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事例古诗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45360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的事例古诗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说明文的事例古诗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说明文的事例古诗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说明文的事例古诗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说明文的事例古诗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的事例古诗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的事例古诗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的事例、古诗、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二)阅读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一文,完成 l519 题。(14 分) 史载:1933年2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地区突然发生里氏7. 5级地震,顷 刻间,叠溪四周峰塌坡裂,岷江三处水流受阻,水位疾升 300 余米,形成11 个 海子。其后,一个海子突然决口,沿岸村寨全被吞噬。这里的“海子”就是堰塞 湖。 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磧(qi)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 而成的湖泊。藏东南峡谷地区八宿县的然乌错(“错”,藏语“湖”的意思)是暴 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波密县的古乡错是冰川泥石流堵塞而形成的 堰塞湖,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和镜泊湖都是火山喷

2、发而形成的熔岩堰塞湖。最新的 堰塞湖则是2008年5月 12日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 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就是由许多堰塞湖所构成的,这种地质地貌也是历史上 的无数次地震自然形成的。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给人类带来了婀娜多姿的自然美 景,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灾难。稳定的堰塞湖对人类一般不会构成威胁,而丕稳 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这是因为堰塞湖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水深几乎都在 百米以上,加之堰塞湖的堵塞物会因冲刷、侵蚀、溶解而崩塌。一旦崩塌,高悬 的湖水就会奔腾而下,不要说洪水会将下游淹没,就是在水流到达之前的空气压 缩波就足以将所有的建筑物摧毁。 历史上很多堰塞湖形成后是要溃决的。堰塞湖的溃坝分为瞬时全溃、

3、瞬时 部分溃决、逐步溃决三种。相对来说,瞬时全溃危险性最大,而逐步溃决危险性 最小。因此,准确判断堰塞湖的性质非常重要。如果堆积体以石灰岩为主则相对 比较稳定,而以松散土为主相对容易溃决。只有在第一时间去堰塞湖现场,才能 较准确地了解堆积体的情况,但往往产生堰塞湖的地方都是徒步难以到达现场 的。运用我国开发的三维电子江河与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堰塞湖形成前后的情况 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大体测定堆积体的体积、水体体积、汇流面积、可能溃坝的 最大洪量及影响范围等。在此基础上,实施控制性泄洪。另外,在排险的同时, 还必须及时利用遥感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和预警,开展堰塞湖风险评估分析,预 测堰塞湖渍决时间及泛

4、滥范围,从而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根据光明日报、 “中国百科网”、 “世界科技报道网”等 相关内容编写)15第段叙述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16. 第段和第段都举了堰塞湖的例子,请分别说说两处举例的作用有什么不 同。(4 分)17. 第段中说“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联系下文,具体说说这种“不 稳定”体现在哪些地方。(2 分)18. 请说出第段画线句子中“大体”一词的表达作用。(2分)19. 阅读第段,说说如何减轻堰塞湖带来的灾害。请分4条概括,每条不超过 12字。 (4分)漫谈桂文化 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 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

5、 61 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 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 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 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 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 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 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 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 宫折桂”又成了考

6、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 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 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 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 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 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 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 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 桂

7、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 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 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 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 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 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 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16. 称我国是“桂花的故乡”,原因是。(3分)17. 第段主要说明

8、了。本段中加点词语“创”的意思是。(5分)18. 第段引用朱熹诗句的作用是;引用屈原诗句的作用是。(6分)1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 宫折桂的典故有关。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 种植桂花。20你对文末提到的专家的建议(画线部分)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 ( 5分)鸟儿为什么歌唱从玉华 英国大提琴演奏家哈里森每天都会在小树林练琴,有一天,一只夜莺突然飞来,与她的琴声合奏,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夜莺加入其中。 1924 年, BBC 录 下这些人与鸟的二重奏,在广播里

9、播放, 80 多年过去了,这段录音成为珍贵的 历史研究资料。如今,人们把自然界的鸟儿组成一个交响乐团键盘手乌鹊, 背景音乐红尾雀,鼓手啄木鸟,电吉他苍头燕雀,歌手夜莺 鸟儿为什么歌唱?它们的大脑构造如此小巧,却将如此庞大的一部分用于 音乐。让我们进入奇妙的探索之旅。 一只澳大利亚琴鸟唱歌前通常要花好几个星期搭建它的舞台一个直 径约一米的土堆。园丁雄鸟要花费数个星期建造精巧复杂如同艺术品的窝,而且 一定要用蓝色的物品来装饰爱巢,如果找不到蓝色花瓣,它会从数公里外的餐桌 上带回蓝色的塑料汤匙。这些举动,其实都是为了最美妙音乐的来临。按照达尔 文的物竞天择理论,“鸟男们”如此特殊的歌舞只有一个解释取

10、悦雌性。因 为澳大利亚的这片丛林,是个“男多女少”的卖方市场,琴鸟姑娘每年仅产卵一 枚,受荷尔蒙困扰的小伙子们竞争格外激烈。 这一学说得到了科学的印证。科学家研究了从38000只日本鹌鹑身上提取 的大脑样本,然后将其分别放在光线下接受时间长短不一的照射。他们发现,当 春天来临时,鸟儿就开始唱歌是因为春天日照时间比冬天长,在鸟类特殊的大脑 细胞与阳光的共同作用下,其体内便开始分泌荷尔蒙。它们用唱歌来吸引异性。 然而,这只是众多解释之一。另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指出,鸟儿歌唱是为 保卫自己的领地。理论上,这叫“波盖斯提假说”,这个名字出自著名的同名电 影,它讲述了一个法国士兵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通过

11、模仿许多士兵的说话声, 使得敌人相信堡垒里驻满了军团而不是只有一个人,他靠自己的力量保卫了一个 堡垒。鸟儿正是用这种方式保卫自己的领地,他们通过模仿其他生物的尖叫有效 地赶跑敌人。 还有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快乐说”:鸟儿唱歌就是为了快乐。尽管这一 观点还缺乏许多论据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计算快乐的地步。 理论越来越陷入无序,五花八门。甚至有科学家用诗歌来解释。他分析云 雀歌唱的发音、节奏、韵律,得出的结论是:这就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诗歌。结 局不难想象:这个鸟类研究学家最后真的成了诗人。 当然,人们往往更加相信拿着手术刀的科学家。在鸟儿热情的歌唱开始之 后,它的大脑被取出,在干冰中冻结,用机器将大

12、脑组织切成只有10微米厚的 切片。“一曲未终”的鸟儿换来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只有在鸟儿歌唱的时候才能 进行蛋白合成。当一只成年金丝雀学习一首新歌的时候,它大脑的顶部会出现新 的脑细胞,这跟人类 18岁开始脑细胞将一个接一个地衰老死去的古老教条全然 不同。 全世界有近 100个实验室在研究鸟类的大脑。有的实验室每年要杀死大约 2000 只鸟儿。“它低着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鸟类没有签发同意手术的 表格,所以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 去生命的那一刻。他们更愿意信奉:动物就是机器。 如今很多动物保护者质疑这种科学实验伦理。或许正如有人所说:鸟儿是 森林的喉舌,它

13、们能告诉我们的比我们所知的更多。鸟儿为何歌唱?与我们人类 歌唱的理由一样因为我们能够歌唱。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0.对于“鸟儿为什么歌唱”,文中提出了哪几种解释?(3 分)11第节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12第节中“这些举动”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2分)13. 第、节中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3分)14. “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 命的那一刻”,如果是你,会用“牺牲”还是“杀死”来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 说明理由。( 3 分)历史上的汗血宝马金点强 1969 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件威武的铜奔马,此马三足凌空,气势夺人, 郭沫若将它定名为“马

14、踏飞燕”。据考证,“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极品青铜 器物,距今约1800 年。这件铜奔马的原型,便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宝马。 我国古代,曾将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大宛马(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 亚费尔干纳盆地)。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 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贰师城见到 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 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 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

15、国。大宛国人 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汉军挑选了 3000 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余 1000 多匹。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 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从此,中原的 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 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将义和公主嫁给了宁 远(大宛)国王,宁远国王则向玄宗献了两匹“胡种马”(即“汗血宝马”),玄 宗为两马取名为“玉花骢(骢,读cong,一种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和“照 夜白”,它们还被画进了唐代名画照夜白图。 在古代,马是战争的利器。汗血宝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 在游牧民族的征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时代,汗血宝马成为蒙古大军 发动“闪电战”,横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里,汗血宝马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蕴涵着人们的理 想和幻想,被人们称之为“龙之友”和“龙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 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汗血宝马”。唐代李白有天马歌:“天马出来月氏窟, 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宋代司马光也有天马 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 汗血宝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繁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