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504929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府逐瘀汤【方剂歌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 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 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配方组成】: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使用方法】:水煎服。【功效和作用】: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

2、,或呃逆日久不止, 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临床应用】:1. 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2. 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四物汤【方剂歌诀】: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方解】:方中以熟地黄滋肾补血,以养胞宫,用为主药;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亦虚,故辅以当归补 血养肝,和血调经;再以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行气,畅通之血,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 均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具有补血调血的作用,故用于血虚血滞之证,妇女月经不调、

3、痛经 尤为多用。【配方组成】:熟地黄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使用方法】:为粗未,每服三钱,水煎,空腹热服。功效:补血调血。【功效和作用】:血虚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一切血虚证而见舌淡、脉细者。【临床应用】:1. 本方证兼见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以补血生气,可加桃仁、红花、白芍易赤芍、以活 血祛瘀;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以湿养血脉;血虚有热加黄苓、丹皮、熟地易生地,以清 热凉血;欲其行血,则以白芍易赤芍;欲其止血,则去川芎加入阿胶、棕榈炭等。2. 血虚血滞痛经,而见月经血淡,经行不畅,少腹作痛,可加香附,延胡索以行气解郁调经止痛。3. 血虚头痛、头晕、可加白芷、藁本以

4、祛风止痛。【注意事项】:脾胃阳虚、阴虚火旺者不宜用。逍遥散【方剂歌诀】: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方中主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方中辅药;佐薄荷、生姜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健,则诸症自愈。【配方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使用方法】:水煎服。亦可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3次。【功效和作用】: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

5、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脉弦而虚者。【临床应用】:本方常用于辩证属肝郁血虚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注意事项】:斟酌。四君子汤【方剂歌诀】:四君子汤和中义,参苓术草四般施,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方解】:本方为治脾胃气虚的基本方。方中党参甘温扶脾养胃,补益中气,使脾胃健旺、增进运化力, 资生气血为主药。脾虚易生湿、白术苦温、能健脾燥湿,扶助运化为补药。茯苓甘淡,助白 术健脾利湿为佐药。炙甘草甘温,补中和胃作为使药。【配方组成】:党参12克、炙甘草4.5克、茯苓9克、白术9克。【使用方法】:水煎服。【功效和作用】:脾胃气虚、运化力弱。症见面色萎

6、黄、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脉细弱。【临床应用】:1. 本方长于补中气、健脾胃、很多补益方都从此方加减化裁而成,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胃功 能减退,消化力弱,各种慢性病出现的脾气虚弱均可加减应用。2. 脾胃虚弱兼有气滞,胸腹胀闷不舒,可加陈皮理气化滞,称为导功散,如小儿食少便溏,消化不良的脾气虚适用。3. 脾胃气虚兼有痰湿,咳嗽痰多,痰清稀,气短者可加半夏、陈皮理气化痰称六君子汤。4. 脾胃气虚,寒湿滞留中焦,脘腹胀痛,呃逆暧气,呕吐腹泻,舌苔白腻等加陈皮,法半夏、木香、砂仁可以行气止痛、降逆化痰,名为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方剂歌诀】: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7、【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主药;香附、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陈皮、枳壳行气导滞共 为方中辅药;川芎理气活血止痛,为方中佐药;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 具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配方组成】:柴胡6克、芍药9克、枳壳6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川芎6克、香附6克。【使用方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功效和作用】:肝气郁结,证见肋胁疼痛,善太息,脉弦。或兼见寒热往来,脘腹胀满,纳呆食少。【临床应用】: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失笑散【方剂歌诀】:失笑蒲黄灵脂同,等量为散酽醋冲,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方解】:本方所治诸痛,均为瘀

8、血内停,血行不畅所致。方中五灵脂、蒲黄相须合用,活血祛瘀,通 利血脉,而止瘀痛。用酽醋煎熬,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加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古谓病此 心腹痛欲死之人,服药后,不觉诸症悉除,只可以一笑而置之矣,故以失笑为名。【配方组成】: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使用方法】:上药研末。每服6克,先用酽醋30毫升,熬药成膏,以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热服。【功效和作用】:血瘀内阻所致之月经不调,小腹急痛,以及产后恶露不行。【临床应用】:用于小肠气及心腹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现用于心绞痛、胃痛、痛经、产后腹痛、宫外孕等属于瘀血停滞者。【注意事项】:孕妇忌用,血

9、虚者及无瘀血者也不宜应用。温经汤【方剂歌诀】: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方解】:【配方组成】:吴茱萸 三两45g当归 二两30g芍药 二两30g川芎 二两30g人参 二两30g桂 枝 二两30g阿胶 二两30g牡丹皮 二两,去心30g生姜 二两30g甘草 二两30g 半夏半升100毫升麦冬 去心,一升200毫升【使用方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功效和作用】: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亦治妇人久不受孕。【临床应用】:1.本方为妇科调经常用方剂。主要用于

10、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为证治要点。2.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候者。寿胎丸方歌: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妊娠中期小腹坠,固肾安胎此方资。【处方】菟丝子120克(炒炖)桑寄生60克 川续断60克 真阿胶60克【制法】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每丸重0.3克。【功能主治】补肾,安胎。治肾虚滑胎,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者。【用法用量】每服20丸,开水送下,日服二次。气虚者,加人参60克;大气陷者,加生黄耆9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60克;有寒者,加炒补骨脂60克;有热者,加生

11、地60克。【方解】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肾旺自能荫胎;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固冲任,使胎气 强壮;阿胶滋养阴血,使冲任血旺,则胎气自固。四药相配,共奏补肾安胎之功。临床应用:治妊娠中期,腰酸腹坠,或见阴道下血,头晕耳鸣,小便频数,甚至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弱等症。两地汤方歌: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组成:生地、地骨皮、麦冬、阿胶、玄参、白芍。功效:养阴清热。主治:治虚热内扰所致的经水先期而至,量少,色红,手足发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方解: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滋液,凉血清热,地骨皮泻肾火,除骨蒸;阿胶、白芍养血 益阴。配合成方,共奏滋阴补血,凉血清热之

12、功。补肾固冲丸方歌: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萸芍茜草施;海蛸倍子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处方】菟丝子250g,川续断90g,白术90g,鹿角霜90g,巴戟天90g,枸杞子90g,熟地150g,砂仁150g,党参120g,阿胶120g,杜仲120g,当归头60g,大枣50个。【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补肾固冲,补气健脾,养血安胎。主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有先兆症状者。【用法用量】每服6-9g,日3次,连服3个月为1疗右归丸组成:熟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三两枸杞子三两菟丝子四两鹿角胶四两杜仲四两 肉桂二两 当归三两制附子二两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

13、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 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配伍意义: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胶三药并用,培补肾中元阳,温里祛寒,是为君药。 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阴中求阳”之义,是 为臣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配以当归养血和血,共补肝 肾精血,是为佐药。诸药合用,以温肾阳为主,而阴阳兼顾,肝脾肾并补。方歌: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二仙汤方歌:水陆二仙金樱芡,精遗带下都能祛。方解】: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

14、阴;当归温润养血, 调理冲任。全方配伍特点是壮阳药与滋阴泻火药同用,以适应阴阳俱虚于下,而又有虚火上 炎的复杂症侯。由于方用仙茅、仙灵脾二药为主,故名二仙汤。【配方组成】: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当归9克、黄柏6克、知母6克。【使用方法】:日服一剂,水煎取汁,分二次服。【功效和作用】: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主治妇女月经将绝未绝。周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 头眩耳鸣,腰酸乏力,两足欠温,时或怕冷,时或轰热,舌质淡,脉沉细者。现用于妇女更 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闭经,以及其它慢性疾病见有肾阴、肾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临床应用】: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绝经前诸证,头目昏眩、胸闷心

15、烦、少寐多梦、烘热汗出、焦虑抑 郁、腰酸膝软等),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病见有肾阴阳两虚、虚火上扰者。【注意事项】:1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加苏子、丹参、沉香、白薇;治疗男、女更年期综合症伴有高血压、 性功能减退、抑郁头痛、潮热等;2抑郁症:加用菖蒲、夜交藤;懒言少动、表情呆滞者,重用菖蒲、加郁金,心烦不寐者,重用夜交藤,加用酸枣仁;纳呆畏寒者,去黄柏,加用干姜;情绪极度抑郁、难以入眠者,加合欢皮、茯神;丹栀逍遥散方歌: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药物成分】:牡丹皮、栀子(炒焦)、柴胡(酒制)、白芍(酒炒)、当归、茯苓、白术(土炒)、薄荷甘草(蜜炙)。【功效与作用】:舒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详见说明书*)【注意事项】:1. 少吃生冷及油腻难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