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480780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教案 范进中举初三语文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示例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介绍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二、默读课文,结合注解熟悉基本内容。将不懂的词句挑出来。三、师生共同释疑。四、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观看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五、回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好笑?为什么觉得好笑?结合课本谈一谈。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讽刺的艺术手法,布置相关研讨作业。参见“教法建议”部分。第二课时一、汇报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重点研究“对比”产生的讽刺效果。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有关对比手法的内容和“本文的写作特点”。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方式。分析时要坚持从文本中找证据的

2、原则,不要做架空的分析。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本文的写作特点”。三、用讽刺的表现手法进行片断写作。教案点评:作为自读课文,没有必要对每一项内容都条分缕析地精讲。面面俱到,学生反倒落不下什么。不如深入研究一两个项目,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能力。考虑到本文内容涉及到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有些语言涉及到旧小说中的雅语和口语,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安排两个教时。教案示例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介绍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二、默读课文,结合注解熟悉基本内容。将不懂的词句挑出来。三、师生共同释疑。四、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观看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五、回味:哪

3、些地方让你觉得好笑?为什么觉得好笑?结合课本谈一谈。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讽刺的艺术手法,布置相关研讨作业。参见“教法建议”部分。第二课时一、汇报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重点研究“对比”产生的讽刺效果。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有关对比手法的内容和“本文的写作特点”。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方式。分析时要坚持从文本中找证据的原则,不要做架空的分析。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本文的写作特点”。三、用讽刺的表现手法进行片断写作。教案点评:作为自读课文,没有必要对每一项内容都条分缕析地精讲。面面俱到,学生反倒落不下什么。不如深入研究一两个项目,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能力。考虑到

4、本文内容涉及到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有些语言涉及到旧小说中的雅语和口语,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安排两个教时。教案示例二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教学重点、难点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教学时数:二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4.分析15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资料来自:悦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