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分享-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48645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分享-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课件分享-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课件分享-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课件分享-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课件分享-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分享-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分享-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复旦大学精神卫生学系儿童与成人的区别-认知发育不成熟情绪分化不良对药物的认识不同就诊途径和方式不同受认知影响对治疗理解不同儿童人格发展的阶段 口腔期(41岁),儿竄性欲满足的区域主妾集中在口腔.吮吸.吞 咽和咬等动作地口腔性欲满足的主要方式 口腔欲的适度满足形成成 年期乐观、慷慨.开放和活跃的人格特征9不足或过度出现吸烟、零 爱絃苦尊。肛欲期(13岁)孑集中在肛门.学习控制大小便的W.与父母的 训练产生冲突和抵抗。若占据上风,成年出现肮脏.浪费.放暉。反 之出现过分干净.吝强迫.生殖器期(36岁):集中在生殖器.又称恋母期.不顺利将影响成 年与异性相处。顺利

2、将向同性父母认同.潜伏期(“H岁):此时性欲发展处于休眠期。逐步转向对外部世界 产生兴趣,如学习、体育.艺术.育春期(220岁):女孩从H趴 男孩从“岁开始.性的能量涌现 主藝指向同龄异性.在此期间.他们开始摆脱父母控制.建立自己的 生活.但很闲难.发展顺利将成为一个貝有选托异性对象和社会化的 成人,达到人格发展的理规水平,否则将返到前面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阶段1信任对怀疑(0岁):发展顺利,对母亲脱离视线 而不过分焦虑和气愤。阶段2自主对羞怯(13岁):过度的限制和惩罚导致对任 务的消极解决,形成几竜的羞怯与疑虑,阶段3主动对内疚G6岁):过度约束会损伤儿老的匸动 性,过高希垫将便

3、儿竟感到失败和自卑。阶段4勤奋对自卑(6-12岁):没有做好准备将使儿童缺 乏信心,产生自卑,而老师与同伴的认可,学业成功使之 发展勤奋感。-阶段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it立一种自己是谁, 所处位迓的同一件。必须努力整合理想口我和现实口我。人格发展的特殊问题.焦虑:儿战的焦虑垠初源新先儿时对内外刺激的无能对付 感川亲分肉带來的焦虑;排便训练阶段担心受惩罚血 火公父母Z爱的焦虑:恋母期担心受阉割的焦左:超我的 禁忌及自我惩罚感的傳虑。防御机制: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发展一种功能,以一定方 式调节冲突双方的关系,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它是用來 抵抗焦虑、保护自我的方法。如认同、压抑、升华、投

4、射、 反向形成、固着、倒退。依恋理论1 (J.Bowlby)定义:一种依恋关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形成的惜感关 蘇魏爛農魏腳在时空上联结在-起,我们通常 发展阶段:1依恋的无分化反应阶段(03个月)2依恋的低分化反应阶段36个月3依恋形成阶段(630个月)4同伴性依恋关系阶段(约30个月)依恋与分离:冋避型(无实质性的依恋) 安全型(有适度的分离焦恚) 对抗型(分离焦虑过度) 儿童的分离焦虑经历:反抗、失望、超脱依恋理论2 (J.Bowlby)影响依恋发展的因素:婴儿的气质特点和智力水平:儿童依恋模式的类别反 应了儿我应对压力的傲感性。智力缺陷儿朮对母亲发展依 恋it较缓慢(2)母亲的照看方式

5、;安全型的母亲是敏感的、介作的、 接受的和易接近的;冋避型的母亲足不敏感的、拒绝的; 对抗型的耐亲是冷漠的.抗拒的、横加F涉的。(3照看环境:绝对的亲沪分离具有破坏性的后果,会损 击良好依恋的形成.尤其3年以上的剥夺会产生严巫的社 会、情绪和智力问题。儿童精神障碍儿童行为障碍多动症、品行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离别焦虑症、 学校恐怖郑、抑郁症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抽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行为障碍儿童期行为障碍是较常见的一类心理卫生问 题,也是儿童期的特殊问题,受到儿童家长.老 师、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的重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儿童期行为问题发生率高;影响儿童的学习;受环境影响大;危害较大。多

6、动障碍(概述和病因)多动障碍是儿巫期常见的粘神障碍之主要衣现 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等,学龄前发 病,预后较好,男多于女。病因1 遗传因素2 社会因素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多动障碍(诊断2)多动障碍(诊断2)孕勿更碍的临跖特征1 注意缺陷: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患儿年龄和智商相应的 水平;2活动过多: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活动量和活动内容 比预期的明显增多。3冲动性: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引发的快速、不精确的行为 反应。4学习困难;多动障碍学习困难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5神经系统异常:可见神经系统软体征;精细运动不灵活;生 理反射活跃或不对称;共济活动不协调。6 定数量的患儿存在脑电图异常。多

7、动障碍(诊断1)一、症状标准;1. 注意障碍:至少有下列4项:1)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里;2)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3)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4)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它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5)经常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 乱;6)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7)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8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9)在日常活动中常當丢三拉四;2. 多动:至少有下列4项:1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常常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2)上课时常做小动作

8、,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3)经常话多,好插嘴,别人何话未完就抢着回答;4)常常十分喧闹.不繼安静地玩耍:5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零 待:6)常常干扰他人的活动;7)好与小朋友打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常不受同伴的欢迎;8)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9)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髙爬梯,好旨险,易出事故.多动障碍(诊断3)一、严重标准,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际 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三、病程标准:起病于7岁前(多在3岁左右),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四、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 障碍、情绪障碍,或其它精神疾病。正常活泼儿童

9、品行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多动障碍(治疗)对父母亲的教育与管理药物治疗(兴奋剂、抗抑郁药、苴它药) 行为矫正认知治疗家庭治疗品行障碍(病因)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同伴影响家庭环境品行障碍(临床表现1)一.症状标准:1至少有下列3项:1)经常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2)经常眾 怒,好发脾气;3)常怨恨他人,怀恨在七,或心存报复;4)常拒 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长期严匝的K服从;5)常因自己 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6)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 师对抗$ 7)经常故意干扰别人.2至少有下列2项:1)在小学时期即经常遥学(1学期达3次以上); 2)損自离家出走或逃跑至

10、少2次(不包括为避免责打或性虑待而 出走):3不顾父母的禁令.常在外过夜开始于13岁前):4) 参与社会上的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5)故蔥损坏他人财产.或 公共财物:6)常常虐待动物:7)常挑起或参与斗殴(不包括兄弟 姐妹打架):8)反货欺负他人(包括采用打骂.折卿.骊扰及长 期威胁等手段)3至少有F列1项;1)多次在家中或在外面偷窃贵庶物品或大鼠钱 财;2)勒索或抢劫他人钱财,或入室抢劫;3)强迫与他人发生性 关系,或有猥衷行为;4)对他人进行SK体庸待(如捆绑.刀割 针刺.烧烫锌);5)持凶器(如刀、棍棒.砖.碎瓶子尊)故意 伤害他人;6)故意纵火。4必须同时符合以上第1.、2八3项标准。

11、品行障碍(临床表现2)二、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如 社交.学习,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三、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 至少已6个月。四、排除标准:排除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广泛性发育障碍, 或多动与注意缺陷障碍等。品行障碍(治疗)行为治疗父付教育环境治疗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情绪障碍新生儿的情绪反应 Freud:出生时就有强烈 的感情;Watson:爱、怒和怕;Bridges:新生儿 的情绪是一种弥漫的兴奋和激动,是一种杂花警成熟和字习不同性(2)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遗传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程度 上;环境因素则表现在儿童与其生活中关系密 切

12、的人的依恋程度上。(3)在整个儿童时期,情绪的分化在不断增加着。儿童本身能体验到的情绪活动逐渐成熟和 分化,而且能用语言去形容或描述。(4)儿童情绪发展不断受到认知.行为结果的 影响。儿童情绪障碍与成人神经症的区别(1)临床表现较成人简单,往往是躯体症状或 某一症状突出,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明显:(2)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障碍类型难以划分,随 着年龄增长,临床类型逐渐与成人接近:(3)儿童阶段男女患病率差别不大,少年期以 后女性患病率逐渐增多;(4)病程多是暂时性的,很少持续到成年期;(5)儿童期情绪障碍与成人期神经症之间没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它似乎只是情绪正常发育趋 向的突出化而不是本质的异常.儿童离

13、别焦虑障碍只有当焦虑发生在儿童早期并且对与依 恋对象离别的恐惧构成焦虑情绪的中心内 容时,才成为儿童期离别焦虑障碍。儿童离别焦虑障碍(病因)1欲望得不到满足:按照134理论,替意识中出现心理冲突时则会表现为焦虔,是人格结构中“超我”与“本我”斗争的结果。2.遗传因素:焦虑症患儿父母和同胞中约15%也有焦虑表 现,单卵双生的焦虑患病率可达50%。3亲子关系不良;Bowlbv认为,亲子关系不良时则表现 为一方面对子女态度冷淡、要求苛刻,另一方面又让 子女依附于自己,使子女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矛盾境 地。4生活事件:在出现离别焦虑之前,往往会有生活事件作 为诱因,常见的生活事件有与父母分离。分离和独立

14、身份在分离和独立身份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冇必耍再 -次回到共生关系。孩子在试图离开母亲的同时 仍需不断回到悸亲少边。好的母亲能够理解孩了 的需藝,她会避免在这个时候警告孩子别再冒险 而是鼓励他继续尝试。儿童离别焦虑障碍(临床表现)多发生在6岁以前,当与所依恋的人离别时产生过度焦虑,主要表现在:过分的忧虑主要依恋 者可能会遭到伤害,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回;担心会与主要依恋者分离;因害怕分离而不愿或拒绝上幼儿园、学校:没有主要依恋者在,患儿往往不愿或拒不就寝;持久而不恰当地害怕独处,没有依恋者的陪伴就害怕呆在家里;反复出现与离 别有关的恶梦;当预料即将与依恋者分离时,马 上会出现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各种躯体症 状儿童离别焦虑障碍(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 分散患儿注意力行为强化治疗药物治疗学校恐怖症(概述)当儿童对恐惧的对象表现出情绪反应远远超过 该恐惧对象实际带來的危险时则称为恐怖症(phobia) o根据憩怖内容不同,Miller恐 怖症分为三类:(1)对身体损伤的恐怖:死亡恐怖、流血恐怖、 疾病恐怖等;(2)对自然事件的恐怖:黑暗恐怖、幽静恐怖、洪水恐怖、高空恐怖等: 社交性恐怖:害怕发言、怕到人多的地方。儿童期恐怖症不象在成人那样常见,临床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