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第一讲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478604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第一讲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记叙文第一讲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记叙文第一讲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记叙文第一讲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记叙文第一讲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第一讲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第一讲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第一讲: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一、知识指要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 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 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 是 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一般来说,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六要素都很齐全。在六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1时间(即事情发

2、生的时间),可以是具体时间;也可以是大体时间。2、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可以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而变化。3、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既包括人,又包括物。4、事件(即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读记叙文,把这些都弄明白了,才算读懂。二、考点题型:考点一:指出记叙文的六要素。考点二:根据记叙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三、技巧点拨:1. 分析六要素的作用:时间是为了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地点是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人物和 事件,可根据写作意图和写作重点来确定其作用, 如果以前者为主,事件就是为突出人物服务, 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如果以后者为主,人物则对事件产生了积极

3、的推进作用。至于结 果,往往是为了消除悬念,而起因、经过则是为了使文章更加充实可信。(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2. 记忆口诀: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找原因;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 局别含糊。 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

4、主题才突出。四、课内链接:如风筝(语文版七上第四课)一文中第四段。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 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 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 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 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 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

5、,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 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1. 指出文中的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人物:“我”和小兄弟起因:我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 经过:我发现他在偷偷地做风筝,折断了风筝的翅骨,踏扁了风筝的风轮。 结果:我得到完全胜利,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2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段的内容。答:我”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3.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答:文章说的是小时候,“我”不准小兄弟放风筝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后,认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一心 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

6、“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四、答题模板:1. 写人的记叙文就可以概括为:什么人怎么了。格式:人物 +结果(简单来说,就是写了那个 人的什么品质或性格)2. 写事的记叙文概括为: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最后怎么了。格式:人物 +时间+地点+起因+经过 +结果(就是说,要在文中找出六要素,如果文中没有提及到地点或时间,则可以忽略)3. 复述(补全)故事情节:情节 =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 或者: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五、例题指引:例一:飘向天堂的琴声去年暑假,我应邀去一所老年大学代授琴课,一个星期后,一位瘦削、白皙,长着两道剑眉的七十岁左右的长者要插班学二胡。他斜挎着琴盒站在

7、教室门口,看上去有几分疲惫,眼睛还有些微红,但他执意 说想学琴,能跟上。并且一定要我把他安排在临窗的那个空位上。那个空位曾是一位六十多岁女学员的座位,一个月前她因为晚期肝癌去世了。老人的头发雪白,还鬈鬈的,像电影演员秦怡。她学了两年二胡,拉得已经很专业了。据说她喜欢二胡已经到了一天不拉心里不 安,一晚不拉无法安枕的地步,老伴戏称她是“琴痴”。说也奇怪,自从这位“插班生”来了以后,我常常在他身上看到“琴痴”的影子。这位老先生拉得也很认真投入,从执琴到运弓,不懂就问。除此之外,他还央求我每周给他多加一小时的“小课”。“我交补课费。”他一再央求。在这儿学琴的老人大多很执著,有时像个孩子。就这样,每周

8、两次四个小时的大课后,别的学员放学回家,他留下来继续学。半年后他已经能很熟练地拉雪绒花了,而且我发现每次他都要在我离开教室后很认真、很投入地从头至尾拉一遍雪绒花。他拉的节奏流畅,音色优美,但不知为什么,节奏总是比平时处理得慢半拍,绵长而低沉,像是一个人在 对另外一个人倾诉,深深浅浅地低回在我的心头。有一次,我从办公室出来想回家,教室里又响起雪绒花缓缓的琴声。我翘首从门上的玻璃往里看, 发现老先生端坐着,面朝外,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琴声从他的弦上汩汩地流出。飘向窗外,而窗外已是暮 色渐浓,几片云悄悄地隐去,似乎怕挡住琴声飘向更远的天际。忽然,琴声戛然止住了,我看见老先生抱 住琴杆,双肩抖动,既而,

9、我听到嘤嘤的啜泣。我推门进去,老先生端坐未动。当我低声询问他时,他突然抱住我,一阵大哭,他哭得像个孩子似的 对我说:“我太想老伴了!我天天练琴拉琴,就是想让她听见,让她高兴,让她知道我想她”她去了天国,,”后来我知道,他的老伴就是那位头发雪白还鬈鬈的“琴痴”。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解析: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 这几个基本要素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本文的人物是学二胡的长者,事件是学二胡, 表达对老伴的思念之情。把这些连缀起来就是答案:一位70岁左右的长者坚持插班学二胡,以他的琴声来让去世的老伴

10、高兴,来表达他对老伴的思念之情。例二:一百元的旅程“得知你家困难,寄钱一百略表寸心。”不行,不行,他一笔画掉,拧眉沉思片刻重新写道: “不要问钱从哪里来,治病要紧,别拖了。 ”不行,还是能看出来。他用笔敲一下头:怎么措 辞才好呢?“已经下班了。”邮局的营业员催促。“就好。”笔尖在汇款单附言栏划动着:“不要问钱从哪里来,把它用在最紧要的地方吧。 好心人。”走出邮局,他长长地吁了口气。到学校快一个月了,妈还病着么?唉,妈怎么就不听劝呢? 不能怕花钱就不治病呀!爹竟帮妈说话,难道没看见妈病痛的样子么?以后会治,总是以后, 以后是哪一天呢?他叹了口气。来城里上学时,爹非要把最后的五十元钱再给他带上。那

11、怎么行呢?我带得已经够多了。 你说别人家的孩子一学期花多少,这哪能比呢?我不是他们,咱家也不是别人家呀。真的够了! 爹,你别难过,妈看见又要流泪了。我会吃好的,会看护好自己,会常给家里写信。他眼里闪 着泪花,扭头看看身边,行人匆匆,没有人注意他。开学后,学校评学习标兵。他没有想到学校一下子奖给他一百元!拿到钱,他第一个念头 就是把这钱给家里,让妈妈治病。但是怎么寄呢?想来想去,他决定以“好心人”的名义把钱“捐”给家里。有了这一百块钱,再借点儿,妈总可以去看一下病买些药了。对,一定要让妈去治病,不 能再拖了。得写封信再劝一下他们,今晚就写!他想着,似乎妈已经去了医院,病也已经好起 来了。他脸上露

12、出一丝浅浅的笑。太阳的余晖快褪尽了。火烧云在不断地变幻着形态。看,那不是爹在躬身犁地么?不,像 是在推车。哦,还有妈,多像拖着病体在地里劳作的妈妈呀!还看得见她那飘动的白发,十二天后的上午。天晴得真好。人不觉得太热,暖得很。放学时,老师叫住他,递给他一 张纸。看到那张纸的瞬间,他一阵眩晕。他的心在颤,手在抖,一张年轻坚毅的方脸痛苦地扭 曲着,强忍的眼泪还是泉涌而出。泪珠溅落在汇款单上,打湿了附言栏中那两行小字:有个好 心人给咱家寄了些钱,给你一百。要学好吃好,家里平安,别挂心。(选自“第五届世界华文中学生微型小说创作大赛初中组金奖作品”)例题回放:1简要概括一下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家境贫寒

13、的他把奖学金以_好心人”的名义捐”给母亲治病,父母却把钱寄到了他手上。2 .找出文中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句子。 时间:到学校快一个月了 ”十二天后的上午”地点:走出邮局”例三:母亲的心 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 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14、。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 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 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 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 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 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 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 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

15、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 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 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 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 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 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 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 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 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11)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 心里忽然 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12)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 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 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例题回放: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记叙的六要素。(2分) 时间:春天地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