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491480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 再见了,亲人前置性作业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真体会文章中包含的真情,完成以下问题: 一、学会生字词1、画出文章的生字,认真读一读,并认真写在下面。2、读读写写下列词语,并用画线词语造句战役 封锁 硝烟 深情厚谊 大嫂 挎篮子二、理解课文内容1、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情?通过查阅资料你了解了多少当时的事情?2、“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3、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认真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认真进行体会。4、谈体会:读了课文,我感动于();感动于( );感动于( )。25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备

2、课日期: 修改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听课文录音,学生能说出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可歌可泣的事。3、品读第一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等关键词语及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重点:听课文录音,提高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品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及重点句子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

3、,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二、检查预习情况1、“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 大嫂2、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三、合作学习与交流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小组交流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这比山还

4、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板书: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1)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2)“雪中送炭”用得好,谁能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3)指导有感情朗读。6、自由读“救伤员

5、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9、小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四、总结拓展抄写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板书设计: 再见了 亲人大娘 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小

6、金花 大嫂教后反思:第二课时备课日期: 修改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重点: 借助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创设情境 1、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大娘 小金花 大嫂)2、课文主要回忆了哪些故事?3、回顾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 二、合作学习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1、按要求自学。2、分四人小组讨论。三、

7、全班交流讨论。(一)检查第二自然段(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A、改陈述句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二)检查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A、改陈述句。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分层引读。(三)小结。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

8、,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四、读中诵情,想象创造。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与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五、交流写法50多年过去了,我们真的要感谢文章的作者魏巍,是他让我们仿佛也经历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也

9、感受了那样的亲人情怀;是他让我们领会了这样的亲人是何等伟大。那么作者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交流)(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每段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反问的语气结尾等。)本节课我们不但感受到中朝伟大的友谊,同时我们走近了文章的作者巍巍,了解他的写作手法,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名学有所思的人。板书设计: 25、再见了,亲人 朝鲜人民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志愿军战士 情深似海教后反思:26 金色的鱼钩前置性作业设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请你用心读课文,用心体会,用心感悟,在此基础上完成以下问题:1、我会认读词语并注音青稞面 红锈 收敛 熬过 奄奄一

10、息 抽噎 支吾2、我会组词。禁( )衰( )饵( )搪( )森( )哀( )耳( )塘( )3、我会解词语收敛:奄奄一息:抽噎:支吾:4、课文内容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5、我会梳理课文课文中叙述了几件典型的事例,分别是:( )( )( )(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能感受到老班长的( )优秀品质。6、我能画出描写老班长的句子,细细品读,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把文章读好7、我还知道(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2)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26 金色的鱼钩备课日期: 修改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学习目标:1、认识文中7个生字,读读记记“

11、斑白、严厉、收敛、粗糙、奄奄一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二、检查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1、认读词语:青稞

12、面、红锈、收敛、熬过、搀一段、奄奄一息、抽噎、支吾2、谈谈“收敛、奄奄一息、抽噎、支吾”的意思。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概括文中主要叙述的四件事。老班长照顾三个伤病员,在草地上走了很多天,在这些天中,也发生过许多感人故事,作者是不是一一写了出来?作者选出了哪些典型的事例,来向我们叙述这个感人的的故事 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四件事大致概括为:“鱼汤、秘密、命令、牺牲”四件事。5、从这四件事中,我们能感受到老班长的( )优秀品质?(让学生初步说一说。)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1、合作学习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令人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画

13、出描写老班长的句子,细细品读,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把文章读好,然后在组内交流。2、品读交流:指名谈画出的重点句子,教师引导体会。预设如下:(1)“鱼汤”这件事:句子:“以后,老班长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鱼。”体会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2)“秘密” 这件事:句子:“他坐在那里,老班长,你怎么”引导学生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句子:“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句子:“不行,找野菜就得一棵棵地摸”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体会老班长非常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