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孙园镇公众安全感调查分析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486507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孙园镇公众安全感调查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22孙园镇公众安全感调查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22孙园镇公众安全感调查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22孙园镇公众安全感调查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22孙园镇公众安全感调查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孙园镇公众安全感调查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孙园镇公众安全感调查分析报告(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园镇公众安全感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内容主要内容涉及本区群众对居住小区及周边地区治安状况感受、对治安状况基本评价、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对治安问题的建议。 (二)被访者基本情况从调查对象居住地看:在集镇居住的户占40%,在镇居住的户占10%,在村居住的户占50%;从调查对象性别看:男性占40.7%,女性占59.3%;从调查对象年龄看:年龄在18-70岁之间。其中:18-25岁占12%,26-55岁占71%,56-70岁占17%。 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被调查对象认为居住地社会治安状况“安全”的占96.4%,“不安全”的占1.6%,“说不清楚”的占 2.%。调查

2、结果显示:过六成群众认为娱乐场所最缺乏安全感;在问及“您对社会治安最不满意的是哪些方面”时,有35.9%的群众回答“打架斗殴”;有29.1%的群众回答“赌博”;有35.0%的群众回答“遇到非法侵犯时不能得到合法保护”。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大因素:对非法犯罪打击力度不够,警察巡逻和治安管理不到位;在问到“哪些安全防范措施不完善”时,63.6%的人选择了“家庭及防盗门窗”,居第一位; (二)在众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中,“遭遇盗窃抢劫”所占比重为36.2%,居首位; 五、群众对提高公众安全感从哪些方面加强的建议 1、加大打击违法犯罪力度调查结果显示。63.6%的户认为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

3、 2、加大矛盾纠纷调处蛤蚧能力。调查结果显示。53.6%的被调查者反映近年来,由于征地拆迁和土地流转造成的矛盾纠纷比较多。 3、加强法治道德宣传教育从调查结果看,宠物伤害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损坏公共设施、遇到危险不能互相帮助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所以,被访者建议通过各种形式的法治道德宣传,提高民众素质,自觉管好宠物,保护公共设施,维护社区环境。 三、下步打算 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重点加强夜间巡防,在重点地区和居民居住点加大治安防范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赌博现象。 孙园镇综治办2011年3月29日 第二篇:公众安全感调查报告普洱镇2007

4、年度公众安全感调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年初政法综治会议精神,准确客观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找准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和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为镇党委、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镇综治办就全镇2007年度的社会治安状况、公众对平安创建的满意度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对我镇社会治安总体评价的满意程度达到了94.3%。调查表明,当前公众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是:社会治安、环境污染、教育问题、腐败现象、失业下岗、社会保障、两极分化和住房问题。公众最为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是:抢劫抢夺、入室盗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外来人员违法犯罪、吸毒贩毒、制假贩

5、假、流氓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和制黄贩黄。 本次调查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共抽取全镇三个村委会、三个居民社区,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走访了100户家庭,成功访问了100名符合抽样要求的16岁及以上人口的城乡居民,分别就公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心理感受、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等16个问题展开了访谈。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社会特征 1、性别比例。100名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68人、占68%、女性32人、占32%。 2、年龄结构。本次调查以16岁及以上人口为对象。在被调查者中,年龄18岁以下的5人、占5%,1828岁的15人、占15%,2939岁的20人、占

6、20%,4049岁的30人、占30%,5059岁的15人、占15%,60岁以上的15人、占15%。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来看,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主体的中青壮年人所占比重为被调查者总体的95%,他们对社会安全措施的认知和对社会安全的真实感受,体现了民情民意。 3、受教育程度。文盲2人、占2%,小学文化3人、占3%,初中文化5人、占5%,高中文化55人、占55%,大专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35人、占35%。 4、职业分布。公务人45人、占45%,文教科卫体人员20人、占20%,工人、职员、司售人员、服务人员20人、占20%,个体工商业者3人,占3%,离退休人员3人、占3%,无业失业人员

7、3人、占3%,在校学生3人、占3%,务农工经商农民2人、占2%,其他1人、占1%。被调查对象涵盖了普洱镇的各个社会阶层和职业群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公众对当前我镇社会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积极开展创建“平安乡镇”活动,加大了严打整治工作力度,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使我镇的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调查表明,在回答问题“在目前的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时,有65%回答“安全,有30%回答:“基本安全”。以上数据表明,有95%的公众认为社会、工作、居住、出行等方面具有安全感。但是仍有5%的群众反映“不安全”,5%的群众在回答“

8、今年以来,您或您的家人(包括家庭财产)是否遭受过不法侵害时,选择了“遭受过”。 三、群众对目前居住地治安状况和一年前的比较评价 调查表明,95%的群众对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持肯定态度。认为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好”和“一般”的被调查群众所占比例分别为65%和30%,认为“较差”的仅为5%。群众对居住地治安状况好转的评价与对治安环境的总体“安全感”基本一致。 四、当前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原因及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 1、公共秩序混乱居首位。通过近年来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我镇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刑事犯罪已不再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首要原因。2007年度影响我镇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原因依是:公共秩序混乱占60%

9、,刑事犯罪占8%,交通事故占30%,火灾占1%,未回答占1%。分城乡看,由公共秩序混乱引发公众不安全感的情况,城市比农村高出8个百分点。可见,我镇迫切需要大力整治城市公共秩序。 2、社会治安仍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次调查以当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社会治安、腐败现象、环境污染、社会保障、教育问题、失业下岗、两极分化、住房问题、其他问题等九个方面为重点,按居民关心程度及选择比例的顺序,当前公众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有:社会治安问题占55%,环境污染问题占40%,教育问题占35%,腐败问题占15%,失业下岗问题占28%,社会保障问题占22%,两极分化问题占15%,住房问题占10%,其他问题占5%。 城

10、市居民较关心“失业下岗”、“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居民较关心“教育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男性居民较关心“腐败问题”,女性居民较关心“失业下岗问题”。 3、“两抢”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在调查年列的八项违法犯罪活动中,根据群众的选择意向分析,突出的问题依次是:抢劫抢夺、入室盗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外来人员违法犯罪,吸毒贩毒、制假贩假、流氓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制黄贩黄。从城乡看,城市居民认为抢劫抢夺问题最为突出,农村居民认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和制假贩假问题最为突出。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抢劫抢夺问题突出。且女性作为弱者,持此观点的比例高出男性3个百分点。 4、铁路、车站、码头等公共

11、场所的治安秩序欠佳。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铁路、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的治安秩序差,其余认为“好”,“一般”和“不了解”的分别占30%,45%,和5%,这说明我镇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铁路、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的综合治理,让更多的群众有一个更安全、放心、舒心的出行环境。 5、维护居民安全感仍存在薄弱环节。根据调查,30%的居民反映住地没有治安岗亭(警务站)或门卫室,20%的居民反映住地没有治安巡逻队(包括专职、业余等)。这说明居民居住环境治安仍需加强。 五、公众对政法机关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调查表明,群众对政治、综治部门的工作是较满意的,特别群众对公安机关(派出所)的工作满意度达到90%。 从

12、群众对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评价结果看,选择打击“不太有力”和“不力”的占20%,认为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有力的只占80%,说明群众普遍希望继续推进“严打”整治斗争。 六、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应采取的措施 1、重视发挥社区组织在维持社会治安方面的积极作用。城镇社区组织具用维护社区治安秩序、高处邻里关系、化解家庭及人际矛盾的作用和功能。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城镇社区组织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调查表明:社区协调组织在城镇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被调查者在回答“您或您的家人遇到矛盾纠纷时,您首先找哪个组织解决”问题时,有4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社区(村)协调组织”。 2、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13、和自我保护意识。调查显示,还有四成多的群众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高,缺乏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勇气。被调查者在回答“您或您的家人遭到不法侵害后是否向公安机关报警”,有80%的群众会“报案”有20%的群众选择“未报案”。 3、公众认为目前增强安全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7年,我镇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比较明显的好转和改善。但影响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感的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调查表明,增强安全感,当前应优先解决的问题,根据被调查居民的看法和意向,选择的结果及人数比例依次为:加强巡逻、加强青少年教育、公正执法,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提高警察素质、增加街面警力、迅速破案、鼓

14、励见义勇为,可见,增强群众安全感应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政法干警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近年来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平安创建工作,我镇治安状况得到明显好转,公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但当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刑事犯罪不断增多,社会治安状况离公众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应重视并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关于开展创建“XX县区(市、区)”活动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XX县区(市、区)”创建工作。二是要进一步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打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犯罪和爆炸、

15、杀人、投毒、绑架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继续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的治安问题,深入开展重点整治和专项整治。三是要加强基层安全创建工作。抓好警民联防、群防群治,建立起全方位的“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和工作体系。加大治安巡逻力度,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公正执法,高效履职。四是要继续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时的衔接工作,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把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作为重点,在社区认真开展帮教活动。五是要抓好村居委会,乡镇、街道治保会、调解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建设,重视发挥社区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积极作用。 XX省2008年度公众安全感调查报告 为客观公正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社会稳定状况和创建XX县区(市、区)工作的评价,分析研究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为推进全省政法综治维稳和先进XX县区(市、区)评选工作提供真实、公正、可靠的依据,受省综治维稳委委托,XX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于2008年12月3日至24日在我省部分县市就公众安全感和人民群众对综治维稳工作的满意率开展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全省十六个州市的四十五个县,共成功调查了10521位年龄在1869岁且在本地居住了半年以上的居民,按照严格的科学抽样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