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大校长演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507277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任北大校长演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就任北大校长演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就任北大校长演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就任北大校长演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就任北大校长演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任北大校长演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任北大校长演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蔡元培先生(18681940),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 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毛 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先生 51 岁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 声名赫赫。本文是先生的就任演说。在这篇著名的演讲里,蔡先生对在校大学生乃至所有青 年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勉励他们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尊师爱友,以民族兴亡为己任,把 自己塑造成栋梁之才。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 意义。正是因

2、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 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后来的百年 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蔡元培先生在演说中表现出来的人品和他对青年学子的教导,对我 们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学习这篇文章,重在两点:(1)从探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入手,理解文章深刻丰富的内涵。(2)从探究蔡元培的人格入手,读文又读人。透过演讲词的语言,深入体会蔡先生的人 格魅力,从中受到感动,受到启发,以求真读书,读真书。课文解读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严几道:即严复,

3、18531940年,几道是他的字, 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预科:当时北大 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先为三年,后改两年,毕业 后可免试升入本科。)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士别三日,刮目相见:见,原为“待”,又写作“看”, 语出三国志。吴国将领吕蒙,很有军事才能,但文化水平低,后来在孙权的启发下,刻苦 学习。有一次,鲁肃和他交谈,发现大有长进,于是赞叹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听了也幽默地回答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来,人们便用吕蒙

4、此语来表示别 人已大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人。时阅数载:时间经历了几年。阅,经过、经历。载, zai,年。长斯校:任本校校长。长,zha ng,校长,这里用如动词。斯,这。更:再。)这是演讲的开场白,先简单回顾自己五年来与北大的渊源,肯定大家的进步,借以拉近 和听众的距离,便于开展师生间的对话,然后立即径奔演讲主题,以校长的身份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提出“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语言简明扼要,没有过多斯文客套。演讲这样开头, 显示了演讲者的魄力,能迅速凝聚听众注意。一曰抱定宗旨。 段首开宗明义,点明中心。蔡元培把“抱定宗旨”作为首要期望提出,反映了蔡元培当北大校长之始,最先思考的问题就是北大的办学

5、方向,即北大应该改革和建设 成为什么样的大学,北大的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学生。这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也 是他对莘莘学子的最重要期望。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 知大学之性质。蔡元培认为要明确大学宗旨、办学方向,就必须先明确大学的性质,端正人 们入大学的目的;而要端正人们入大学的目的,也就必须先端正人们对大学的观念。蔡元培 在这里运用连锁推理的方法,说明认知大学性质的重要。这反映了蔡元培的又一个重要思想, 即观念决定一切,人们的思想决定了人们的行动。因此,他下车伊始,便从端正观念入手。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肄业:在这里是就学的意思。肄,yi

6、。)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的性质是什么?蔡元培将大学和专门学 校对比分析,专门学校是“学成任事”,学了以后出去做官发财,大学则不是这样,“大学者,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是最高的文化科学研究中心,入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 这是蔡元培对大学教育的新认识,是他对旧北大深刻反思的结果。蔡元培认为旧北大之旧, 就“旧”在办学宗旨、办学观念“太腐败”,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以大 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全不以学问为念。蔡元培对大学的这个认识是他的教育救国、科学救 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 预科者

7、,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腐败:这里是指思想陈旧过时。干禄:求取功名利禄。干,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 禄。禄,古代官吏的俸给。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语出资治通鉴唐睿 宗李旦召见天台山道人司马承祯请教阴阳之术,想留他在身边,随时讨论请教,但司马承祯 执意要回天台山。尚书左丞卢藏曾经隐居在终南山,武则天时候应召做官,于是,他指着终 南山对司马承祯说:“这山里有许多好地方,先生何必再回天台山呢?”司马承祯平静地说:“在 我看来,这终南山不过是入世做官的捷径罢了。”卢藏听了不觉脸上发烧。终南山,简称南山, 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武功,东

8、至陕西蓝田。) 旧北大由于办学思想腐败,观念陈旧落后,带来种种弊端。这里列举的是弊端之一:“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 理科者尤少”。这是从入学时专业的选择看其弊端。读这段文字,要体会作者的说话艺术,列 举腐败表现时,不正面直指,而是借外人之口间接批评,使自己与学生始终站在同一立场, 保持平等对话,没有任何训斥的口吻,这样就易为大家接受。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 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这 是弊端之二:“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这是从入校后对教员 的态度看其弊端。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

9、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 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这是弊端之三:学生毕业后只想做官,不想做学问,“专任 教授者甚少”。这是从毕业后的就业看其弊端。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姑不 具论:姑且不作详细讨论。具,全面、详细。)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 问心无愧,于我何损?(弭谤莫如自修:与其禁止他人讥议,不如加强自身修养。弭谤, 禁止谤言。弭,m禁止,平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这几句话是对上文的归结, 既起到前后照应的作用,又能启发学生自我反省,语重心长。以上用事实有力地证明旧北大 办学宗旨腐败,以升官发财为入学目的造成许多弊病,从反面说明大学的性质不应该是“学成

10、 任事”,即做官发财。 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 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 作者前已明确,专门学校“学成任事”, 而大学则“研究高深学问”,这里用一个反问句进一步强调如果进大学也如专门学校一样是为 了“学成任事”,那末大学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 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作者水到渠成正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先从正面讲,后从反面讲,论述全面具体。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 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孜孜: zTzT,

11、勤谨,不懈怠。造诣:学业、专门技术等达到的水平、境地。这里是指学业。容有 底止,或许能有好的结果。容,或许、大概、也许。底止,休止的地方、结局。)“宗旨既定,自趋正轨”,有了正大宗旨,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那么学问造诣,“容有底止”。从正面说明 正大宗旨的好处。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乖:guai,谬误,反常。)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 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 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冶游:同“游冶”。四处游玩。束之高阁:原指把东西捆起 来,放在高架子上面。后喻人或器物,

12、弃置不用。语出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 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束,捆扎起来。高阁,放东西的高架子。敷衍:fuyan,表 面应付,这儿指学习不认真。塞责:seze,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光阴虚度,学问毫无, 是自误也。“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如果宗旨不正,志在做官发财,则会放荡游冶,光阴虚 度,敷衍塞责,学问毫无,这是自毁前程。从反面说明宗旨不正的危害。“岂非与求学初衷大 相背驰乎?”这个反问句强调上述行为与“求学”的本意完全相反,本意是来求学,但来了却全 不学,可见这是误己之道,并非出自本意,从逻辑上揭露旧宗旨的荒谬。以上从个人的角度, 论述宗旨不正对自己的危害,下面换一个角度,用

13、一“且”字引出下一层,论述宗旨不正对别 人对国家的危害。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 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当轴:旧指当政大臣,比喻居于政要地位。语出宋 史苏轼传:“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恨。”)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 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贻误:错 误引领,使入歧途。贻,遗留、留下。)是误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苟不 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那么,将来“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深刻论述了其“误人”“误国”的道理。误己,非本心所愿,前有论述。为

14、什么说误人误国,也非 本心所愿呢?作者说,我们大家因为清廷官吏腐败误国,所以革它的命;我们也因为现在当 权者腐败误国,所以多有不满,如此说来,我们怎么愿意自己重蹈覆辙,也腐败误国呢?蔡 元培就这样不断地启发学生的良知,启发他们内心的正义感、使命感,引导他们自省自查自 觉,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苦口婆心,耳提面命,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古人说,文如其人。这篇文章也生动地反映了蔡元培的人格。据蔡元培好友任鸿隽称,蔡先生“对人接 物,似乎有两个原则,一个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决不愿意以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使人感到一点 不快或不便。一个是承认他人的理性,以为天下事无不可以和平自由的方法互相了解或处理”。

15、蔡元培的演说,正是这段话的最好注释。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最后回应段首,可以说是空谷足音,如雷贯耳。本段文字作者论述办学宗旨。作者说,求学必有宗旨,而欲知宗旨必知大学性质,由此 引出他对大学的全新观念: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 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刺中了旧北大的要害。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接着作者列举旧 宗旨的种种表现,分析它误己误人误国的危害,谆谆劝勉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 正大的宗旨,珍惜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 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

16、,读书就是为了升官发财。蔡元培能在 20世纪初冲破这个思想束 缚,明确提出:“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读周春岳君大学改 制之商榷,蔡元培全集,第 3 卷,150页),专门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让生徒“学成任事”, 而“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入大学者“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虽然这 个说法尚未完全摆脱封建传统的教育观念,但在当时,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 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蔡元培“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想的具体体现。二曰砥砺德行。(砥砺:ddi,本指磨刀石,引伸为磨炼。)蔡元培把德行列为第二, 这是因为他非常重视道德素质,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另一个基本点,学校不仅教书,而且育 人;学生不仅求学,而且砺德,他曾首倡德、智、体、美四育共同发展,以“养成共和健全之 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