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真题(有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46873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真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点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真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点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真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点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真题(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点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真题(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真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真题(有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 3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 (2018 全国卷I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 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 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 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

2、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 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 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 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

3、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宋明清时期的乡约制度(2)清末新政城镇乡地方自治(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村民自治)【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从乡约制度的内容及建立主体等方面来概括,根据“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得出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根据“建立民间组织”“由地方官 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得出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并结 合所学得

4、出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根据“重农桑以足衣食”并结合所学得出有 利于发展生产;根据“训子弟以禁非为”并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 会治理。(2)根据“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得出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根据“于救亡之事” 并结合 19 世纪初革命形势得出内忧外患;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从 1901 年开始实施新政,改 革政治制度,试行地方自治。(3)根据“到1997 年底,全国共有91 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并结 合所学村民自治相关知识得出乡村治理的创新,健全了国家治理体系;根据“大部分农村有 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并结合改革开放后民主制度的重

5、建与完善相关知识得出推动基层 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实行村民自治,适应 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答案】(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 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 传统道德的传播。(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 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2. (2017 新课标全国卷II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

6、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 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由明初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说明宦官在中枢 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答案为A项。太监权力是皇帝权力的衍生物,排除B。材料不 涉及内阁议政功能及宦官掌握决策权力,排除 C、D。【答案】A3.(2016 新课标全国1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 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

7、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C.削弱六部的权限)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三司并立到巡抚总揽,并不是中央权力下放,A可排除。巡抚权力相对集中,可以 防止三司鼎立而酿成的互不相统、运转不灵的弊端(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页183),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正确。六部与都察院是并列的中央机构,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巡抚 是都察院的外差,不是地方正式军政长官,巡抚的派遣、巡行不会削弱六部权限,起初,内 地巡抚的廷推由吏部会户部主持进行,边方巡抚则由吏部会兵部主持,后来皆由九卿(六部 尚书、督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廷推,巡抚的考课、黜陟、改调,操于吏部考功、文选 二司,六部权限未受

8、到影响,C可排除,另,巡抚全称为“钦差巡抚(江西、福建、浙江) 地方等处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从名称上大约可以推知其权责,不会削弱六部权限。 明前期,地方三司并立,权力分散,与中央政府难以形成对立,D可排除。【答案】:B4. (2014 新课标全国11卷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 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5. (2014 新课标全国卷II文综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

9、东北地区出现“沃 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 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 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 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 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

10、迫与 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 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 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 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 分) 【答案】:特点: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

11、主;移民 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 到合法定居、生产。(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 分) 【答案】:作用: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6. (2013 新课标全国II卷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 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图 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 10 号(右)自 18 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

12、行中英比较。 【答案】: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 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 10 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概括综合。(4 分)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 2 分,但本 题总分不得超过 12 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 民主道路。7. (2012 全国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 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 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答案】:B8. (2012 全国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 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