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题汇编03 法律与教化(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496847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题汇编03 法律与教化(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题汇编03 法律与教化(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题汇编03 法律与教化(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题汇编03 法律与教化(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题汇编03 法律与教化(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题汇编03 法律与教化(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题汇编03 法律与教化(解析Word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题汇编专题03法律与教化1. (2021四川遂宁高二期末)史载“殷人尊神,大事小事儿乎无不求神问卜。周人灭商后,提出天命靡 常,惟德是亲的理论。这一变化奠定了宗法制的思想基础B.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重塑了政权的合法性来源D.标志着人文精神己经成熟【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殷人通过求神问卜的方式为政权提供神学支撑,但周人主张天命不在神,在于统治者的德, 进而将政权的合法性从神转向德,重塑了政权的合法性来源,故C项正确;宗法制的思想基础是基于父系 血缘关系的嫡长子继承制,而不是材料所强调的德,排除A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指的是国家大政与神 祇占卜等有

2、关,材料未体现出,排除B项;从尊神到敬德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觉醒,而不是成熟, 排除D项。2. (2021-辽宁沈阳高二期末)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古罗马将法律条文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公 布于众,春秋时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是公布成文法推动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执行打破了贵族专断刑律任意处置的局面A. 是中西方君主政体中原始民主的遗存【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古罗马将法律条文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公布于众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可知,罗 马十二铜表法和郑国“铸刑鼎都是成文法的形式公布法令,这种法律条令公开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体

3、现 了原始民主特征,D正确;中西方成文法的公布是新型社会关系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罗马法适 用范围是公民群体,并未涉及奴隶,因此B中的“全社会”表述不准确,排除;C符合十二铜表法,排 除。3. (2021呐蒙古集宁新世纪中学高二期末)秦律法律答问记载:“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 盗假子(即继子),何论?当为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B.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答案】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秦律规定父亲与继父在盗窃儿子财物上的判决不同,强调的是亲情关系的不同,实质上也体 现了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C项正

4、确:材料与规范经济关系无关,A项排除;材料没有表明继子未被当 做家庭成员看待的说法,B项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父盗子,不为盗”相矛盾,排除。故选C。4. (2021 .吉林辉南县第六中学高二期末)班固在汉书中提出:“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 以辅礼制.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 恩薄厚。这说明班固A.主张废除严刑峻法B.立足儒家视角评判法家C.重塑儒家伦理道德D.倡导百家争鸣多元发展【答案】B【详解】材料反映了班固认为法家学说是用来辅助礼制的,单纯的严刑峻法会破坏宗法伦理。由此可见,班固是站 在儒家视角对法家进行的评判,故选B:材料

5、中班固认为法家可以辅助礼制,并不主张废除严刑峻法,故 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班固对法家的评判,并未对儒家伦理道德重新阐述,故排除C;材料只涉及到班固 对法家的评判,不能体现班固侣导百家争鸣多元发展的观点,故排除D。5. (2021-山东潍坊高二期末)北魏律规定:对那些非犯“十恶死罪或应判处流、徙刑的罪犯,“若祖父 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允许通过上请,暂不执行原判,“留养其亲,直至去世后 再继续执行或予以改判。这一规定A.确立了儒学主流思想地位B.是礼法结合的典范C.有利于维护儒家伦理道德D.损害了法律的权威【答案】C【详解】北魏法律规定允许罪犯赡养过长辈后再执行判决,体现了对

6、血缘伦理关系的重视,所以这一规定有利于维 护儒家伦理道德,故选C;儒学的主流思想地位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排除A;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 能说明是典范,排除B:这一规定维护了儒家伦理道德,有助于增强法律的权威,排除D。6. (2021-北京海淀高二期末)西晋时期、法律规定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 件时,需要按照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C.引礼入律,礼法合流D.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答案】C【详解】准五服以制罪是指九族以内的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体 现出

7、引礼入律,礼法合流,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以吏为师,排除A;约法省禁即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 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材料也无法体现慎刑慎罚,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律为正文,例为附注,排除D。【点睛】(2021-广西桂林高二期末)唐六典规定:诸外任官人,不得将亲属宾客带往任所,请占田宅、营造 碾石、与百姓争利等行为都在禁令之列。由此可知唐朝政府C.制定了完善的监察法规D.强化地方官员异地任职【答案】A【详解】唐代法律明确规定官员宗亲不得与百姓争利,这说明唐朝政府重视立法规避腐败风险,A正确;题干所列 法律条文不属于严苛,排除B: C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7. (2021-北京延

8、庆高二期末)唐朝注重法律的制定。流传到今天的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微四年颁行 的律文,在中国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经验被认为是历代王朝创制法律制度蓝本废除了自汉代以来礼与法的结合我国现存的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A.B.C.D.【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经验,被认为是历代王朝创制法律制度 蓝本,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说法符合题意,B项正确;唐律疏议继承发展 而非废除了汉代以来礼法结合的传统,说法不正确,与之组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8. (2021-吉林辉南县第六中学高二期

9、末)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 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它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T法T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答案】C【详解】古代法律由“刑一法一律的演变,反映了法律效力的加强和使用范围的变化,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故选 C; A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古代法律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社会的本质变 化,排除B;法律体现的治国思想是法治,但是实质是人治,排除D

10、。【点睛】(2021-湖南怀化高二期末)中国封建社会立法思想的价值取向与古罗马有着显著的差异,在立法过程 中特别强调秩序、教化、家族国家本位;罗马法则强调公平正义。中国不同于罗马的根本原因是A.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B.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模式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立法思想的价值取向与古罗马有着显著的差异的根本原因在 两者的经济基础不同,即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模式,B项正确;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是原因, 但不是决定中国古代立法思想价值取向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是影响中古代立 法思想的

11、具体原因,而非根本原因,C项错误: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只是客观因素,不是根本原因, D项错误。9. (2021-辽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期末)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 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 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A.法自君出B.轻罪重罚C.法不阿贵 D.以礼入法【答案】D【详解】儿子殴打父母和“父母殴打儿子处理结果大不相同,这是受贵贱有序的礼的影响,体现r以礼入法 的特点,材料根本就未涉及法白君出、轻罪重罚以及法不阿贵,所以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0. (2021辽

12、宁丹东高二期末)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 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 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答案】B【详解】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习近平都强调了法律制定执行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的 源泉,B正确;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A:题干主旨是法治而非民主, 排除C;题干主题并未涉及公民意识,排除D。11. (2021-天津静海

13、一中高二期末)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景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说明A.实事求是是工作的基本原则B.引领社会风气变革的是人民C.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D.坚持群众路线是治国的核心内容【答案】C【详解】由材料“抓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可知,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 展开精神文明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故选C;之所以要办实事、讲实效,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 的精神文化需求,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并未提及人民群众对社会风气变革的作用,无法得出 B项结论,排除;精神文明建设只是治国的一项内容,D项属于对材料

14、的过度解读,排除。12. (2021全国高二期末)2009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废止了 8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对59 部法律作出修改;国务院废止了 7部行政法规,对107部行政法规作出修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废止 了 455部地方性法规,对1417部地方性法规作出修改。这反映了我国C.法律法规行之有效D.民众法制观念增强【答案】A【详解】2009年以来,我国人大常委、国务员以及地方人大常委对对应法律法规做出调整,这体现了我国法制建设 与时俱进,不断完善,A正确;“基本成熟”不符合我国法律发展的阶段特征,排除B;题干未涉及法律施 行情况,排除C:修订法律法规不是因为民众法制观念增强,而

15、是旧有法律法规不话应社会发展,排除D,13. (2021-河北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二期末)2019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 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说明我国A.发展经济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转移C.改善民生以国家制度改革为前提D.国家治理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 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可知我国国家政权以人民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故D项正确;发展经济的成果需要共享于民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排除A项;党和国家工作重心 的宗旨在于为人民服务,并未改变,排除B项;题干并未强调需要通过变革国家制度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排除C项。故选D。14. (2021-湖北十堰高二期末)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 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 号。这一决定A.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B.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C.利于中国快速战胜重大疾病D.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答案】D【详解】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