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第三章--班级管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460444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第三章--班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第三章--班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第三章--班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第三章--班级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第三章--班级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第三章--班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第三章--班级管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班级管理 一、班集体的特征1.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具有健全的组织与坚强的核心3.具有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与优良的班风 5.经常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二、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班级组织管理 班级组织管理主要针对班级组织机构的管理。班级组织机构包括班委会制度、值周班长制、建立各种类型的小组、班级学生会议制度等。 2.班级制度管理 班级制度管理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集体舆论和班风等方面的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 班级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 4.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发展学生素质

2、的基本途径。班级的教育管理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班主任的角色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四、班主任的职责任务 1.全面了解、深入分析、关心尊重班级内每一个学生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

3、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3.组织、指导班级活动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问题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生提出惩罚建议。 5.经常与认可教师和其他教职工、家长、社区联系与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综上,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中心任务则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五、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这

4、是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这包括学生个体、学生集体两方面情况,具体包括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状况、思想品德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等。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谈话法、档案袋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量法等。其中,观察法是最基本方法。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健全的班集体不仅是班主任实施教育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也是班主任获取工作经验的宝贵资源之一。所以,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和途经该。 培养班集体的基本方法是: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集体形

5、成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是集体团结的基础,前进的动力。目标首先要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其次要有着队形,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最后要具有吸引力、时代感。 为此,要使全体成员都成为集体的主人,积极参与制定目标;要领导大家做践行者,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要大力宣传集体成员为实现目标所做的每一点牡蛎,以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 (2)建立健全的组织与坚强的核心班级组织及其成员是集体的领导核心,是带头人,是团结学生集体的重要因素。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通过一定的班级结构组织起来,这一机构维持和控制着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共同的人物和实现共同的目标。(3) 制定班级的规则和秩序规则和秩序是班级管理的脊柱。培养规

6、则意识是现代化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定班级的规则和秩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行为,约束学生的课堂的行为,强化学生的几率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否则班级容易涣散、混乱而缺乏生命力。制定班级规则和秩序的店和归宿是服务于教学,规则和秩序意识的养成则离不开师生的共同的参与。(4)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具有正确的班级舆论是衡量班集体成熟的主要标志。集体舆论是集体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赞同的意见和思维取向。健康的舆论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感染与熏陶的方式,使学生明辨是非、美丑与善恶,对集体成员具有约束力。培养健康的舆论,一要经常进行正面教育

7、,使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有正面的认识;二十要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评价;三要注意控制各种信息,表扬和宣传积极的共产主义思想行为,对消极落后的言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加以抵制;四要特别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5)经常组织开展班级教育活动班级活动是班级集体教育的经常性形式。中小学生喜欢参加各种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集体活动。班级奋斗目标要靠班级每个成员参与共同的活动而实现;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良好风气通过集体活动才能形成;学生的集体观念、集体的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自己为自己集体服务的能力,只有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没有经常性班级活动的集体,其生命是缺乏生气的、孱弱的,

8、会导致集体发展的停滞甚至“窒息”。健全的班集体不仅善于组织班级活动,并且能够主动地、经常地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教育活动。3.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1)先进生的教育做好先进生教育工作的要求:一是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二是不断激励,弥补挫折;三是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四是发挥优势,全班进步。(2) 后进生的教育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3) 中等生的教育 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 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教育。 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4.做好学生操行评定工作操行评定是

9、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5. 协调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1) 与家庭的协调 一般而言,家庭协调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2)与社会的协调把学校教育拓展到全社会,这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广泛的社会资源是实现其资源整合的重要保证。因此,班主任应主动了解、研究社会,经常与校外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保持联系,主动取得社会对班级工作的配合与支持。6. 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一

10、般分为学期(或阶段)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响应的,班主任总结也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学期计划一般包括基本情况,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本学期主要活动与安排是哪个部分。班主任工作总结,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都做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六、 班级活动的功能1.满足学生的交往需求班级活动符合学生党额身心特点班级活动满足学生党额心理发展需求班级活动有利于提高班级生活质量2. 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包括显性学习与隐形学习两类。班级活动通过营造现实中的“生活世界”,对促进学生的隐形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3.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

11、想道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习惯等。班级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运动能力、交往能力、劳动能力等。班级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律水平,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等。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班级活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包括生活态度、情绪状态、社会适应、交往状况、学习心理等。4. 促进健全全班集体的建设班级活动有利于健全坚强的班级组织及核心 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班级活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5. 提升班主任的组织与管理水平班级活动有利于班主任熟悉和了解学生 班级活动有利于师生关系的

12、融洽 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班级自主管理 班级活动有利于提高班主任活动指导水平七、班级活动的类型和要求(一)日常性班级活动日常性活动是每天或每周都要进行的。日常性班级活动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包括:班队会活动班级晨会活动值勤活动班级舆论宣传活动(二) 阶段性班级活动阶段性班级活动的内容随全校性的活动进程而变化,有利于班集体与全校的工作保持一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大局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工作型活动竞赛型活动 八、班队活动的类型 1.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办护照人或辅导员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的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而进行的教育

13、活动。其主要形式有:主题班队会、主题报告会、主题座谈会和主题伦理性讲话。2. 班队例会班队例会是指以班或队为单位,通过会议形式,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它的类型一般有:班务会或队务会、民主生活会、周会、晨会等。3. 班队文艺活动班队文艺活动是班队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简称,是指学校通过健康的文化艺术娱乐性活动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以发展学生的美感和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形式。班队文艺活动最常用的是联欢会的组织。4. 班队体育活动班队体育活动是指在学校体育课意外开展的,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5.班队科技活动班队科技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科技班会、科学知识讲座、科学兴

14、趣小组、参观、调查、科技演示、科学知识竞赛和科技游戏等。其中参观、科学兴趣小组和科学知识讲座是班队经常开展的科技活动。 6.班队劳动 从形式上看,班队劳动主要有生产性劳动、社会公益性劳动、自我服务性老冬瓜。适合于小学生的班队劳动主要有社会公益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7.班队游戏活动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游戏活动分成不同的雷兴国,教育者可以根据教育的需要进行选择。依据游戏的教育目的,可把游戏分为智力游戏好和体育游戏。智力游戏主要是指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的游戏。体育游戏主要是指为学生体力而进行的游戏。8. 少先队活动9.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简称。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

15、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活动的特点:教育性:是第一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自主性:自主性要求少先队员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定计划、做事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子自己,做少先队组织的主人。组织性:少年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队的组织教育。趣味性:是指开展少年第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用知识性、活动性、群体性、新异性、竞赛型、游戏性、趣味性等具有激励性的工作方法,满足少年儿童兴趣与爱好,从而激发他们对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实践性:少先队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引导和组织少年队员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接触现代科学技术,在“三接触”中得到锻炼,接受教育。创造性:在设计和开展少年队教育活动过程中,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充分发挥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