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实词运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508370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之实词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言文之实词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言文之实词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言文之实词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言文之实词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之实词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之实词运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实词运用编写人:钱启先审核人:王益生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一词多义的知识。2、了解、掌握古今异义的知识。3、了解、掌握通假字的知识。4、了解、掌握词类活用的知识。5、了解、掌握偏义复词的知识。6、了解、掌握实词词义的一般推断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词类活用。2、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教学步骤:一、明确考点 明确考纲要求,使学生知道“考什么”2010年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有: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二、文言实词词汇知识(一)古今词义的变化变化情况示例词义 扩大范围扩大色(脸色颜色)皮(兽皮皮肤 表皮)病(重病病)

2、义项增多劝(劝勉-劝勉,规劝)假(凭借、利用凭借、利用,不真)词义 缩小范围缩小臭(气味-坏气味) 金(金属-金子) 丈人(老人-岳父)义项减少让(责备,谦让-谦让)怜(爱,怜悯-怜悯)词义转移涕(眼泪-鼻涕) 偷(苟且-偷窃) 去(离开-到某地去)感情色彩变化讽(委婉地劝告-讽刺) 爪牙(武臣-坏人的党羽)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二)一词多义词 义解说例义项例句本 义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朝早晨朝令夕改引申 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代改朝换代比喻义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词 义爪牙喻武臣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假借借用作另一个同音

3、词的畔叛,背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义意义叛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引”会意字,本义是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即用其本义。由“拉开弓”引申为“拉”,“左右或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由“拉”引申为“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梅尧臣宣州环波亭) “抽”“拔出” “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拿”“(东 郭先生)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 战,败死。”(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 “乃设九

4、宾礼 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退却”,“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三)古字通假解说举例注意点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 用一个音同或音近 的字来代替,这个 借用的字叫通假 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蚤”同“早”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倍”同“背”)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 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 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 之亡度(“亡”同“无”)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 原有几个意义,后 为区别,另造个 新字(今字)来表 示其中的一个或几 个意义。至莫夜月明,独与迈 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师 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受”同“授”中学教

5、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 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同 “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注为“这个意义后来写作X”。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俛首系颈(“俛”同“俯”)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中学教学中所讲的古字通假,包括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三种情况。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当一个字按照它的一般义项讲不通的时候,可试用一个 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一个字与哪个字相通,要根据上下文文意来推断;能不解释为 通假字的尽量不要解释为通假字,因为古人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情况。(四)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类型及规律例句译法表示动作行为的特 征、状态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6、其犬坐于前(狼像一样名 词 作 状 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态 度、方式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用对待的方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依据,按昭八、表示动作行为的处 所、趋向卒廷见相如(廉蔺列传)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在,从, 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 间、频率时公兵不满万(二国志武帝纪)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当,每名 词 作 动 词后面有宾语或补语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1)动+名:军, 驻军。(2)介+名+动:蹄, 用蹄踢。(3)换成动词:德,

7、 感激;风,吹拂。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 词二月草已芽(米草药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硕鼠)用“而”连接,一端 是动词,另一端的名 词常活用蹄而杀之(黔之驴项王复引兵而东(项羽本纪)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商君书两个名词连用,一个常活用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苑)形作动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换成动词或动词短 语:远,疏远;穷, 到尽头;高,推崇; 轩邈,争高争远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 记)前面有助词“所”世之所高,莫右黄帝(庄子盗 跖)其他表动态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 书)(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活用的类型例句译法说明

8、使 动 用动词的使动用 法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动+宾二使+宾+动有时也可译成 一个动补式词 语。女如活,救 活。形容词使动用 法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形+宾二使+宾+形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P学20092010学年高三语文导学案之文言实词法名词的使动用 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名+宾二使+宾+为+ 名意 动 用 法形容词意动用 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形+宾二以+宾+为+ 形有人认为动词 无意动用法,“羞”为形容词 活用。名词的意动用 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名+宾二以+宾+为+ 名动词的意动用 法且庸人尚羞之(廉蔺列 传)动+宾二以+宾+为+ 动练习巩固:假舟楫者非

9、能水也,而绝江河。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左右欲刃相如。人皆得以隶使之。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范增数目项王。吾师道也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吾从而师之。常以身翼蔽沛公。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无乃尔是过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五)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运用的一种特殊现象。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有两个意义 相近(关)或相对(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 只作陪衬,只具备语法作用。偏义复词并不固定,它只是在一定语境

10、中,为了句式的整 齐或行文的需要,在本应用一个的地方用上了偏义复词。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 南飞中的“作息”就是偏义复词,“作息”分别是“耕作、休息”的意思,但在此 处,意义偏在“作”,“息”并不表示意义。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如: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

11、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学习文言文时对此类的词的识别,主要是把它放入语境当中,联系上下文,看它是否符 合语境,符合逻辑关系。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这句话是用来描写刘兰 芝的,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所以不分昼夜勤于的 只能是“作”,耕作、劳作,而非休息,故此处只取“作”意,“息”只作陪衬,这样 既合语境又合逻辑。再如“刺诸县短长”中,“刺”是指责,指责的只能是“短”,而 不能是“长”,故“长”在此不表意义,只取“短”意。只得注意的是,在辨别偏义复词是一定要把两个语素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区别开 来。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齐桓

12、晋文之事“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都表且共同表示 一个意义。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 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偏义复词不是考试的重点,但积累并掌握它的用法

13、,同样会提高我们的文言阅读水平, 因此,这一文言现象不应忽视。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 邻字帮助法成语对应法 古今比照法代入检验法 字形推断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 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 义的。1、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 以要一日之名。(2005年,高考湖北卷)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剔轻视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

14、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 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 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1、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 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何故哉?(2005年高考浙江卷)疆场无侵削之虞:忧虑三、语法推断法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主语、宾语大多 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 副词充当1、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2004湖南)“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 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四、联想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査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