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51312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博物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教师及职称:李瑞平 讲师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时:36学时 教学对象:2011级文化产业专业本科学生一、教学目的: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将博物馆置于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中,了解作为社会文化事业机构的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认识当代博物馆工作的特点,了解博物馆实现其社会职能、参与社会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博物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二、基本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博物馆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及具备从事博物馆学调查与研究工作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博物馆发展史

2、、博物馆陈列设计、藏品保管与保护、博物馆科学研究、博物馆与观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博物馆。四、课程主要章节与课时安排o 博物馆与博物馆学(2学时)o 世界博物馆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o 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o 博物馆类型与功能(1学时)o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与保护(6学时)o 博物馆陈列(5学时)o 博物馆与观众(3学时)o 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2学时)o 博物馆学的理论体系研究(1学时)o 博物馆的科学管理(4学时)o 博物馆营销(2学时)o 数字化博物馆(4学时)o 博物馆建筑(2学时)o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2学时)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实物教学、参观实习、

3、课堂讨论、课外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六、教学大纲第一讲 博物馆与博物馆学(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对博物馆学、博物馆、博物馆文化和新博物馆有较清楚的认识。教学重点和难点:博物馆定义、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新博物馆学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第一节 什么是博物馆一、 博物馆的定义1. 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定义的表述。2. 中国对博物馆定义的表述。二、博物馆应具备的条件。三、博物馆的性质。四、博物馆的使命、目的。五、博物馆的特点。第二节 什么是博物馆学一、 博物馆学的定义。1. 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2. 中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二、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1. 世界各国对博物馆

4、学的研究。2. 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的倡导者。3.中国近现代博物馆学的研究及其发展三、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四、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第三节 博物馆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1、博物馆学与历史学、考古学、教育学、心理学、目录学、管理学关系。2、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讲 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世界近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动力与现状;理解博物馆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物。熟悉国外博物馆的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以便重新思考与构建中国博物馆学体系。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起源与时代背景 当代世界博物馆的现状与趋势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第一节、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一

5、、博物馆的起源与文物收藏。二、文艺复兴后的博物馆的发展。三、十九世纪以来的博物馆。第二节、当代世界博物馆的现状分析。第三节、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第三讲 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背景与现状,把握中国博物馆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当代中国博物馆的现状与趋势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第一节 中国古代对文物的收藏与研究。第二节 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初步发展。一、张骞与中国第一座博物馆。二、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初步发展(19051949)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博物馆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博物馆第四讲 博物馆类型与功能(1学时)教学

6、目的与要求:了解博物馆类型以及划分依据,把握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便于学生认识博物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类型 社会功能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 第一节 博物馆类型 一、划分类型的意义。二、划分类型的依据。三、博物馆类型的划分1、社会历史类;2、自然历史类;3、科学技术类;4、造型艺术类;5、综合性博物馆 第二节 博物馆的功能一、博物馆的社会功能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2充分发挥陈列展览的社会教育作用。3传播科学文化知识。4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5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二、各类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一)社会历史类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1. 历史类。2. 革命史类。3. 民

7、族类。4. 民俗类。5. 纪念类。6. 文化艺术类。 (二)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1. 自然性质博物馆。2. 科学技术性质博物馆。 (三)综合性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 综合性博物馆即地志性博物馆,主要为省、市、自治区博物馆。 第五讲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与保护(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把握博物馆征集藏品的方法和程序,增强学生文物保护意识和工作思路。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藏品的征集 藏品保护技术与方法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现场教学、参观实习、多媒体第一节 藏品的征集 一、征集工作的重要性。 二、征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藏品征集的基本途径。 四、藏品征集的意义。 第二节 藏品的管理

8、一、藏品的鉴定。 二藏品的分类。 三、藏品的登记。 四藏品的编目。 五、藏品的分级。 六、藏品的建档。 七、藏品的提供、注销和统计。 八、藏品库房的科学管理。 第三节 藏品的保护 一、藏品在博物馆的保存环境与保护的必要性。 二、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 三、藏品保护技术。 四、藏品的修复。 五、藏品的复制与自然标本的制作。第六讲 博物馆陈列(5学时)目的:博物馆陈列是沟通历史与现实 、知识与公众、博物馆与社会的主要桥梁。博物馆陈列通过主题、展品、说明、环境等手段,满足观众学习、欣赏、休闲的需求。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陈列发展简史。 博物馆陈列总体设计、内容设计、形式设计的主要工作和要求。第一节 陈

9、列研究与设计一、 陈列和展览。二、 各类陈列的特点。三、 组织陈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四、 总体研究和设计。五、 内容研究与设计。第二节 陈列艺术一、 陈列艺术设计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二、 总体艺术设计和部分艺术设计三、 艺术形式设计的条件和方法四、 一般艺术规律在陈列形式中的运用五、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面临的新问题第三节 动态陈列和高新科技运用一、 动态陈列的出现和发展二、 我国博物馆的动态陈列和高新科技的运用三、 动态陈列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第七讲 博物馆与观众(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观众的调查研究,理解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同时懂得协调博物馆与观众

10、的对策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观众的关系 可行性对策分析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现场教学、多媒体 第一节 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 第二节 博物馆观众的特征。 第三节 对博物馆观众的调查与研究。第二节 博物馆功能与观众。第三节 博物馆与观众心理学 第五节 提高博物馆观众参观率的可行性对策分析。第八讲 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2学时) 第一节 博物馆教育的新观念和主要任务第二节 社会教育与服务的主要方式方法第九讲 博物馆学的科学研究(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博物馆学的研究历史,研究内容,把握当前博物馆学的研究课题,增强学生的课题研究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 理论体系教学方

11、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第一节 博物馆学研究的类型一、 基础理论研究二、 应用性研究。三、 服务性研究。第四节 博物馆学研究历史一、 世界博物馆学的产生与初步研究。二、 全球化下的博物馆学研究。三、 中国博物馆学的初步发展。四、 苏联模式影响下的中国博物馆学研究。五、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六、 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现状分析第五节 博物馆学的理论体系一、 理论博物馆学研究。二、 应用博物馆学研究。1、 博物馆藏品管理学;2、博物馆教育学;3、博物馆陈列学;4、博物馆管理学;5、博物馆建筑学;三、专门博物馆学 1、民族博物馆学;2、遗址博物馆学;3、私立博物馆学; 4、社区博物馆学;5、

12、数字化博物馆学;6、生态博物馆学。第十讲 博物馆的科学管理(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把握博物馆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以便适应将来的博物馆工作。教学重点与难点:科学管理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参观实习、多媒体第一节 博物馆管理是多样性系统工程一、 宏观任务;二、 博物馆的具体管理。第二节 博物馆管理的目标第三节 博物馆管理的模式比较一、 国外博物馆管理模式;二、 中国博物馆管理模式;三、 中国博物馆科学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第五节 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与培训第十一讲 博物馆营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博物馆营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让学

13、生懂得博物馆经营之道,懂得如何谋求博物馆的生存发展之路,增强学生市场化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处理好博物馆发展与市场化的关系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营销的对策 旅游文化产业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课外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一节 博物馆营销的必要性。 第二节 博物馆营销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博物馆经营的可行性分析。第六节 博物馆经营对策与实践。一、 国外博物馆筹资方式。二、 中国博物馆经营管理对策第七节 博物馆经营的特点。第八节 博物馆与旅游文化产业。第十二讲 数字化博物馆(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掌握数字化博物馆的内涵与特征,了解数字化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及其在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管理等工

14、作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数字化博物馆的内涵 基本功能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 第一节 数字化博物馆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数字化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数字化博物馆的基本技术特点第四节 数字化博物馆的现状与前景第十三讲 博物馆建筑(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博物馆建筑的特点,熟悉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博物馆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原则 智能化系统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参观实习、多媒体第一节 博物馆建筑的概念。第二节 博物馆建筑的演变与发展。第三节 博物馆建筑的特点。第四节 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原则。第五节 博物馆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第六节 博物馆建筑的管理。第十四讲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概况,掌握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尤其新时期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新思考。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第一节 遗产概念与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