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514417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解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2、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佐药有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之分4、佐助药: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5、佐制药: 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6、反佐药: 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7、使药:使药有引经药、调和药之分,8、引经药: 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9、调和药: 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或具有矫味作用的药物。10、十剂:十剂说始于唐代陈藏器本

2、草拾遗条例,原是针对药物按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宋赵佶圣济经于每种之后加一剂字,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用为方剂分类法。11、八阵:八阵出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用为方剂分类法。是对原有功用治法分类方法的开展。12、八法: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包括汗法、和法、下法、吐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13、辛甘化阳: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辛味药与甘味药配伍同用,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化生或化生阳气以助散寒。如桂枝汤中辛味的桂枝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同用,可以化生卫阳。14、酸甘化

3、阴: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酸味药与甘味药同用,有益于滋化人体阴液的生长。如桂枝汤中酸味的芍药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合用,可以化生营阴。15、逆流挽舟:是一种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可以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这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方如败毒散,原方治疗气虚外感证,清代医家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并认为本方能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痢疾得愈,并称其为逆流挽舟法。16、通因通用:反治法之一。指采用通利的治疗方法治疗*些虽属实邪内结,郁滞在里,然而表现病症似通,而本质非通的病证。如用承气汤类峻下方治疗热结旁流;用清热利湿方药治疗湿热蕴结

4、的小便频数;用破血行瘀方药治疗瘀血阻滞之崩漏下血等。17、釜底抽薪:指用寒下通便法泻去热结里实的治法。如用大承气汤治疗实热内结积滞肠胃,症见痞、满、燥、实以及谵语、潮热,脉实等热盛伤津的里热实证,通过泻下,邪热积滞随大便泻下而解,使里热得清。此治法犹如抽去锅下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喻为釜底抽薪法。18、培土生金:即补脾以益肺,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脾为土脏,肺为金脏,脾土肺金为相生之脏,通过培补脾土,可到达治疗肺脏亏虚病证的目的,代表方参苓白术散。19、滋水涵木:即滋肾以养肝,指用滋补肾水,以治疗肝阴缺乏病证的一种治法。肾为水脏,肝为木脏,肾水肝木为相生之脏,滋水涵木即滋肾

5、养肝,运用滋肾阴而到达润养肝阴的治法。常用于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或肝阴缺乏的证候。如一贯煎方中重用生地补肾养肝,滋阴养血,即属滋水涵木之法。 20、阴中求阳:补阳方中兼用补阴药的配伍方法。指对于阳虚病证,用补阳药同时,宜佐以补阴之品,以阳根于阴,使阳有所附,并可藉阴药的滋润以制阳药的温燥,使之补阳而不伤津。代表方如右归丸。21、阳中求阴:补阴方中兼用补阳药的配伍方法。指对于阴虚病证,用补阴药同时,宜佐以补阳之品,以阴根于阳,使阴有所化,并可藉阳药之温运,以制阴药的凝滞,使之滋而不滞。代表方如左归丸。22、刚柔相济:方剂用药配伍法。刚指刚燥之品,多具温阳,燥湿之功;柔乃阴柔滋润之品,多具滋阴润燥作

6、用。刚燥太过则伤津耗阴,阴柔滋润易呆滞脾胃,壅中滞气,刚柔相济能优势互补。方如黄土汤用药刚柔相济,刚药温阳而不伤阴,柔药滋阴而不损阳,共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23、增水行舟:即增液润下法。用寒凉甘润、补阴增液、润肠通便药为主组方,治疗热邪伤津,津亏肠燥,无水舟停所致的大便秘结。如增液汤滋阴养液,生津润燥以治疗阳明温病,津亏肠燥的便秘;此寓泻下于滋阴养液之中的用药,即增水行舟之法。24、以泻代清:治法。针对热证,用清热和泻下药配合同用的治法,泻下目的是为了清泄里热,这种方法称为以泻代清。方如凉膈散用大黄、芒硝、甘草泻火通便,以清泄中上二焦实火。简答一、局部章节分类及代表方1解表剂:辛温解表麻

7、黄汤 辛凉解表银翘散 扶正解表败毒散2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 温下温脾汤 润下麻子仁丸 逐水十枣汤攻补兼施黄龙汤3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调和肝脾四逆散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4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 清凉营血清营汤 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清脏腑热导赤散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5温里剂:温中祛寒理中丸 回阳救逆四逆汤 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6补益剂:补气四君子汤 补血四物汤 气血双补炙甘草汤 补阴六味地黄丸 补阳肾气丸 阴阳双补地黄饮子7固涩剂:固表止汗牡蛎散 敛肺止咳九仙散 涩肠固脱四神丸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 固崩止带固冲汤8安神剂: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 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9开窍剂:凉开安宫牛黄丸 温开苏合香丸10

8、理气剂:行气越鞠丸 降气苏子降气汤11理血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 止血十灰散12治风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 平熄内风羚角钩藤汤13治燥剂:清宣外燥杏苏散 滋阴润燥麦门冬汤14祛湿剂:燥湿和胃平胃散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利水渗湿五苓散 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15祛痰剂:燥湿化痰二陈汤 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 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 化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16消食剂:消食化滞保和丸 健脾消食健脾丸二、小方:方名组成成效主治六一散滑石,甘草清暑利湿暑湿证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肝火犯胃证金铃子散金铃子,玄胡疏肝泻热,活血止痛肝郁化火证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益气固表止汗表虚自汗三

9、、配伍特点1肾气丸的配伍特点有三:1.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2.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3.是寓泻于补,补中有泻,使补而不滞。2黄土汤的配伍特点: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3乌梅丸的配伍特点:1.是酸、苦、辛三味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2.是寒热并用;3.是邪正兼顾。4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有二个:1.是升散药与清热药的结合运用。诚如顾松园医境所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2.是表达了分经论治的思想,方中羌活入太阳经祛风寒湿邪;苍术入太阴经发汗祛湿;细辛止少阴经头痛;白芷止阳明经头痛

10、;川芎则长于止少阳、厥阴经头痛。5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六味合用,肾肝脾三阴并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以三泻配合三补,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6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四、*些药物在方中的含义1、痛泻药方中的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2、参苓白术散中的桔梗:能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3、当归补血汤中的黄芪:一、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二、有形之血生于无形

11、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4、天台乌药散中的川楝子:川楝子疏肝行气,散结止痛,但性苦寒,故方中伍用苦寒之川楝子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可减川楝子之寒,又能增强其行气散结之效,共为佐使药。5、桃核承气汤中的桂枝:辛甘温,意在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化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五、1四逆命名的方剂的比较。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均治四逆,其病机与临床证候有何区别?答: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三方均以四逆命名,主治证中皆有四逆病症,但其病机与临床证候却迥然有别。1、四逆散是因

12、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肘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2、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3、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临证当详细辨明。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2汤剂的特点: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随证加减,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个患者或各具体病变阶段的特殊性,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散剂的特点:制作简单

13、、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及携带;丸剂的特点: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和携带3方剂的运用变化形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方剂的运用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药味加减的变化,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是在桂枝汤根底上加能下气除满的厚朴和降逆平喘的杏仁组成;药量增减的变化,如与小承气汤均由大黄、枳实、厚朴三味组成,但因主治不同,故厚朴三物汤加重枳实、厚朴用量;剂型更换的变化,如理中丸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剂,假设证情较急重时,可改为汤剂内服,作用快而力峻;假设证情较轻或缓时,改为丸剂内服,作用慢而力缓。问答1试述四君子汤的组成、成效、主治以及四首附方。补气根底方四君子汤方名组成成效主治四君子汤人参

14、、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益气健脾,行气化滞脾胃气虚兼气滞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加木香和砂仁益气化痰,行气温中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保元汤黄芪、人参、肉桂、甘草、生姜益气温阳虚损劳怯,元气缺乏证2试述四物汤的组成、成效、主治、配伍特点以及三首附方。补血根底方四物汤方名组成成效主治四物汤白芍药、当归、熟地、川芎补血调血营血虚滞证胶艾汤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甘草养血止血,调经安胎。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加桃仁、红花养血活血血虚兼血瘀证圣愈汤四物加人参、黄芪补气,补血,摄血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证证四物汤配伍特点: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成为补血调血之良方。3写出六味地黄丸的组成、成效、主治、配伍特点以及四首附方。补阴根底方六味地黄丸方名组成成效主治六味地黄丸熟地、干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滋肾养肝明目肝肾阴虚证麦味地黄丸六味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