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治疗流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510364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冒治疗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感冒治疗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感冒治疗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感冒治疗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感冒治疗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冒治疗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冒治疗流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腸胃型感冑r .上吐下潟,有汁kX無汗LJ女子拯期廉冒饷 息冷患熬r噁期L翹:發規+有汗+ 口渇欹飮冷+怕规f白虑潯 注:發燒4瀉肚子且惡臭)-醤服塚蓮陽蔺J/f威專拾症血爲圖表(二)咳嗽L可兼有魏燒)菇净 不啜啪:干曲冷= 黃疲UojUL責癡厂?怕冷白抚厂缶挣、 口尚 呛丿怕净 甘丁尚 白抚rr r簣痰、* T片甘石潘V.丿柱枝閔 +厚扑券:卜青鼠潘J 麻害 甘石湯 7桂栈潘火青龍 湯隸1:女子月經朝感晋界使用小柴堀済?若嚷嗽加厚朴杏仁、噴嚨痛加药般註2 ;小靑龍勸症但表症(惡寒怕熱頸曲不明顋 一射干麻啸筋感哥洽症簡易El表三)鼻塞有汗無汗註1:鼻靈嚴虫則另加【亭夷+卷雄*尼昌蒲】 註它:女

2、子月經期感畐一絆便用小柴纳潯感冒辩证流程图对于常见的感冒出现的症状,用图直接的表现出来,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 辨症的作用 小青龙汤,大青龙汤慎用!以下是流程图里面的药方,小儿减半。一、桂枝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12枚(擘)五味药。用法: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 1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溱溱汗出。上五味,切碎三 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 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 毫 升。服已须臾,啜 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盖被子)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 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 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 服尽。服一剂尽,病

3、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禁忌:服药 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表实无汗,表寒里热 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 忌用。方论:桂枝汤方中桂枝为君,辛温通阳,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以调卫。芍药指白芍, 作为臣药,酸苦微寒,益阴和里,敛固外泄之营阴以和营。桂芍等量相合,相须为用, 一治卫强, 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助桂枝辛 散表邪,又可温胃止呕;大枣助芍药益阴 养血,姜枣相配,补脾和胃,调和营卫,共 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桂枝辛甘化阳以

4、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 营,是为佐使 药。有老中医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黄芪30g,糯稻根10g,治疗老年自汗,效果非常 明显。加入黄芪补肺固卫以培本,糯稻根止汗以治标。二、麻黄汤:麻黄(去节)9克、桂枝 6 克、杏仁(去皮尖)6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麻黄另包,用水600毫升,先煮麻黄。煎至400毫升时,再加其它三药共煎,取药汁150毫升为第一煎;然后再加水250毫升如上法煎取药汁15o毫升为第二煎。将 两次煎取的药汁混合,共300毫升,分两次服,每次服150毫升。服药后卧氏盖被以 温暖取微汗。服一次即出汗者,可停服第二次药。如服第一次药后,未出微汗,的过 45小时可继服第二次药。第二次药

5、服后,如仍未出微汗,可再煎一剂药(煎服法 同前)继服。以取微汗为度。有的人服45次后才取效。服麻黄汤后,则 须多盖些 衣被,“温覆”取汗,不必喝稀粥。主治: 风寒之邪伤人皮表,使人产生脉浮紧、无汗、头痛、身痛、恶寒发热诸症状者,为太 阳表实证。凡遇表实证,应用 辛温发汗法来解表散寒。方论:本方以麻黄辛温升散为主药;辅以桂枝辛温助阳,能助麻黄之升宣,味甘固表,节制 麻黄之太散。其证属实,故必以麻黄为主药而不可颠倒。更佐用杏仁之苦温而降,既 温助麻黄逐邪于玄府(指皮毛窍孔而言),又肃降逆气于肺胃;更使以甘草之甘平, 佐桂枝以和内而拒外。 饮入于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溱 溱汗

6、出,使在表之邪随汗尽去而不留,头痛、寒热、 气喘、身痛等症自然得解。此方 为张仲景辛温发汗的代表方,示后人以辛温解表的组方方法。三、麻杏甘石汤:麻黄5克,杏仁9克,炙 甘草6克,石膏24克。 用法:麻黄石膏先煮半小时,打去浮沫后,再入其它药。 用水与麻黄汤近似。 主治:麻杏甘石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其功效主要是“辛凉宣泄、清肺 平喘”。麻杏甘石汤原本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入里化热所导致的“汗出而喘”。后来,清代医家 柯韵伯又将其用于治疗“无汗而喘,大热”等病症。目前在临床上,无论是风寒入里 化热或外感风热所导致 的病症,也无论患者表现为有汗还是无汗,只要符合“麻杏甘 石汤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

7、、口渴脉数)便可应 用麻杏甘石汤。另外,急性支气管 炎和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若出现了上述临床表现也可应用此方。方论:麻杏甘石汤主要具有清肺热、平喘逆(即清肺平喘)的功效。方中的麻黄重在平喘,兼 有宣散疏泄的作用;石膏可清泻肺热、生津止渴;杏仁能止咳平喘,并可辅佐麻黄降 逆平喘;炙甘 草可增进麻黄和杏仁缓和喘咳的作用。四、大青龙汤:麻黄 12克(去 节) 桂枝4克(去皮) 甘草5克(炙) 杏仁6克(去皮、尖) 生 姜 9 克(切)大枣 10 枚(擘) 石膏 20 克碎) 用法: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方论:本方是以麻黄汤加

8、重麻黄、甘草的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所组成。麻黄汤功能发 汗解表,本方加重麻黄则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增加石膏清内热,除烦躁;倍甘草,加 姜、 枣,是和中气,调营卫,助汗源。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之功。五、小青龙汤:麻黄(去节)9 克 芍药 9克 细辛3 克 干姜3 克 甘草(炙)6 克 桂枝 6 克(去 皮) 五味子 3克 半夏9克(洗)用法: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 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方论: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宜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 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诸药温散太过 而耗散肺气;炙甘草缓和 药性,益

9、气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六、小柴胡汤:柴胡12克 黄芩9克人参6克(或党参912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 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12枚用法:上药七味,以水 1.2 升,煮取 600毫升,去滓,再煎取 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 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方论: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 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 又可调和营 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10、。七、大柴胡汤:柴胡 15 克 枳实9克(炙) 生姜15 克(切)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洗) 大枣12枚(擘)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 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方论: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 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 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 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 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八、葛根汤:葛根12克、麻黄 9克、生姜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炙甘草6克、大枣4 枚。用法:水煎温服,覆被取微似汗出。 主治:本方主用于治

11、疗伤寒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 风者;或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 利或兼发呕者。凡外感风寒表证,头项强痛波及项背亦僵硬酸楚,脉浮无汗,恶 风, 下利或呕者,均可服用。方论:本方实为桂枝 汤加麻黄、葛根。加麻黄配桂枝而发太阳经之汗,以散风寒而解表,君 葛根于桂枝汤中,而解阳明经肌表之邪,以 除项背强几几。因太阳已与阳明(项背强 几几、下利、呕均已属阳明)合病,知风寒之邪较重,用药亦不能只治太 阳,而着眼 在阳明,以防邪气内侵,故本方以葛根为主药。前人有”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 是也”的记载。本 证为表实证,故加葛、麻二药于桂枝汤中以去其实,名曰葛根汤而 不叫桂枝加麻黄、葛根汤,其方义自明。九、

12、葛根芩莲汤:葛根15 克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用法:上四味,用水约 1200 毫升,先煮葛 根,煎至 1000 毫升,放入其它药,再煎,煮取 400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次服 200 毫升。主 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本 方常用于急性肠炎、细 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方论:方中用葛根专解阳 明之肌表,又能升阳明清气,而治泻利,作为主药。辅佐以芩、连, 寒清里热,苦坚里虚,并燥肠胃之湿。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四药相合而成 解肌表、清 里热之方,表解里和,不治热,热自退,不治利,利自止,不治喘,喘自

13、平。此为太阳阳明,表里两解之变法。十、五苓散:茯苓24克、猪苓24克、白术24克、泽泻48克、桂枝 15克。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5克,温开水送下,一日3次。或用1520克,煎汤去滓服。 服后饮热水,温覆出微汗。近人多改为汤剂,水煎服。主治:本方功能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主治伤寒太阳证病人,内停水湿,服发汗剂后,表证 未解,头痛发热,湿热之邪入里,内 蓄于太阳之腑膀胱,而小便不利,渴欲饮水, 水入即吐,脉浮;及水湿内停而致的水肿、小便短少,或水湿泄泻、尿少等证。近代 也常用于肾炎水肿、胃肠炎吐泻、传染性肝炎等病小便不利者。方论:本品为利水之剂,近代动物实验证明它有利尿作用。方中以泽泻咸寒,入水

14、腑,胜结 热,为主药;以二苓淡渗利湿,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泻水热,为辅药;用白术健脾 燥湿,助土以制水,为佐药;用桂枝之辛温,宣通阳气,助全身气化,蒸化三焦以利 水,为使药。五药相伍,不但可治膀胱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证,而且同时能解停水发 热之表证。无表证者,也可改桂枝为肉桂35克。十一、白虎汤:知母18克、生石膏3540克(先煎)、甘草6克、粳米6克。 用法:本汤的煎服法是先煎生石膏约10分钟,然后加冷水,使汤不烫后,将余药及粳米加 入,煮至米熟,则汤成。第一煎煮取约200毫升,再加冷水煮取的200毫升。将两煎 的药 汁混合后平分为2杯,每次服1杯,一日服2次,必要时也可服3次。甚或昼夜 服4

15、次(2剂)。主治:本方原为治疗伤寒病,发汗后,大热不解,多汗出,不恶寒,大渴能饮,脉洪大而表 现为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世多用于治疗各种高热性疾病,以及一些具有高热的传染性 疾病出现身发 高热,虽出汗很多,但身热仍不退,口大渴,喜多饮冷水,脉象洪大有 力,不恶寒,反恶热,不欲盖衣服,面红, 舌苔黄,尿深黄等症状者。在50年代曾 以本方或白虎加人参汤为主,随证加减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取得了良 好效果,一时传为佳话。方论:本方的配伍,前人是根据内经热淫于内以苦发之的治则精神,取知母苦寒大清肺 胃之热,且能益津液为主药;以生石膏之辛寒,大清阳明经弥漫之热为辅药;又据” 热淫于内佐以苦甘”的精神,以甘草味甘调中散热,调和百药为佐药;再以粳米之甘味保护 胃气为使,合甘草以配知母,加强”佐以甘苦”的治则,不但能缓中益气 (热则伤气),并能监制石膏、知母之寒,则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护胃气而不伤中 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