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七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46433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七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强化练(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9衡水中学调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突变B高茎豌豆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发生了基因重组C染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后可能产生新基因解析: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重组,A项错误;高茎豌豆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项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项错误;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2、产生新基因,D项正确。答案:D2(2019曲靖一中期末)玉米第6对染色体上存在与植株颜色有关的一对等位基因D(紫色)和d(绿色),经X射线照射的纯合紫株玉米花粉授粉给正常绿株玉米,F1中出现个别绿苗。出现个别绿苗的最可能原因是()A染色体数加倍 B基因重组C染色体缺失 D染色体重复解析:根据题意“经X射线照射的纯合紫株玉米花粉授粉给正常绿株玉米,F1中出现个别绿苗”说明绿苗出现的原因纯合紫株玉米产生花粉时,含基因D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或基因D突变为d,从而产生了不含D的花粉,使个别后代出现了绿色,故选C。答案:C3(2019深圳调研)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它们位于X染色体上,

3、Y上没有。在遗传实验中,一只白眼雌果蝇(甲)与红眼雄果蝇(乙)交配后,产生的后代如下:670只红眼雌,658只白眼雄,1只白眼雌。对后代中出现白眼雌果蝇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XRXr个体中的R基因突变成为r B甲减数分裂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CXRXr染色体中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 D乙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解析:XRXr个体中的R基因突变成为r,根本原因是父本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基因突变,然后,通过生殖过程遗传给子代,A正确;若是XrXr可能是雄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若基因型是XrXrY,则可能是雌果蝇在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是减也可能是减),B正确;(XRXr)染色

4、体中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即XXr的白眼雌果蝇,C正确;雄果蝇的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一般不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答案:D4(2019广东七校联考)甲硫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MS处理决定了水稻的进化方向B使用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染色体变异的频率CEMS的处理可使DNA序列中的GC转换成ATD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DNA中嘌呤含量高于嘧啶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EMS处理只能诱发基因突变,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A错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造成基因突变,不能提高染色体变异的频率,B错误;甲硫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这样就会使DNA序列中的GC转换成AT,C正确;变异植株细胞核DNA中嘌呤和嘧啶配对,因此,嘌呤含量等于嘧啶含量,D错误。答案:C5(2019临沂期中)眼皮肤白化病(OCA)是黑色素合成异常引起的疾病。该病的OCAl型患者毛发均呈白色,是11号染色体的酪氨酸酶基因隐性突变造成的;OCA2型患者症状略轻,是15号染色体的P基因隐性突变造成黑色素细胞中pH异常,但酪氨酸酶含量正常。某患病夫

6、妇生出了一个正常的孩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突变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这对夫妇均为杂合子,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COCA2型患者症状略轻很可能是pH异常引起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DOCA两种突变类型都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解析:两种突变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A项错误;根据题目信息,某患病夫妇生出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PP和AApp,这对夫妇均为纯合子,生孩子都正常,B项错误;OCA2型患者是15号染色体的P基因隐性突变造成黑色素细胞中pH异常,症状略轻很可能是pH异常引起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C项正确;OCA2没有体现基因通过控制

7、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项错误。答案:C6(2019广东六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B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C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突变D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解析:有些种群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产生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A错误; 放归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对于原有野生种群来说是迁入个体,会影响原有野生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是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也属于突变,C正确;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

8、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下降;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不利变异个体的基因频率有可能下降至0,因此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D正确。答案:A7(2019潍坊期中)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共同进化中形成生物的多样性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解析:环境条件稳定时自然选择的作用弱,但种群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迁入和迁出,种

9、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答案:C8(2019惠州期末测试)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以棉铃虫专一宿主的病原微生物。该病毒被呈多面体的外壳包裹形成多角体。多角体随食物进入棉铃虫的中肠,中肠的碱性环境和蛋白酶迅速将其外壳溶解,病毒释放,危害宿主。人们利用NPV制作病毒型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病毒型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B该病毒的使用会影响棉铃虫种群基因频率C多角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D长期使用该农药,可能诱导棉铃虫产生抗性突变解析:病毒型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A正确; 该病毒的使用会杀灭棉铃虫,进而影响棉铃虫种群基因频率,B正确

10、; 多角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能对病毒粒子起到保护作用,保护病毒颗粒免受外界各种不良环境的破坏,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C正确; 棉铃虫产生抗性突变的原因并不是长期使用农药引起的,而是变异引起的,D错误。答案:D9(2019唐山期末)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湖泊某种鱼的数量、体色基因(Ss)和鳍形基因(Qq)频率,统计数据如表,下列错误叙述的是()项目数量(条)SQ2010年4 00026%66%2012年3 95026%63%2014年3 20025%48%2016年2 10027%32%A.2010年时鱼种群的基因库与2016年相等B影响鱼的数量减少的基因可能是Q基因C2014年时,基因型为ss的鱼数量

11、约为1 800条D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群密度时,发现第二次捕捞更难,则鱼的实际数值小于计算数值解析:2010年时鱼种群的基因库与2016年基因库中S和Q基因的基因频率改变,基因库发生变化,A错误;2016年Q基因大幅减少,而鱼的数量同样大幅减少,因此推测影响鱼的数量的基因可能是Q基因,B正确;2014年时,S的基因频率为25%,则s的基因频率为75%,基因型为ss的鱼数量约为:3 20075%75%1 800条,C正确; 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群密度时,根据计算公式NM,发现第二次捕捞更难,则鱼的实际数值小于计算数值,D正确。答案:A10(2019衡中同卷)某雌雄异株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

12、性,种群(处于遗传平衡)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由于某种环境因素改变,含有基因A的雄配子一半不育,其余配子正常,该种群的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75% B亲本与F1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相同C该种群中的雄性个体会逐渐减少DF1中A的基因频率为58.3%解析:由题可知,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则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50%,A的基因频率为50%,亲本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A错误;亲本产生的配子及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雌配子雄配子AaAAAAaaAaaa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32,亲本与

13、F1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均为,F1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41.7%,B正确,D错误;雄配子中基因比例的改变不影响雄雄个体的比例,C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14分)(2019毛坦厂中学检测)果蝇(2n8)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材料。回答下列与果蝇遗传有关的问题。(1)研究果蝇的基因组时,应该研究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为_。(2)果蝇的气门部分缺失(A)和正常气门(a)为一对相对性状。若现将一只变异的气门部分缺失果蝇与另一只未变异的正常气门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气门部分缺失果蝇与正常气门果蝇数量之比为51,则可以判断果蝇的变异来源最可能是_。(3)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分别由常染色

14、体上的基因B和b控制,当基因B和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时,会引起含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注:只有其中之一致死)。如图表示某果蝇个体的一对染色体,若让具有该变异的两只灰身果蝇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若要确定右图中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致死的配子类型,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假设该果蝇种群中除了该变异类型的雌雄个体之外,还有各种未变异的果蝇):实验设计:_。实验结果预测: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染色体片段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染色体片段缺失会导致雄配子致死。解析:(1)果蝇含3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测定基因组应该测定3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2)变异的气门部分缺失果蝇与另一只未变异的正常气门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气门部分缺失果蝇与正常气门果蝇数量比为51,说明果蝇的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该果蝇为AAa的三体。(3)BOBO,由于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因此后代为BBBO11。(4)要确定染色体缺失导致致死的配子类型,应让该类型的雌雄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正反交。答案:(每空2分,共14分)(1)(一个染色体组中的)3条常染色体,以及2条性染色体X和Y(2)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染色体变异”不给分)(3)全为灰身(或“灰身黑身10”)(4)让染色体片段缺失个体与黑身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