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国学计划及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456927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国学计划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一年级国学计划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一年级国学计划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一年级国学计划及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一年级国学计划及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国学计划及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国学计划及教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 学 课 教 学 计 划班级 一年级 教师 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以及简单易懂的古诗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 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2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 感。3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背诵、记忆。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难点懂得其中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学方法讲授、诵读教学进度内容周次内容周次三字经1-4句1学习古诗1三字经5-8句2学习古诗2三字经9-12句3学习古诗3三字经13-16句4学习古诗4三字经17-21句5学习古诗5三字经22-25句6学习古诗6三字经28-29句7

2、学习古诗7三字经30-33句8学习古诗8三字经34-48句9学习古诗9三字经49-51句10学习古诗10国 学 课 教 案班级 教师 第(9)周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教学目标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

3、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讲黄香的故事)分享同学们的感受二、学文晓理:提问: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引入:感恩。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三、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4、。国 学 课 教 案班级 教师 第(10)周教学内容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教学方法讲故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二、学文晓理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讲解这几

5、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

6、样做呢? 3、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4、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5、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6、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7、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8、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不抢先,能让人,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国 学 课 教 案班级 教师 第(1)周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学

7、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知道这几句的意思。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背过“三字经”? 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二、学文晓理: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来就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提问:你知道是以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四、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试着用完整的话

8、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国 学 课 教 案班级 教师 第(2)周教学内容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三字经”?(指名背诵) 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二、学文晓理:原文: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如果对孩子不严加教育,孩子善良的禀性就会改变。教诲一个人按照本性发展放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始终不懈。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

9、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四、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试着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国 学 课 教 案班级 教师 第(3)周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三字经”?(指名背诵) 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二、学文晓理: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

10、生气的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告诫孟子只有日积月累的学习,方有进益。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讲故事孟母三迁四、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试着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国 学 课 教 案班级 教师 第(4)周教学内容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三

11、字经”?(指名背诵) 你能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吗?二、学文晓理:原文: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译文:古代时候,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讲故事四、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试着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国 学 课 教 案班级 教师 第(5)周教学内容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