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孙权劝学》教学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51191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课《孙权劝学》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5课《孙权劝学》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5课《孙权劝学》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课《孙权劝学》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课《孙权劝学》教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权劝学教学案 主备人:张亚娟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2、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4、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各个人物的与其神态,注重体会以下几句的语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疏通文意,翻译简单句子,把握文章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

2、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合作探究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用原文中的话回答)2.写出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吕蒙推辞的原因是什么? 5你知道那个成语出自于这个故事吗?写出来,解释一下。6文中那句话表明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四、精讲点拨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三个人物性格是怎样的? 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中考链接: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论语十则(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3、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

4、思则罔 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择其善者而从之 结友而别 安陵君其许寡人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A. 不同,也不同 B.相同,也相同C.不同,相同 相同,不同11.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2分)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蒙辞以军中多务。13.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答案:9.D 10.C 11.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写出“刮目相看”也可)12.(“愠”1分,省略成分补出1分)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辞”1分,句式1分 )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13.(开放题,能陈述自己的观点,语句通顺即可)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