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文)含答案Word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444995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文)含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文)含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文)含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文)含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文)含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文)含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马鞍山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文)含答案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撰稿人:黄卫 张连娣12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13读下图,从中我们可直接得到的信息包括(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BCD14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2、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15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16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

3、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17刚闭幕的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依然是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是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特别强调的是(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D建立福利社会18下图中所示的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均得益于( ) / 资本额1840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49 1952 1956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实业救国”的思潮

4、19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C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20.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

5、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现在舞台已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道格拉斯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中的结论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2下图是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抨击专制王权;叙述封建官僚家庭的衰落;挑战教会神学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C短篇抒情诗歌;文学剧本;科学游记D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思想35(24分) 2010年冬季

6、达沃斯论坛1月27日至31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召开,世界各界领袖再次聚首,探讨解决世界经济危机的办法,经济危机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严格意义上的的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间,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 摘自陈宝森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化出现的原因。(4分)并指出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2分)材料二 世界反全球化运动的部分重大事例 2002年1月31日2月5日世界经济论坛于美国纽约召开,反全球化的世界社会论坛在巴西阿雷

7、格里港召开。世界社会论坛与世界经济论坛进行远程对话。世界社会论坛是与世界经济论坛相对立的非政府组织会议。在美国那边的世界经济论坛有100多个国家参加,在巴西这边的世界社会论坛有150多个国家参加。世界社会论坛反对“由自由市场控制”的全球化,反对“新自由主义的过分做法导致的灾难、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2002年6月2627日富国峰会于加拿大举行,非洲一些国家的代表于非洲举行穷国峰会,对富国峰会进行远程抗辩。根据反全球化运动考察与分析整理材料三 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简介“减免债务”:该组织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该组织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游说西方富裕的发达国家撤销第三世界国家债务上。 “

8、关注全球化中的南方”:该组织主要是由泰国的一些智囊人士组成的,这些智囊人士经常开展一些极具争议的全球问题研究。该组织主要强调亚洲地区、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悬殊。 “救助平民的金融业务征税联合会”:这是一个以巴黎为基地的组织,主张要发展中国家向投机活动收取05的税项,以减慢资金的大量流入或流出。该组织已经替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筹集到1000亿美元的款项。该组织强调自己为非暴力组织。 “全球贸易监察”:该组织是由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独立候选人奈达领导的,强调贸易协议要有责任感,并努力监察全球化对就业、社会、环境和民主的影响。 “国际地球之友”:这是一个总部位于荷兰的68个国家环保组织联盟,主

9、要游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贸易官员多注意当地的需要,并评估他们的计划对环境的影响。根据反全球化运动整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反全球化运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并分析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12分) 材料四 全球化不是一个人为的现象,它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意大利反全球化的发言人卡萨里尼在该运动开会时,也在喝可口可乐,而可口可乐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象征。他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即反全球化的浪潮在聚合全球力量。 韩震“反全球化”的陷阱(3)结合材料四

10、的观点谈谈你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6分)36(32分)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用这些方法分析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演进。完成下列问题。专题探究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8分)史料研读在1905年2月至

11、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摘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2)研读材料后,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哪些政治愿望?(2分)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6分)问题比较中新社东京(2009年)12月11日电:“日本十一日在京都著名

12、古刹清水寺公布惯例的今年的汉字评选结果,新字当选”。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世纪末的一次改革还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试简要概括上述四个历史元素的“新”之所在。(8分)综合评论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4)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

13、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6分)文综(历史)答 案12.B 13.C 14.D 15.A 16.D 17.C 18.A 19.C 20.D 21.B 22.D35.(24分)(1)原因:科技发展;通讯手段进步;两极格局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确立。(4分)本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分)(2)形式:针对性地进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召开社会论坛进行远程对话和抗辩。(4分)原因:全球化扩大了富国和穷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深了南北矛盾;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跨国公司联手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危机,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平衡;发达国家通过全球

14、化侵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侵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稳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全球化带来了不平等、不公正;发达国家推行全球化会减少本国的就业机会。 (答出4点即可得8分)(3)认识: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趋势,不能通过反对而制止;应顺应潮流,把握机遇,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改变不利条件,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3分)反全球化运动有利于认识全球化的弊端,防止它的不利影响的蔓延;促使国际社会正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并进行反思;使全球化朝着更公正、合理、透明、可控的方向行进,尤其是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趋合理。(3分)(其它合理认识亦可酌情给分)36(32分)(1)表现: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4分。符合题意要求即可)根源: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4分)(2)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2分)愿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