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一轮设计:2.1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配套作业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47093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设计:2.1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配套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设计:2.1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配套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设计:2.1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配套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设计:2.1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配套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设计:2.1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配套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设计:2.1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配套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一轮设计:2.1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配套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可能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右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

2、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读图回答34题。3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C石灰岩溶洞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4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A亚马孙平原 B浙闽丘陵C西伯利亚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6图中表示的是()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C上升、冷却凝固 D重熔再生下面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及地面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图中河谷地区地形的成

3、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背斜顶部先受张力,后受流水侵蚀而形成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而形成8若图中甲山为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谷两侧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谷两侧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甲山北坡自然带类型较南坡多D甲山北坡的针叶林带海拔高于南坡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6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读地貌景观图,回答910题。9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 B乙C丙 D丁10地貌景观乙和丁的

4、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前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且以化学作用为主D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且以机械作用为主下图为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据图判断()A1处有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条件B2处的火山喷发可能形成岩浆岩C3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D4处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12从成因上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背斜成山,C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山地BB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CD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峰D内外力作用是形成图示地貌形态的主要原因二、综合题13下图是40纬

5、线附近某地等高线分布状况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0分)(1)若在以下的煤层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_和_。(4分)(2)处地表为缓坡,试用地理知识阐释该缓坡的形成原因。(6分)(3)处的岩石按成因分类为_;根据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原理,乙处的地貌为_。(4分)(4)A河的流速有什么特征?(6分)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24分)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1)材

6、料1图中板块a是_板块和材料2图中_(A或B)处的板块一致。(4分)(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主要自然资源有_。(6分)(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_(岩石)。(3分)(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3分)()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D以上说法都不对(5)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3分)()A板块碰撞 B冰川作用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6)根据材料1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

7、要原因。(5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解析: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中。答案:D2解析:莫霍界面以上到地表都属于地壳。答案:C3、4解析:第3题,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据图可知,丙对应的区域分别是降水量最多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少气温最高、降水量较少气温最低的区域,三个区域分别为植被茂盛的雨林区、沙漠区、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在这三个区域表现较弱,故该外力作用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挪威峡湾是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石灰岩溶洞的石笋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4题,浙闽丘

8、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该地是山地地形容易受流水侵蚀作用。答案:3.B4.B5、6解析:读图,图中的“地幔”“喷出”和“沉积物”都是很重要的提示语。第5题,地幔是岩浆的源地,所以A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E喷出型岩浆岩,B则为侵入地表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D沉积岩;直接转化为岩浆的C是变质岩。第6题,是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代表变质作用。答案:5.A6.B7、8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谷处的岩层和两侧的岩层并不连续,说明该河谷首先由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然后在此基础上,河流又携带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此,形成了图中河谷地区的地形。第8题,若图中的甲山为秦岭,则图中的河

9、谷位于秦岭以北的暖温带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故河谷两侧的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7.C8.B(二)双项选择题99、10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峰林为喀斯特地貌,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以化学作用为主;褶皱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形成,也属于内力作用;“V”字形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而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答案:9.AC10.CD11、12解析:第11题,读图,1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是良好储油、储气构造;3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便于储存地下水;2处为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4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常常含有化石。第12题,从地表

10、形态看,1处背斜成山,C处为断层构造,抬升的岩块成山,因此A项正确;B处位于河流汇入海洋的位置,常常由流水搬运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D处为角峰,是由于冰川侵蚀而成;图示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1.BD12.AD 二、综合题13解析:第(1)题,从岩层的弯曲状况可以看出处为向斜构造,利于地下水的汇集,煤炭开采不当,容易发生透水事故;处为背斜构造,利于天然气的汇集,开采不当会引发瓦斯爆炸。第(2)题,背斜顶部易受侵蚀,从而形成缓坡。第(3)题,处的岩石位于花岗岩与页岩的交界处,在岩浆活动的作用下,页岩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乙处位于山前,形成冲积扇。第(4)题,该河上游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11、河流流速快;河流中下游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流速缓慢。答案:(1)透水事故瓦斯爆炸(2)地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影响易破碎,被侵蚀成为坡地。(3)变质岩冲积扇(4)从河流源头至河口,河水流速渐小(或上游流速快、中下游流速较慢)。14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皱山。由于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答案:(1)印度洋B(2)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资源等(3)沉积岩(4)A(5)B(6)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