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微观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思想及其新挑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49376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微观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思想及其新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探究微观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思想及其新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探究微观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思想及其新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探究微观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思想及其新挑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探究微观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思想及其新挑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微观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思想及其新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微观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思想及其新挑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微观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思想及其新挑战探究微观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思想及其新挑战。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两大体系之一,与宏观经济学相对应,它研究单个经济个体及其活动,如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或者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取最大的满足。资源稀缺性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的初始前提,市场机制、市场作用、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核心。理论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解决的问题、基本假设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二者的区别也不是绝对严格而一成不变的。现实中,有些经济问题或经济现象既有微观层面的元素,也有宏观层面的

2、元素。研究方法也是如此,如经济模型、计量方法既用于宏观经济分析,也常用于微观经济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表明,微观经济学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较多地受到了数量分析思想与方法的影响,特别是数量分析方法的引入,大大丰富和完善了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拓展了其研究领域。可以说,在特定时期,微观经济学与数量分析思想与方法是相生相伴、共同发展的。 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与数量分析思想的融入 微观经济学知识体系中的数量分析思想佩罗夫在其所著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定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一个稀缺的世界里,个人或企业如何决策来让自己尽可能地过得更好,以及这些个体决策对市场和整个经济的影响。这是关于微观经济

3、学的学术定义。他同时说: 微观经济学解释了所有买者和卖者的行为如何决定价格,以及价格如何影响单个买者和卖者的决策和行为,故它也常被称为价格理论。关于微观经济学,公认的说法是: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或者单个市场; 它同时分析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不同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取最大的利润和最大的满足等。这就涉及生产者产量、成本的决定以及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的确定,涉及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以及价格的确定等等。由这一定义推开去,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体系,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主要包括: 供给和需求理论、企业理论、完全

4、竞争理论、市场势力和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利率和投资理论、资本市场理论、不确定性理论、市场缺失与有限信息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不同的教科书在体系的编排上会有差异,但上述内容作为核心或主体基本不会有变化。 在学术的演化史上,同其他学科一样,微观经济学被分成了中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什么是高级微观经济学? 没有学者或者大师作过定义。有学者说: 高级微观经济学是高水平或高等级的微观经济学,而高在何处? 高体现在技巧上。例如,中级微观经济学里只给出效用函数和预算线,用以说明消费者的行为选择; 而高级微观经济学中则还进一步给出直接效用函数、

5、间接效用函数、货币测度的效用函数、马歇尔需求函数等,从而增强其对现实的解释力,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事实上,翻开高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其与中初级微观经济学还是有区别的。 内容上,微观经济学主要有三部分: 经济主体; 市场和福利; 策略行为。经济主体包括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 市场和福利包括局部均衡、一般均衡、社会选择与福利; 策略行为包括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拍卖与机制设计等。在形式上,微观经济学更多地体现为数理经济学而非文字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特别是高级微观经济学大量地使用数学符号而非文字,使用方程而非语句来描述假设和结论; 同时,它还普遍地采用公理、定理、引理等数学

6、范式。数学语言使得它便于推理,言简意赅,研究者在每个阶段都做出明确的假设,通过证明或推导,得出明确的结论。虽然相对于几何方法而言,它不够直观,但却能处理多个变量的情况。此外,微观经济学大量使用了微积分、集合与映射、最优化方法、随机过程、线性代数、拓扑学等。因此,微观经济学从源起到发展过程中,其研究的众多经济学问题,从未离开过数量分析思想和方法。 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学界认为,1936 年凯恩斯发表的

7、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学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学科。故而,凯恩斯被公推为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谁创立了微观经济学呢? 有学者认为: 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亚当斯密。亚当斯密于1776 年发表著名的代表作国富论,提出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所生产的一切产品,任何部门的生产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并把当时一切的经济知识归纳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故而斯密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自然,他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此外,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因为经济学原理,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因为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张伯伦因为垄断竞争理论都被称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有学者持另一种认识: 201

8、X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麦克法登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麦克法登长期致力于微观经济领域问题的研究,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对离散抉择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他发明了条件Logit 模型,该模型被广泛应用,成为经济计量学的经典模型。翻阅其简历和学术成就,作为世界著名经济计量学家是实至名归,但尊其为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并不能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将公认的世界著名经济计量学家推为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微观经济学与数量分析发展关系的密切性。 微观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分析思想 追溯了微观经济学的起源,可进一步考察其发展历史。从主体内容看,微观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问题研究阶段; 理论出现

9、阶段; 体系集成阶段。 第一阶段: 问题的研究,起始于19 世纪30 年代。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大批经济学家乐于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具体的经济问题。如古诺用数学方法研究需求弹性和垄断问题,形成了代表作财富理论数学原理的研究; 瓦尔拉斯用代数、几何图形研究均衡问题,形成了代表作交换的数学理论原理、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等; 杰文斯研究边际效用问题,形成了代表作略论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数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 门格尔研究边际效用问题,形成了代表作经济学原理; 克拉克研究效用递减规律,提出了边际生产力这一术语,认为决定利息的是社会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而非具体的资本财货。克拉克的分配理论至今仍被认为是西方微观经济

10、学分配理论的基础。这段时期,数量分析思想和方法被经济学家广泛应用于经济问题或经济现象的研究中,微观经济学处于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 理论的出现,起始于19 世纪70 年代。随着研究方法的日渐成熟,研究问题的广泛深入,这一时期产生了后来成为微观经济学主体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如企业理论、消费者理论、一般均衡理论、资源配置最优理论、一般交易理论等。对企业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主要是瓦尔拉斯、维克斯弟、维克赛尔、霍特灵、斯勒茨基、希克斯、弗里希、帕累托、萨缪尔森、德布罗、瓦尔拉斯等; 对资源最优配置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主要是伯格森、杜普伊特等; 对一般交易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主要是希克斯、萨缪尔森、埃奇沃斯等。不难发现,上述的这些经济学大师,在其微观经济学问题研究中几乎都运用了数理和数量方法。 第三阶段,体系的集成,起始于20 世纪40 年代。这一时期出现了更为复杂、更为先进的经济分析方法,集合论、凸分析、拓扑学、线性代数、线性规划开始应用于经济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和手段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如列昂惕夫于1941 年首先提出并成功地建立了研究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的数学模型; 多尔夫曼、萨缪尔森和索洛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盖尔发表了线性经济模型理论,把线性代数和线性规划用于经济分析; 卢斯和雷法出版了关于对策与决策理论的著作和论文, 发展了动态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