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全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487974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全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务院令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2015年3月1日今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56号国务院令,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六章三十五条,对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 簿、登记程序、登记信息共享与保护等作出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规范登记行为,方便群众申请登记,保 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 归属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本条例所称不动产,是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第三条 不动产收藏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注销登记、更正

2、登记、 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等,适用本条例。第四条 国家行为不动产同意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遵循严格管理、稳定 连续、方便群众的原则。不动产权利人已经依法享有的不动产全力,不因登记机构和等级程序的改变 而受到影响。第五条 下列不动产权利,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法登记:(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二)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三)森林、林木所有权;(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五)建设用地使用权;(六)宅基地使用权;(七)海域使用权;(八)地役权;(九)抵押权;(十) 法律规定第六条 国务院国土资源管理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不动产登记工 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确定一个部门

3、为本行政区域的不动产登记机构, 负责不动产登记工作,并接受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第七条 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县级行政区域的不动产登记机构 分别办理。不能分别办理的,由所跨县级行政区域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协商办理; 协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制定办理。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国务院批准项目用海、用 岛,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等不动产登记,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 同有关部门规定。第二章 不动产登记簿第八条 不动产以不动产单位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不动产单元具有唯一 编码。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统

4、一的不动 产登记簿。不动产登记薄应当记载以下事项:(一)不动产的坐落、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用途等自然状况;(二)不动产权利的主体、类型、内容、来源、期限、权利等权属状况;(三)涉及不动产权利限制、提示的事项;(四)其他相关事项第九条 不动产登记薄应当采用电子介质,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采用纸 质介质。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明确不动产登记薄唯一、合法的介质形式。不动产登记薄采用电子介质的,应当定期进行异地备份,并具有唯一、确定 的纸质转化形式。第十条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依法将各类登记事项准确、完整、清晰地记 载于不动产登记薄。任何人不得损毁不动产登记薄,除依法予以更正外不得修改 登记事项。第十一条

5、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不动产登记工作相适应的专业 知识和业务能力。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加强对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 第十二条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不动产登记薄的保管,并建立 健全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度。采用纸质介质不动产登记薄的,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 生物等安全防护设施。采用电子介质不动产登记薄的,应当配备专门的存储设施,并采取信息网络 安全防护措施。第十三条 不动产登记薄由不动产登记机构永久保存。不动产登记薄损毁、 灭失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依据原有登记资料予以重建。行政区域变更或者不动产登记机构职能调整的,应当及时将不动产登记薄移 交相应的不动

6、产登记机构。第三章 登记程序第十四条 因买卖、设定抵押权等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共 同申请。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一)尚未登记的不动产首次申请登记的;(二)集成、接受遗嘱取得不动产全力的;(三)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生效的决定等 设立、变更、消灭不动产权利;(四)权利人姓名、名称或者自然状况发生变化,申请变更登记的;(五)不动产灭失或者权利人放弃不动产全力,申请注销登记的;(六)申请更正登记或者异议登记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由当事人单位申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公场所申请不动 产登记。

7、不动产登记机构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薄前,申请人可以撤回登 记申请。第十六条 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一)登记申请书;(二)申请人、代理人身份证明材料、授权委托书;(三)相关的不动产权属来源登记材料、登记原因证明文件、不动产权属 证书;(四)不动产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等材料;(五)与他人利害关系的说明材料;(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本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材料。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在办公场所和门户网站公开申请登记所需材料目录和 示范文件等信息。第十七条 不动产登记机构收到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应当分别按照下列情 况办理:(一)属于登记职责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

8、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 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当场更正, 申请人当场更正后,应当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书面告知申请人 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四)申请登记的不动产不属于本机构登记范围的,应当当场书面告知申 请人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登记权的机构申请。不动产登记机构未当场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视为受理。第十八条 不动产登记机构受理不动产登记申请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查验:(一)不动产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等材料与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状况是

9、否 一致;(二)有关证明材料、文件与申请登记的内容是否一致;(三)登记申请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第十九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对申请登记的不动产 进行实地查看;(一)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二)在建建筑物抵押权登记;(三)因不动产灭失导致的注销登记;(四)不动产登记机构认为需要实地查看的其他情形。第二十条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 30 个工作日内办结 不动产登记手续,法律另有规定的初吻。第二十一条 登记事项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薄时完成登记。不动产登记机构完成登记,应当依法向申请人核发不动产权属证书或者登记 证明。第二十二条 登记申请有下列情形

10、之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不予登记 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二)存在尚未解决的权属争议的;(三)申请登记的不动产权利超过规定期限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予登记的其他情形。第四章 登记信息共享与保护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不 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的信息应纳入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 台,确保国家、省、市、县四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第二十四条 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与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海洋等 部门审批信息、交易信息等应当实时互通共享。不动产登记机构能够通过实时互通共享取得的信息,不得要求不动

11、产登记申 请人重复提交。第二十五条 国土资源、公安、民政、财务、税务、工商、金融、审计、 统计等部门应当加强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第二十六条 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 当对不动产登记信息保密;涉及国家秘密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应当依法采取必要 的安全保密措施。第二十七条 权利人、厉害关系人可以依法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提供。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查询、复制与调查处理事项有 关的不动产登记资料。第二十八条 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的单位、个人应当向不动产登记机构说 明查询目的,不得将查询获得的不动产登记资料用于其他目的;未经权利人

12、同意, 不得泄露查询获得的不动产登记资料。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二十九条 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或者当事人提供 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承 担赔偿责任。第三十条 不动产登记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虚假登记,损毁、伪造不动产登记 薄,擅自修改登记事项,或者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 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 伪造、变造不动产权属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或者买卖、 使用伪造、变造的不动产权属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的,由不动产登记机构或者 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收缴;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13、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 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 的,依法铸就形式责任。第六章 附 则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施行前依法颁发的各类不动产权属证书和制定的不 动产登记簿继续有效。不动产统一登记过渡期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 行。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制定。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 2015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公布的行 政法规有关不动产登记的规定与本条例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条例规定为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影响解读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证 2 月 26日正式公布,包括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 权

14、证书及不动产登记证明的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证样式 3 月1 日起全面启 用。针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带来的问题,专业人士为大家进行解读,仅供参考。要换新证吗,对我们的本本影响几何?对大多数人来说,各种本本含金量最高的就是不动产证书城市商品房、 农村宅基地“房本”,耕地及山水林田湖海使用权或承包经营证书等。全国启用 统一不动产簿证,对我们这些“宝贝”影响几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全面实施要有一个过程。条例实施后,无论是依 法颁发的新版证书,还是因没有完成职责和机构整合,不具备颁发新版证书条件, 继续颁发的各类旧版证书;以及条例实施前分散登记时依法颁发的各类证书,都 继续有效。新版证书和旧版证书在一段时间

15、内并行使用。”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 司司长(不动产登记局局长)王广华反复对记者强调,“希望每一条稿子都能把这 个说清楚。”作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核心内容,簿证统一后,物权变动情况才能统一规范 反映,物权才能得到统一的严格保护。“簿证不统一,不动产物权就无法统一公 示,可能出现权利交叉和冲突,不动产登记公示公信的效力就会打折扣,物权也 可能得不到切实保护,还会引起纠纷和矛盾。”王广华强调,簿证统一了,无论 哪个地方登记的不动产,进行交易时,当事人都会有统一、可以信任的依据,良 好秩序才能得以有效建立。“簿证不统一,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登记簿和多个证书, 就可能出现一房、一地多卖,产生交易风险,影响交易安全。”消除分散登记模式下证书不统一的弊端,将便民利民,减少行政成本。证书 统一了,老百姓领证成本会降低。原来分散登记簿和证书中很多内容重复,浪费 行政成本,也容易出现错误,给权利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动产登记机构要 坚持不变不换和方便企业群众原则,权利不变动,簿证不更换,依法办理变 更、转移等登记工作时,逐步更换为新的不动产登记簿证。”国土资源部不动产 登记局常务副局长冷宏志强调,各地不得强制当事人更换不动产权证书和登记证 明,增加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