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苏沪考察学习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483636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苏沪考察学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赴苏沪考察学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赴苏沪考察学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赴苏沪考察学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赴苏沪考察学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赴苏沪考察学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苏沪考察学习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赴苏沪考察学习报告为开阔眼界、拓宽视野,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提升高管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 积极谋划明年工作, 推动 * 分行快速有效发展, 2011 年 10 月 13 日至 16 日,由省行 * 行长带队, * 副行长、* 行长助理及二级分行和省行相关部室主要负责人组成20 人考察学习团,重点围绕“三化三铁”建设、营销体系建设及对公业务发展、 业务创新特别是中间业务发展、 国际业务发展、高端客户的服务渠道建设及个人业务发展、私人银行管理、 到期贷款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10 多项内容,先后赴江苏分行、 无锡分行、 苏州分行和上海分行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 考察学习结束之际

2、,考察学习团全体成员座谈交流了学习心得, * 行长作了重要讲话,针对我们* 分行发展步伐还不够快的现状, 提出全行上下要着力解决自我满足问题、着力解决风险管控问题、 着力解决精细化管理和执行力不到位问题,强调要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精细化管理、用人及考核机制建设,激情工作,创新发展。大家普遍感到思想冲击强、体会感悟深、学习收效大。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江苏地域文化及人文精神。我国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曾讲过 , 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 1 究其根源 , 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 而影响其生活方式, 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江苏的地域文化首先是水文化, 平原文化在其中占有重

3、要地位, 山文化则是水文化的衬托。水文化体现的是吴韵 , 平原文化和山文化体现的是汉风, 吴韵的灵动、 睿智、自强和汉风的大度、勤劳、坚韧又共同衍生出自强争先、且智且仁、宽容开放的品格, 这是江苏人文精神的内核, 也是水文化、平原文化和山文化在江苏人格形态上的深层意蕴。“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 , 是新时期江苏人文精神的提炼和升华 , 也是江苏 “率先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生动写照和人格化表述,更突显了江苏人在未来发展中勇立潮头的自信气魄和先行者形象。三创精神从本质内涵上讲, 就是不懈的创新追求 , 自觉的创业冲动 , 强烈的创优意识, 综合体现了江苏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二)

4、江苏经济金融发展状况。江苏共有 13 个地市,下辖 105 个县(市、区) ,其中 26 个县级市、 24 个县、 55 个区。总面积 10.26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1.11%,常住人口 7800 多万,占全国的 5.8%,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江苏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水平,经济体量较大,综合竞争力、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数等多项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一。 2010 年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0903 亿元,全国第二位, 2 占全国的 10.3%,已超瑞典( 5224 亿美元,世界排名19),逼近印度尼西亚( 6951 亿美元,世界排名18),比香港( 2250 亿美元)、澳门( 1620 亿美元)

5、和新加坡(2227 亿美元)的总和还多79 亿美元。预计 3 年后总量超广东(45473 亿元),跃居全国第一。人均 5.2 万元(约 7700 美元),列上海( 11869亿元)、北京( 11307 亿元)、天津( 10595 亿元)之后,居全国省区第一;财政总收入 11743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4080 亿元。继广东( 11842 亿元)之后,是全国第二家突破万亿的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82 亿元。进出口总额4658 亿美元,其中出口 2706 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1100 亿美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江苏成为全国第一个省辖市GDP全部超千亿元的省份,除连

6、云港、宿迁外,其他11 个市进入全国城市GDP百强。 2010 年,全省所有县域 GDP全部超百亿。其中 5 个超千亿, 4 个超 500 亿, 5 个超 400 亿, 9 个超 300 亿, 14 个超 200 亿, 13 个超百亿。2010 年末江苏银行业共有法人119 家,商业银行分行183家,从业人员18.8 万人。 5 家大型银行在地级市均有机构,并加速布局县域,今年仅工行就将新设50 个县域网点。 12 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首批台资银行中的半数、在华所有外资银行均有入驻,其中外资银行领全国之先在苏设立了2 家县域支行。 城商 3 行、农商行(信用社)已经实现省内县域全覆盖。全省农

7、村小贷公司 303 家,村镇银行已达 31 家。总部在江苏的包括江苏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 江南银行和菲律宾首都银行。 江苏银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北京、 上海等一线大城市。 总部在江苏的保险公司 3 家,证券公司 5 家。至 2010 年末,全省备案创业投资企业 152 家,管理资本总量 373 亿元,分别占全国的 24%和24.8%。全省创业投资企业数量、投资项目、投资金额等九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所有金融机构存款总额60605 亿元,贷款总额44136 亿元。改革开放以来 , 江苏经济社会事业之所以能健康、飞速发展 ,创造了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典范,从精神层面上讲, 正是江苏人民

8、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三创精神的成果, 是具有江苏文化特点的三创精神之花, 才结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三)江苏农行的经营管理情况。1、江苏分行基本情况。该行共有13 家二级分行, 1 家直属支行, 108 家一级支行, 1540 个网点,近3 万名员工。截至9 月末,本外币存款净增 838.9 亿元,余额 9938.2 亿元;新增贷款 529.1 亿元,资产规模为 10407.1 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 78.2 亿元,同比多增 34.6 亿元;贷款不良率仅为 0.9%,拨备覆盖率提高到 172%;实现拨备后利润 176.9 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 4 资产规模、 中间业务收入系统内排

9、名第一,在上半年总行境内机构绩效考评中, 较上年提升3 位跃居省级分行第一。本外币各项存款、储蓄存款、对公存款、各项贷款余额及增量,以及中间业务收入均居同业首位。2、无锡分行基本情况。无锡分行下辖8 个支行,对外营业网点 150 个 , 在岗员工2657 人。至9 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394 亿元,较年初增加110.6亿元,增量列同业第二,其中储蓄总量、增量(增量份额56%)均稳居同业第一。各项贷款900 亿元,较年初增加 64 亿元,总量同业第一。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1.99 亿元,增量、增幅(同比增幅98.5%)均列四大行第一。实现拨备后利润 28.33亿元,同比增幅 44.48%,中间业务收

10、入和利润均居同业第一。3、苏州分行基本情况。苏州分行下辖10 个一级支行、 271个网点(财富网点 21 个、精品网点157 个、基础网点93 个、自助网点 50 个),现有员工4660 人。至 9 月末,存款 3008 亿元,贷款 2047 亿元,实现国际结算 788 亿美元,中间业务收入25.1亿元。上述四项核心主体业务总量、增量份额均居市场第一,全面领先同业。其中存款增量353.7 亿元,是工、中、建三大行增量之和( 179.2亿元)的近2 倍。不良贷款余额13.5亿元,占比 0.66%,继续保持双降。 拨备覆盖率236.25%,比年初提高 40.67 5 个百分点。实现拨备后利润 59

11、 亿元,同比增长 57.2%,全年有望实现 70 亿元目标。 实现经济增加值 30 亿元,人均经济增加值 62 万元。综合绩效考核从 2009 年的 C 级,到 2010 年的 B+,今年上半年则达到 A 级。在直属分行和省行营业部序列中排名第一,在“46112”重点城市行10 家直辖市、直属分行序列中考核排名第一,在三农金融分部考核中也排名第一。近年来, 全行实现平安和谐运行,未发生各类重大案件和风险事件,连续三年保持内控评价一类行。(四) * 农行与江苏农行业务比较。无论从改革开放的深度上看,还是从综合发展的成果上看,江苏省远远走在了* 省的前边(详见下表) 。江苏与 * 省 2010 年

12、末经济金融情况对比表项目江苏*经济总量4 万亿1 万亿人均生产总值7700 美元 6 4000 美元财政总收入11743 亿元1000 亿元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605 亿元16386 亿元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4136 亿元9971 亿元受益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新兴业务及产品层出不穷, 金融资产总量持续扩张。在银行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 江苏省农行多项核心业务牢牢占据了同业第一的位次。截至 9 月末,其存款、 贷款余额及中间业务收入分别是我行的 4.17 倍、 7.06 倍、 9.56 倍。江苏分行与 * 分行 2011 年 9 月末经营情况对比表单位存款贷款中间业务 7 增幅同业排名增幅同业排名增幅同业排名江苏分行9.22%19.84%79.36%* 分行13.55%311.51%334.7%3 8 受经济发展程度及资源禀赋制约, * 农行的发展状况与江苏农行有更多的不可比性, 但他们这种奋发有为、 在当地市场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 以及适应经济发展加速经营转型、 跨越式发展中间业务的经验,应值得我们全行上下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