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49148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2、通过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3、通过观察图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 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学准备:卡片、图片、课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 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师简介黄山:黄山是我国

2、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 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 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 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下“四绝” 之一的“奇石”(师板书)。(评:创设情境,激情激趣)3、教师范读课文4、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5、说说课文的三幅图分别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内容相对应。二、图文结合,细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请你画出来。 2、交流:重点词语:闻名中外、景色秀丽、神奇、尤其3、课件演示:安徽地理位置黄山风景区资料介绍(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3、云海、温泉)4、指导朗读:你喜欢黄山风景区吗?将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评: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本段内容。导读全 篇)(二)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1、学生轻声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1)这四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写法 相同,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写法相同)。(2)这四段分别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 人指路、金鸡叫天都)2、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法:(1)出示课件“猴子观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看)课文的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你看了这幅图的奇石后有什么问题吗?(2)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提的问题自由读课

4、文的第三自然段。(3)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奇石的句子。再从句子中找出具 体描写“奇”的词,用“”画下来。(板书:找)(4)议论:这些词写得好在哪里?(板书:议)(“抱”、“蹲”、“望”写出了猴子观海的动作,把石猴子写 活了。石猴子入迷的.神态:一动不动。)(5)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动不动观看云海的姿势?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把主 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并能复述 课文,得到能力培养(6)理解“陡峭”、“翻滚的云海”。(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 说一说,并看看课件出示的翻滚的云海的图片理解词语)。(7)几千年来,这只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

5、到底在想什么呢?(8)讲述故事,学生任意编,教师可提示(孙悟空有一个跟头翻十 万八千里的本领,它飞到这里,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舍不得走了。 它想这里真是太美了,我可要多欣赏一会儿)猴子观海多么有趣啊! 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抱”“蹲”“望”“一动不动”,要 读得重一些。学生自由读后,教师引读这一段。(板书:读)3、师生看板书总结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看找议读下面由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和第四、五自然段。评:此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习方法,培养自学 能力三、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一)学习第六自然段1、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介绍了哪些奇石?2、这些奇石作者有没有具体地

6、描写出来,你能按下面的提示, 仿照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把自己喜欢的奇石的样子具体 说一说吗?温馨提示:(出示大屏幕)就说天狗望月吧,什么样的天狗,望着什么样的 月儿,在想什么?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什么样的狮子,在怎样抢球,抢怎样的 球?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学生先同桌说,然后老师再指名说。3、你还从书上哪里看出黄山的奇石很多。齐读最后一句。(二)按图片上奇石的样子给它起名字。出示图片(几块奇石),由学生讨论给它们起个诗情画意的名字。评:让学生浮想联翩,浮想联翩中闪烁着学生们创新的火花, 显示了课堂的生命活动,学生们的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潜移默 化地得到了培养。语文课文小池教学教案设计

7、语文课文小池教学教案设计(一)解题,看图导入。1 卑迨榭翁猓齐读课题。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 活情趣。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 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2 蓖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 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1 蔽颐翘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 或教师范读。2 弊约撼錾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 读通顺。3 奔觳槭蹲趾投量挝那榭觥 S 蒙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 畅。(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1 弊远潦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

8、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 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2 笨赐枷胂笮氐拿谰埃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要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要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可参考“教学 建议”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在模仿的基础 上读好。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背诵。(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六)完成课后练习第 3 题,默写课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 9 课生命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第 9 课生命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9 谈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 用。2理

9、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哲理美、语言美。德育目标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 和痛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 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 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 题”,观不尽、赏不

10、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 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 欢的语句。多媒体显示:挟卷(xi)芳馨(xn)怡悦(y)云翳(y)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 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1理清行文思路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1、,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 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 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 阐发哲理。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多媒体显示:(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 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2 )作者将生命比作

12、“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 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 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 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 对生命的独特感受。(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 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 命的过程和意义。(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 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 命之

13、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 出的结论。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生 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 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生 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生 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生 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 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美在形象”赏析:(1)话说“一江春水”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

14、嶝岩、 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 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 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成果展示: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 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 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2)话说“一棵小树”多媒体播放动漫 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 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 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学生齐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