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内三科护理查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443610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1月内三科护理查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1月内三科护理查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1月内三科护理查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年1月内三科护理查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年1月内三科护理查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1月内三科护理查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1月内三科护理查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1月份护理业务查房查房时间:2018年01月19日14:30时查房地点:内三科办公室查房项目:后循环缺血的观察及护理主持人:张惠芳参加人员: 护理部、全院护士长、内三科全体护士一、查房目的:1、后循环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发病率高,其特点是反复发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有逐年上升趋势,并趋于年轻化,须引起重视,我们有责任做好后循环缺血的预防、治疗、健康宣教工作。2、通过这次护理查房全面学习后循环缺血的相关专科知识,以点带面,一个后循环缺血疾病代表一个神经系统的疾病,复习本系统的专科知识,提高本科室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护理技能,提高科室的整体综合素质。3、通过这次查房了解患者及家属的

2、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提高护理质量。4、学习、总结、交流后循环缺血疾病的病情观察重点和护理重点。二、查房内容:病例汇报: 责任护士黄艳妮1、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杨翠珍 床号18床 性别女 年龄 63岁 职业农民 婚姻情况 已婚 病历号 191418 家族史 无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2、病情介绍:患者自诉今晨5点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颜面麻木、恶心、呕吐,头晕呈持续性发作,伴视物旋转、视物模糊,闭眼及平卧位时可稍缓解,恶心、呕吐约5-6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

3、咖啡渣样物质,无喷射性呕吐,自觉行走不稳,稍感头部闷胀痛,无头昏、耳鸣,无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饮食呛咳,无肢体活动障碍、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凝视、大小便失禁,无晕厥、黑蒙等症状,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于2017年12月13日16:53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后循环缺血”收住院。病程中患者精神、睡眠、饮食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病程中患者精神、睡眠、饮食差,大便正常,小便次数明显减少,体重无明显改变。(1)主诉:头晕、视物旋转、颜面麻木、恶心、呕吐1天。(2)生命体征 :T:36.2、 P:78分/次、 R:22分/次 、 BP:120/80mmHg(3)阳性体征:闭目难立(Romberg

4、)征阳性。(4)辅助检查结(阳性):颈部血管彩超示: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硬化性改变伴硬斑形成;左侧椎动脉内径细。血生化示:甘油三酯2.85mmol/l 、总胆固醇6.8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37 mmol/l。3、病因病理: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PCI就是指后循环的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病因机制(1)动脉粥样硬化是PCI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PCI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动脉源性栓塞、动脉夹层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

5、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2)栓塞是PCI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3)穿支小动脉病变,有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等损害,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4、临床表现:头晕、视物旋转、颜面麻木、恶心、呕吐1天。5、治疗:(1)饮食治疗: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食物、清淡饮食、戒烟戒酒等。(2)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供血、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3)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6、护理计划:护理计划单科室内三科姓名杨翠珍年龄63岁床号18床住院号191418入院日期201

6、7-12-13入院诊断后循环缺血护理诊断/问题预期效果护理措施(理论依据)效果评价P1、舒适的改变_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有关。1、病人主诉发生头晕的次数减少,程度减轻或头晕缓解。2、病人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头晕。1、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2、保持病室安静,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3、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4、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5、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6、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

7、及次数。7、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O:20/12病人头晕已缓解。P2、舒适的改变_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1、恶心、呕吐症状减轻或消失。2、病人清洁、舒适,感到满意。1、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2、病人呕吐时,用手托住病人头部,使其增加舒适感。3、病人呕吐完毕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病人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4、遵医嘱静脉输液。5、遵医嘱使用止吐药。6、多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呕吐物的量、性质、次数等,必要时检。7、加强基础护理,满足病人需要。O:16/12病人恶心、呕吐症状消失,病人感觉舒适,感到满意。P3、有受伤的危险/与眩晕有

8、关。1、周围环境安全,病人掌握一定的防护措施。2、病人不发生受伤。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2、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3、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4、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5、将信号灯臵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6、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7、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8、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9、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O:27/12病人及家属能正常采取防护措施,周围环境安全,病人未发生跌倒

9、等意外。P4、焦虑/与对疾病的预后担扰、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环境改变等有关。1、病人能叙述焦虑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2、焦虑程度减轻。3、焦虑心理消失。1、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2、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以及同病室的病友,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3、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4、多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的合作,给予病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消除病人因住院使家庭负担加重所形成的内疚感。5、说话的速度要慢,语调要平静,尽量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满足病人的需要。6、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7、必要时遵

10、医嘱使用抗焦虑的药物。O:17/12 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P5、知识缺乏/缺乏后循环缺血的防治知识患者及家属能说出后循环缺血的防治知识。1、详细告知本病的病因、常见症状、预防、治疗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2、病人了解本病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3、出院后应注意居室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并要持之以恒的坚持锻炼身体。4、严格按照出院后医嘱用药预后复发,平日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忌辛 辣、烟酒等,定期来院进行复查,复查血糖、血压、血脂等,以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5、如有不适立即就诊,如发现眩晕、步态不稳、血压升高、肢体麻木

11、无力、言语模糊或失语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告知病人改变姿势时动作宜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O:27/12 患者及家属能说出后循环缺血的病因、预防等相关知识。7、 健康教育: 告诉患者及家属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的重要性,阐明干预危险因素和积极治疗病因的重要性。以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为宜,戒烟、限酒。坚持锻炼身体,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操劳,经常发作的人不要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及单独外出,以防疾病发作时突然跌倒。定期到医院复查,如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视力障碍等,应及时就医。8、出院随访 1月3日患者出院后一周电话随访,患者自诉无头晕、头昏、恶心等不适,嘱患者按医

12、嘱服药,定期复查。三、相关知识回顾: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脑血管的组成及功能、脑脊液的作用和循环、病因及发病机制、何谓“三高”及如何预防、临床表现、意识和肌力的判断、病情观察重点及护理要点、饮食的重要性和饮食种类、辅助检查、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常见并发症及如何预防、后循环缺血与美尼尔氏综合征的区别、健康宣教、出院指导。(一)杨雷霞护士回答: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其中脑由大脑、小脑、间脑、脑干四部分组成。功能包括: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

13、动的部位。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2、脑血管的组成及功能 脑血管由脑动脉和脑静脉组成。(1)脑动脉:颈内动脉系统:起自颈总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颈后,分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主要供应大脑半球的前三分之二和部分间脑。椎基底动脉系统:起自锁骨下动脉,经枕骨大孔入颅后合并成基底动脉,最后形成两条大脑后动脉。主要供应脑干、小脑间脑后部和大脑半球的后三分之一。大脑动脉环:由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前支通动脉,后支通动脉吻合形成。当动脉环处发育不良或阻断时,可通过血液重新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起代偿作用,以维持脑的血

14、液供应。 脑静脉:静脉壁薄而无瓣膜,不与动脉伴行,收集大脑、小脑、脑干的静脉血,如大脑内静脉,大脑外静脉. (二)洪粹护士回答:1、脑脊液的产生、作用 脑脊液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震荡损伤;调节颅内压力;提供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物质并运出其代谢产物;调节碱贮量,保持中枢神经系统pH在7.317.34;通过转运生物胺类物质,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2、脑脊液的循环 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再汇入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左右横窦左右乙状窦颈内静脉。(三)董红霞护士

15、回答:1、病因及发病机制(1)动脉粥样硬化是PCI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PCI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动脉源性栓塞、动脉夹层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2)栓塞是PCI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3)穿支小动脉病变,有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等损害,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2、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遗传背景、家族史,可干预危险因素有生活方式(饮食、吸烟、缺乏活动等)、肥胖及多种血管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LA病史、颈动脉病及周围血管病。(四)杨艳才护士回答:1、何谓“三高”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2、如何预防“三高”高血压的预防: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大喜大悲。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每天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低盐低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