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17届现代与经典观摩研讨会唐月月老师学习心得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466397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17届现代与经典观摩研讨会唐月月老师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记17届现代与经典观摩研讨会唐月月老师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记17届现代与经典观摩研讨会唐月月老师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17届现代与经典观摩研讨会唐月月老师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17届现代与经典观摩研讨会唐月月老师学习心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17届现代与经典观摩研讨会唐月月老师学习心得 2013年的十月中旬,我有幸来到南京参加为期两天半的17届的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感受到了这个文化名城给我带来的心灵的洗涤。本次上观摩课的老师都是在小学语文上的名师,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学习,感觉听过后对语文教学和课堂有了新的认识,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一、注重基础教学,平实课堂见真情各位名师在教学中一洗浮华,接近于真实的教学课堂。薛法根执教的寓言两则和林莘老师执教的颐和园上有很大体现,两位老师都在课堂伊始,对孩子的生字书写上和词语理解上花了时间,让孩子在对汉字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字的写法,并用口诀“汉字要高低错落、大小和谐、相互避让

2、”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汉字的美。真正地让孩子在掌握了字词后进入课文中。孙双金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整个课堂上,也很指导学生注重字的写法,特别是“尴尬”两个字的书写,让学生仔细观察,得出这组字的偏旁是尤字少一点,并讲述字的来历,让学生读一读,再拿出笔来认真写一写。孙老师注重开启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追问”的思维中,学会自学,老师的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在最后进行了拓展,走进了林肯的一生,让学生明白了林肯一生的坎坷,但他坚持信念,永不言败,让他成为了最伟大的总统。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教语文的真正目的是教学生思想和精神。 二、注重朗读教学,多方渗透语言文化所有的语文老师都知道

3、语文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朗读教学,但怎样让引导孩子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直困惑着我们。在这次听课中,第一节课王崧舟的孔子游春就让我见到了把语文的朗读融入到诗情画意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课文的内涵:做一位像水那样善施教化、无私奉献、心怀宽广的真君子。王老师的课把千古神坛上的孔子请下来,回到了孔子的源头,一辈子扮演的角色老师。课的伊始,就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在弟子的心目中,孔子的身份是什么?”引导出“老师”这个词语,又让学生在自渎课文中找出了孔子的“课堂”和“课文”。从现在的课堂与孔子的课堂作比较,引导找出学生不同。泗水河边,阳光普照、桃红柳绿、春风习习这样的课堂多像一首诗,接着在悠扬的古

4、典琴声中朗读诗句,让学生一下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学生朗读的很唯美。在对于孔子课文的解读中,在对于水的特点上,一点点引导,让学生发现水的功劳之大后,再进行朗读指导,特别是在“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这句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水的温柔和顺的特点,除了找生说出“或圆或尖、或宽或窄、或曲或直、或大或小”的形状以外,还借助一系列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无边落日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等让学生找出此刻水的形状。对于学生古典诗词的潜移默化,多角度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在教学中又不知不觉拉近孔子的形象,让孔子的老师形象真真切切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亲近爱戴孔子,

5、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源起。特别是巩固环节,把课文改成诗的形式,和学生在背景音乐下配合朗诵,唯美的朗读,让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也像沐浴在阳光下,轻松愉快地进行了一次春游。也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感受。 三、课堂讲解清晰,培养学生的写作指向能力 这次听的课中有林莘老师执教的颐和园,这是一篇游记。教师在教学中在注重抓字词基础的同时,在教学中说话诙谐幽默,教读写景课文的同时教会学生写游记的方法,抓住文章的心,以点代面,举一反三,利用自主学习单,让学生先自主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顺序和表达,再小组竞赛,采用必答题和抢答题,让学生在刺激、紧张的氛围中掌握了几个课文中用的妙的词

6、语,并理解了如此用的妙处。如“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的“收”和“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的“滑”。在作业布置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用文中的写法,写一写昆明湖上的石桥。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独有的亲和力,特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写游记的写法,并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建筑的和谐自然,包罗万象的映衬之美。管建刚教学的滴水穿石的启示,让我看到了他上课干净利落的风格。在课堂中,通过预习提问中的三问,让学生基本熟悉课文。找到了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反复朗读这句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找到关键词,关键句,引导发现这句是对称的句子,是有言外之意的。通过反问学生“这个启示学完了

7、,你们会背了,懂了吧,那学完了,我们下课了,行不行?”来引导学生说出课文还要学点什么。学习怎么把一句话变一篇文的奥秘。在学习三个事例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了议论文要一是摆出看法,二是正面例子,三是反面例子,四是得出结论,在段落写法上学会了瞻前顾后,随机应变。管老师用独特的教学方法把枯燥无味的议论文教得有血有肉,富有理念。很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去学习、借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一种写作方法。 四、注重课堂生成,合理发挥学生想象老师在课堂上生成很重要,特别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学生的一些大胆,有趣的想法,让我们台下的老师忍俊不禁。在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上有很好的表现。在教学中,

8、薛老师和同学们在辩论“为什么把禾苗们拔高了,他们不开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孩子们的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学生有的说到好心干坏事。有的说了冲动是魔鬼。还有人提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经典话语。更高的是都另我们在场的老师惊讶,说到一个越俎代庖词语的学生。这是薛老师耐心引导、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结果,也是孩子们平时博览群书的缘故。在管建刚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中,老师在举齐白石成为画家的例子中,引导“假如你是姚明,怎样才算不叫一日闲过?”一学生回答:“每天练习10个小时。”老师说了对自己也太狠了,叫魔鬼训练了。在提问假如你是刘翔、老师、学生等角色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也很多元,老师都给予肯定,评价幽默到位。这么幽默

9、风趣的老师,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这点也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揣摩,吸收运用。 五、培养语文修养,形成正确价值观 每个老师的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不仅教会学生语文的运用能力又注重对学生中国特有的文化熏陶。在张祖庆执教的致地球新生儿非连续性问本群读写开始就有很好体现,教会学生速记,还通过自己的个人信息教会学生分辨真假信息,通过讨论“谁是地球的头号杀手”得出人类,学习写作上的统筹和整合上来开始习作,并看视频走进家园的记录片,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写到自己的习作里,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地球。赵志祥执教的武松打虎中,老师似乎化身为一位说书先生,声音浑厚有力、

10、富有磁性,说学逗唱,把学生引入到中国的古典美之中。从整体去感知水浒传的魅力后,进入“打虎英雄知多少”环节,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武松成为知名度最高的打虎英雄。在他的课堂,并没有深挖武松的特点,而是培养了学生喜欢、爱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兴趣。周益民执教的谐音中,谈话导入通过猜三国人物,张飞的妈妈是谁?(无事生非)周瑜和诸葛亮的妈妈分别是谁?(既生瑜,何生亮?)这些脑筋急转弯,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过渡到学习的内容谐音。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歇后语中,诗词中,民间生活中的谐音现象,并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以致用,让一些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传统知识,让现在的孩子有

11、所了解,继续传扬中国的所特有的语言文化。 六、陆台两岸文化的交流,促进语文的渗透与相容这次来讲课的还有两个台湾的李玉贵和何绮华老师,两位老师上的都是作文,教学方式与我们内地教学有很大不同。李老师上课很轻柔,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真正开动大脑,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有鼓励真诚的评价,在开始的时候,学生不适应她的教学方法,后来在李老师鼓励下,积极参与进来,可惜的是,这节课并没有按预期设想那样把课上完。可李老师在她执教二十多年后敢于反思,彻底改变自己教学方法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她那种开放的,自主的,关注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去学习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去学习。何老师的课,让学生在玩游戏“传声筒”,三次传话游戏中,引发的感想,她展示了台湾小朋友的作文,写的都很好,她的课堂有趣,讲解通俗易懂,举出生活实例教学作文如何开头、分段、结尾。特别是她的课后分享,说到自己从周一上到周日的课,每周改的作文本,摞起来比自己还高,很累。但支撑她的就是她感受学生的话语的真情实感和改学生作文时的快乐。这番话让我深深被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两天半的学习就在每天听课,记录中匆匆而过,仔细回想,每个大师的课都有自己学习的地方,我回去后要慢慢消化,把一些适合自己的观念、方法加以推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