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填空题1.腐蚀定义: 金属与周围环境(介质)之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或变质 ,按照金属破坏的特征分为: 全面腐蚀 和 局部腐蚀 2.国际上规定 标准氢电极 电极电位为零,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可以由 nernst公式 方程式计算,其表达式为 3.金属的标准电动序越 大 (大或小),金属越不容易失去电子,进入溶液的趋势越小4.金属自发进行电化学反应的条件是: 5.电化学腐蚀中,减小极化,将 增大 (增大或降低)腐蚀电流和速度6.活化超电压遵循塔菲尔公式时,公式里的 a (参数)与电极材料有关二.名词解释:电化学腐蚀:指金属表面与离子导电的介质(电解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任何以电化学机理进行的腐蚀反应应该至少包括含有一个阳极反应和一个阴极反应,并且以流过金属内部的电子流和介质中的离子流形成一个回路平衡电极电位: 当电极反应正逆过程的电荷和物质都处于平衡状态时的电极电位称为平衡电极电位电化学极化:阳极或阴极的电极反应与电子迁移速度存在差异引起电位的降低或升高,称为电化学极化。
超电压:腐蚀电池工作时,由于极化作用使阴极电位降低或阳极电位升高,其偏离初始电位的绝对值,称为超电压或过电位,通常以表示三.简述题1. 简述阴极极化现象的原因由于阴极的还原反应速度小于电子进入阴极的速度,造成了电子在阴极的积累,使阴极电位向负方向移动或是由于浓差极化引起的由于阴极附近反应物或反应产物扩散速度慢,造成阴极附近浓差极化2.腐蚀电池的特征是什么?它与作为化学电源的原电池的区别在哪里?腐蚀电池的特征:电位不同的导体物质组成电池,通过电子导体在阴、阳极上的得失,测得出电流,在相对独立的阴、阳极区同时完成,一次产物在电极上形成,二次产物在一次产物相遇处形成 腐蚀电池与原电池所不同的是腐蚀系统的电子回路短接,电流不对外做功,因此腐蚀电池实际上就是一个不对外做功的短路原电池3. 试画出析氢过程的阴极极化曲线并说明氢的超电压影响因素氢的超电压影响因素:电流密度、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状态、溶液组成、浓度及温度等 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具有更低超电压pH值增加,超电压增加温度升高,超电压减少4.简述耗氧腐蚀的特点1)腐蚀过程的控制步骤随金属在溶液中的腐蚀电位而异2)在氧的扩散控制情况下,腐蚀速度与金属本身的性质关系不大。
3)溶液的含氧量对腐蚀速度影响很大4)阴极面积对腐蚀速度的影响视腐蚀电池类型而异5)溶液的流动状态对腐蚀速度影响大5.画出金属钝化的阳极极化曲线,并说明该曲线上各特性区的物理意义AB段为金属的活性溶解区在此区间金属进行正常的阳极溶解,溶解速度受活化极化控制,其中直线部分为Tafel直线BC段为金属的活化—钝化过渡区B点对应的电位称为初始钝化电位EPP,也叫致钝电位B点对应的临界电流密度称为致钝电流密度,用iPP表示因为一旦电流密度超过iPP,电位大于EPP,金属就开始钝化,此时电流密度急剧降低但BC段为活化—钝化过渡区,在此电位区间,金属表面状态发生急剧变化,并处于不稳定状态CD段为金属的稳定钝化区电位达到C点后,金属转入完全钝态,通常把这点的电位称为初始稳态钝化电位EPCD电位范围内,电流密度通常很小,为μA/cm2数量级,而且几乎不随电位变化,称为维钝电流密度iP维钝电流密度很小反映了金属在钝态下的溶解速度很小 DE段为金属的过钝化区电位超过D点后电流密度又开始增大D点的电位称为过钝化电位Etp此电位区段电流密度又增大了,通常是由于形成了可溶性的高价金属离子,如不锈钢在此区段因有高价铬离子形成,引起钝化膜的破坏,使金属又发生腐蚀了。
EF段为氧的析出区当达到氧的析出电位后,电流密度增大,这是由于氧的析出反应造成的对于某些体系,不存在DE过钝化区,直接达到EF析氧区,如图中虚线DGH所示四.计算题1.在25℃,1atm时,分别把Zn和Cu浸入无氧的H2SO4水溶液中(pH=0),判断其腐蚀倾向性阳极过程阴极过程有腐蚀倾向阳极过程阴极过程没有腐蚀倾向2. Fe在25℃,3%NaCL中腐蚀时,欧姆电阻不计其腐蚀电位Ecorr= 试计算此腐蚀体系中阴极、阳极控制程度已知,,氧还原标准电位为0.401V,Fe溶为Fe2+的标准电位为-0.44V阳极 :Fe-2e→Fe2+ 阴极:O2+2H2O+4e=4OH— Ecorr= 阳极占: 阴极占: 所以腐蚀属于阴极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