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456931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五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五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五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五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链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注释:贯:穿透。然后:这样之后。劈:切开。盈: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羽尝为流矢所中_(2)后创虽愈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_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刮骨疗毒是需要极其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主要赞扬了医生高超的医术。B.本文主要揭

2、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箭镞荼毒行为的鄙夷之情。C.本文主要赞美了关羽与诸爱将关系融洽,亲如一家。D.本文主要赞扬了关羽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2.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文中加点字“走”的古义是_,今义是_。(2)下列各句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跟着太阳跑,追赶上了太阳。)B、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跑到,就在大道旁渴死了。)C、化为邓林。(变成了一片桃林。)(3)文中写夸父能吞河饮渭,运用了什么修辞?_3. 小古文阅读。盖世人读书,第

3、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盖士人读书_第三要有恒_如井蛙之窥天_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2翻译句子。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翻译:_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翻译:_4. 阅读理解。徐孺子赏月(一)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尝:曾经。戏:玩耍。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瞳子:瞳仁。(二)徐家有个小孩,

4、年方九岁,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呢?”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鉴赏感悟:本文描写了徐孺子的机智风趣,把一个问题巧妙地回答到极致: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文章语言简练,叙事清楚,把徐孺子的特点描写的淋漓尽致。1文段(一)是文言文,对照文段(二)读懂它的意思。2根据文言文注释,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尝:戏:邪:瞳子:3与文段(一)中“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在文段(二)中用“”画出。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5、人语之曰”,“之”指的是_。“无此必不明”,“此”指的是_。5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与杨氏之子,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大家称赞?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五1“叶公好龙”中的“好”应读作“_”,意思是“_”。2叶公是怎么“好龙”的?请用“”画出相关语句。3从“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_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5这个故事讽刺了。A.像叶公这样喜欢像“龙”而现实

6、中并不存在的东西的人B.像叶公这样胆小如鼠的人C.像叶公这样心口不一,嘴上说喜欢某事物,但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6.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节选)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注释)大抵:大概。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云:

7、说。见:同“现”。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几案(_)不可倒一字(_)牵强暗记(_)2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_(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_(3)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_3短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读书要先_,在此基础上进行_,这样才能有所得。4读书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_5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请用“_”画出来。6多读的好处有哪些?请你根据短文归纳出两点。_7.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

8、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鬻(y):卖。陷:刺破。或:有的人。弗: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吾矛之利_(2)其人弗能应也 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_”的句子。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8. 课内阅读。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薰以桂椒,()以珠玉,饰以玫瑰,()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1这则寓言的题目是“_”,作者是_。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薰以桂椒薰:_饰以玫瑰 玫瑰:_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椟:_4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_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

9、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释):牖(yu):窗户。施(y):延伸。还(xun):掉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施尾于堂(_)(2)叶公子高好龙(_)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凿以写龙(凭借)B.叶公见之(代“龙”)C.施尾于堂(对于)D.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而且)3古代“走”即“跑”的意思。请你举出三个带“走”字其含义也是“跑”的意思的成语。(_)(_)(_)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_5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

10、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_10.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是什么?_3“人问之”,你认为别人问王戎的会是什么问题呢?_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5文中王戎从道边李树多子推断出这个李子树上结的果子是苦的,你在生活中观察过什么现象?又得出了什么推理?_11.

11、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A.归还B.逃跑C.回家D.归类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A.没睡好觉B.拔苗累的C.生病D.锄草累的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A.禾苗要长得快,就得往上拔一下。B.要“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欲速则反为害”。C.拔禾苗一次不能太多,否则太累。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