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497650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学情分析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说明文,对说明方法有一定了解,因此教学本文时,可引导学生通过

2、阅读,自己发现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另外,对于科技类文章,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感受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学习专题,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2.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整体感知全文,体会作者激动、自豪的心情。3.认识“赖、耕、潜、舶、哲”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4.从具体事例中了解20世纪的重大发现和发明,在进一步区别“发现”与“发明”的同时,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2

3、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2、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变化?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走进本册课文的最后一个单元,去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板书课题,读题呼风唤雨的世纪。2.出示作者简介:路甬祥,194

4、2年出生,浙江慈溪人。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简介“院士”: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这一称谓用来命名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3理解“世纪”。一个世纪是多少年?(100年)我们现在生活在几世纪?(21世纪),上个世纪就是(20)世纪,二、整体感知,引发兴趣。1出示阅读提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感兴趣的句子旁作出批注。(2)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思考:“呼风唤雨”在文中是什么意思?(3)小组交流解决课文中泡泡出示的问题。

5、2.检查生字词这些生字词走到课外,看你是否还记得?(齐读,开火车读。)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从音、形、义上提醒)3.交流阅读提示(2),解决问题。三、细读品悟,情境入趣。1.了解设问句,感受设问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20世纪,谁靠什么呼风唤雨?(20世纪,人类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你从哪里知道的?(课文第二段)读一读,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自问自答)这样的句子称为“设问句”。设问句通常有强调重点,引起读者注意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时能恰当运用它。2自读自悟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默读课文,请同学们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

6、料和文中的重点词句细细体会,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读后交流。(板书:一百年“”上百万年)3导读赏悟(1)第2自然段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谈体会。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从“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作者在文中列举了那些“发现”与“发明”呢?过渡到第4自然段的学习。(2)第4自然段第一个分句说的是“发现”,第二个分句说的是“发明”。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之间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从中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过渡:感受了2

7、0世纪的伟大成就,我们再去看看20世纪之前的人类生活。(3)第3自然段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指名回答: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类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完成填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嫦娥奔月

8、”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再结合课前自己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小结: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4.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5.了解说明方法。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段话为了说明世纪的科学成就,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和作比较,祖先的幻想就是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课文中还有哪里有对比?跟王公贵族比,说明现在生活的美好。)四、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