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比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50824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文化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方文化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文化比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西方文化比较 会计102b 白永清 202X100613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比较 摘要。各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文化,饮食文化也不例外。在国与国愈来愈密切联系的今天,为了加强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我们必须在文化方面进行了解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彰显彼此之间的尊重,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交流。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各有长短,我们希望通过比较,促进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用餐器具 我们知道,各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文化,当然,饮食文化也不例外。现如今,世界文明在不断地进步,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连地球都被称为地球村了。在这

2、种情况下,为了加强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我们必须在文化方面进行了解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彰显彼此之间的尊重,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交流。这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1、饮食观念的差异 2、烹饪方式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中,“蒸、煮、焖、炖、煨、烧、爆、烤、煎、炒、烹、炸、拌”等烹饪手法样样精妙。而西方烹调讲究规范,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在实践操作中按科学要求或菜谱对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操作简易,时间精确,但是却需要很多仪器,例如:天平秤、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等等。在西方发国家烹饪原料的严格分类标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证了食品的质量。 3.餐具的

3、差异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西方人多用金属刀叉,以及各种杯、盘、盅、碟。其中盘又有菜盘、布丁盘、奶盘、白脱盘等;酒杯更是讲究,正式宴会几乎每上一种酒,都要换上专用的玻璃酒杯,分工非常明确。筷子与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有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住在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1 4.用餐礼仪差异在中国

4、,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西方奉行分餐制。首先是各点各的菜,想吃什么点什么,这也表现了西方对个性的尊重。上菜后,人各一盘各吃各的,各自随意添加调料,一道菜吃完后再吃第二道菜,前后两道菜绝不混吃。 中国的大多数宴会上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嘴时,才表示宴会开始。当有新菜上来,主人一般请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 西方排座位的标准则是女士优先、尊重妇女。在安排座位时,如果是男女共同参加的宴

5、会,则由男女主人共同主持,必须将男女宾客分开列成两个名单,通常的座位安排形式是:男主人与女主人正对面,男主人的左右两侧为女主宾,接着按时针方向朝外侧排列。还应注意两点:一是男宾常依地位而不是根据年龄安排;二是夫妇座位应在同一边但不相连。另外,如果男女结伴同时赶赴宴会,那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让女士先行;当主人把女宾客领进大厅时,首先由男主人邀请第一女主宾入席,并帮她拉椅子、入座,女主人则同男贵宾最后进入。在上菜与进餐时,应首先从左侧给女主宾上菜,然后按顺序分送给其他女士,最后给女主人;接着,再按同样的顺序给男士上菜。当女主人及其他女士拿起餐巾、刀叉开始进餐后男士们才能开始。进餐结束后,必须等女主人起身离席,其他人方可离席,且仍然要为女士拉椅子,让其先行。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各有长短。如今,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形等境界发展。随着信息的交流,中西饮食文化也在互相渗透,人们将会享受到更美味、更快捷、更营养、更健康、更绿色环保的食品,这是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更是我们所密切关注的。 蒋艳.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d.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2.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