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听听秋的声音》_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50603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听听秋的声音》_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听听秋的声音》_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听听秋的声音》_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听听秋的声音》_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听听秋的声音》_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听听秋的声音》_人教新课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听,秋的声音教案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学目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

2、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

3、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知识与技能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

4、,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独有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丽。、仿照诗歌的形式,自己补写诗句。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由读、互读、配乐读等形式加强朗读的训练指导,读出秋天美的感情。、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画面显示,形象感知,体会秋韵。、制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试着补写诗文,互相进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诗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对美的欣赏能力,在续写诗文中获得创作的快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秋天的声音中,勾画出秋天美好的景象。、品味诗歌语言的精

5、练优美,并试着补充诗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难点: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深入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图片展示),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们听!(多媒体播放三种声音:风声、雨声、蟋蟀声)仔细聆听,你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师生交流)板书课题: 12* 听听,秋的声音请同学们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读出秋的感觉。接下来,请同学们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例如:秋天里都有哪些奇妙的声响?这些声音都来自哪儿?活动2【讲授】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感悟秋天!老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句

6、子。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最后师生共同交流解决。(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联系生活等方法。)例如:大家对“歌韵”一词的理解。(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标注一个“ ?”,通过自学或交流学习,问题得以解决可画一个smiley,比一比,看谁的开心娃娃最多,将会得到一份“秋天”礼物!)师:说说你们理解了什么词语,还有没解决的词语吗?(请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教学略读课文时,应着重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也可师生互换角色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活动3【活动】朗读欣赏,初步感知。轻声细读14节诗句,用耳聆听秋的声音。并展开想象,补充诗句。(播放课件)老师:找出

7、你喜欢的声音,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老师: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赏,并展开想象,补充诗句。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蟋蟀在唱着:“ _!”大雁对白云说:“_!”老师: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边听边想:他读得怎么样?指名读后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活动4【活动】朗读感悟,情感升华。1、反复诵读56节诗句,用心领会秋的声音。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句式,这种句式有什么特点?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完成看图补充“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每一颗石榴的_声中,在每一只蜜蜂的_声中,在每一台收割机的_声中,在每一个孩子的_声中。2、美读。过渡:(配乐,深情地)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

8、这美好的一切深情读出来吧!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李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秋的美好吧!全班配乐朗读,感悟秋的声音!3、板书设计:12* 听听,秋的声音 (对秋天的赞美) 聆听到的:大树、蟋蟀、大雁、秋风、音乐厅 感觉到得:叶子、小花、汗水、谷粒活动5【练习】我会读词连句。播放课件进入“我会读词连句”环节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大声读出词语并能连成诗句。(1)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2)蟋蟀振动翅膀,“口瞿 口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我要回到温暖的家里去了!”(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再见了朋友,你可要

9、注意身体哦!”(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它欢快地唱着“人们又可以获得大丰收了!”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表演来促读。活动6【测试】发挥想象,对“秋天”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对“秋天”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学生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听到这么多秋的声音,我真想对秋天说;“。”老师总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热爱秋天,我们赞美秋天!活动7【作业】作业设计。(1)爱诵读的你,可以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出”秋天的声音,读给身边的爸爸妈妈听。(2)自主设计。自我完成一份关于秋天的作业。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提示:画一画秋天或搜集秋的声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