交流对古诗的理解:()、词语的意思。中断:指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座山。楚江:指流经楚地的长江。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突出。(或耸出来的意思。)()、诗句的意思;天门山从中间割断,引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两岸雄奇秀丽的青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一只帆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轻捷而来。四、品读语句,想象意境,体会情感:、根据诗

3、意,结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五、布置作业。1、熟读诗文。2、默写望天门山。3、说说“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所描写的景象。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一、介绍诗人 作者简介 林升,字梦屏,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63-1189)的一位擅长诗文人士。其他情况都无从查考。(主要作品)题临安邸长相思洞仙歌二、解释题目:临安:南宋的京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坻:客栈、旅店。题:题词。三、初读古诗,掌握生字 d 临安邸 (私邸)(官邸) xn熏风 (熏制)(熏肉)二、诵读古诗,解词释义。 、自由诵读古诗。注释 休:停

4、止、罢休。 直:简直。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宋朝原来建都于此,时已为金侵占。 2、 设置悬念:杭州我们都很熟悉了,汴洲是什么地方呢?(北宋的都城,今河南开封市。)这里为什么把杭州当作汴州呢?三、理解诗意,体会感情:、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集体交流反馈。译诗、诗意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 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 暖风熏得游人如痴如醉, 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激情阅读。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北宋就不复存在了。然而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看到这一切,作者心急如焚地问了一句是什么话?(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人们怎能不担忧呢?再问:

5、(生齐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人们又怎能不愤怒?人们指着权贵的鼻子激愤地问了一句什么话?(齐读诗中句子:西湖歌舞几时休?)四、品悟字词,深化主题。、读一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暖风”“游人”在诗句中的意思。(“暖风”一语双关,既指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的游客,它是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生的南宋统治阶级。)、自由品悟这两句诗。、教师小结。题临安邸生动地描绘了南宋王朝荒淫腐化、苟且偷安、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活情境,倾吐了纠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愤怒,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五、作业。1、熟读并背诵诗

6、文。2、默写古诗。 3、说说题临安邸这首诗的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

7、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

8、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在回答文学社什么是讽刺这一问题时,鲁迅道:“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他又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可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以是不合理的,可笑,可鄙,甚而至于是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加

9、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北宋的灭亡,原因当然很多,但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必居其一;南宋的偏安,原因也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梦死,也必居其一;林升这首见于西湖游览志余的诗,所写正是当时公然的,常见的,谁都不以为奇的,毫不注意的社会现象,给他一写,便觉触目惊心,令人难以为情,所以是成功的讽刺。宋代这类小诗,颇有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如古杭杂记载:“驿路有白塔桥,印卖朝京里程图。士大夫往临安,必买以披阅。有人题壁云;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与林升之作,可谓貌异心同。又程史载郑广事云:“海寇郑广,陆梁莆福间,官军莫能制,自号滚海蛟。有诏勿捕。阃以官,隶师阃。广旦望趋府,群僚无与立谈者。广郁郁无语。一日,群僚或及诗句,广曰:郑广粗人,有拙诗白之诸官,可乎?众属耳,乃长吟曰: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总一般。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满座惭噱。”这些小诗正是当时腐败政权的绝妙写照。(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诗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