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建思路3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442609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建思路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建思路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建思路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建思路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建思路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建思路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建思路3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建思路3篇 第一篇 1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队伍不稳,素质不高 在2021年的事业单位综合改革中,农技推广系统的队伍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各单位的农技站人员编制都基本配备到位,但是在目前的农技队伍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农技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比较普遍,占有农技编制而不在岗或在其他岗的有很多,他们大都从事政府安排的其他事情,有些事与农技推广根本无关,真正从事农技推广的很少;另一方面,目前的农技队伍中,有部分人是退伍转业的,有部分人是通过国家事业单位考试考进来的,他们当中很少有人是正规的农学院校的毕业生

2、,甚至有部分人以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农技推广工作,这些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他们不是自己主动愿意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的,他们本身就缺乏从事农技推广的动力,进而造成了农技推广队伍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对现代农业新技术不熟悉、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等问题1-4,很难满足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 1.2培训错位,作用有限 目前,有很多家庭都接受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但在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中,存在4个错位问题:一是培训主体错位。在目前接受农技培训的农户中,有很多农民是在购买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资商品时自己向农资供应商咨询的,逐利是商人的本性,因此通过农资供应商的农技培训,作用可想而知,这家有这种产品,就说这

3、种方法好,那家有那种产品,就说那个方法行。在这里,笔者更想把此种培训称为宣传,是商家的一种销售策略。其实,真正的农技培训应该是公益性的,其培训主体应当是各级政府。二是认识错位。当前参加农技培训的培训方,大都存在认识不到位、走过场应付的想法,上面要求规范,但到具体的实施时,动作变形。三是方式错位。真正的农技培训,专业人员应该深入到农户,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但是实际的农技培训大部分却是在会议室里进行。四是内容错位。目前,大多数农技培训的内容都是固定的,培训人员也是照本宣读,很少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用技术,从而达不到实际的效果。 1.3职能不清,公益缺失 农技推广机构应是公益性服务机构,

4、但是目前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有2种:一种是专门的推广机构,包括各级的区域中心站,他们的体制是人、才、物三权归上级垂直部门管理,而他们大部分人在从事经营,忙赚钱。另一种是各乡镇的农业办公室,他们的人、才、物三权归乡镇人民政府,他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上,导致推广人员无法专心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其工作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技推广上,履行公益性职能少,而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经营性服务和党政中心工作上,导致农技推广职能严重缺位。 1.4经费不足 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既然是公益,就应由政府主导,就要有投入。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乡镇的财政经费都不足,作为基层政府,花出去的钱,

5、应该是立即就有回报的,而对于纯公益性的农技推广,回报周期长,效益不明显,因此政府根本就不愿花钱。每年财政预算中的农业支出,90%以上是农技工作人员的工资,真正用在农技推广上的经费很少,这就造成了农技人员拿着工资,但因没钱,而不能正常从事工作,整天显得无所事事。这种由于经费短缺造成推广机构运作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2原因分析 2.1领导重视不够 目前,中央是很重视农业工作的,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很能说明此问题,但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变了型,上级的文件成了在会议室中学习的材料而不去执行。因此,由于政府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使得乡镇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不

6、高,不安心、不尽心、不热心现象普遍。 2.2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差 “远看像讨饭,近看农技站”,曾经这句话成了乡镇农技站的真实写照。由于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造成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有的连基本的办公条件都没有,尽管目前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的逐渐加大,情况有所好转,但总体上条件还算差的,因而农技队伍中既留不住人才,又引进不了人才,造成农技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 2.3农技推广的方式不对 目前,在农村留守的人员大部分是“38、61、99”人员,即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大都不把农业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农业对他们来说仅仅是副业;加之他们知识水平低,很难吸收新知识,接受新技术,非常需要有人

7、下乡进行现场示范。但是农技推广机构没能准确把握农民的特征,而是按照自己的思维为农民选择推广方式。农技推广机构对农民进行培训,大都是通过办培训班,聘请专家演讲,这种方式虽然正规却不适合农民,农民们要的是实际的做法,专家们一般讲的是理论,理论和实际是有差距的,而且该种培训是针对大户的,一般的散户都接受不到这种服务,这就造成了推广效果的不理想。 2.4定位不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工作在乡镇政府职能中处于什么地位,是作为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还是作为一项次要工作,这是事关乡镇农技推广工作能否落实的关键。目前,大部分乡镇在认识上并不完全到位,对农业工作的定位不准,不能正确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以至于没有

8、真正把农业工作当作中心工作。 2.5投入不足 农技推广机构主要面向“三农”,但政府公共财政使用方向还不能完全惠及到乡镇的农技推广机构。即使惠及到了,由于部分县市的财政比较困难,也没有把政府拨付的财政资金完全运用到农技推广上来。 2.6规模种植少,示范效应不明显 目前的农业种植,大多还是一家一户的小范围操作,规模小,每家每户的想法又不同,行动不能统一,在客观上给农技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3建议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笔者深刻体会到。领导的重视是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上级要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确保让基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真正重视农技推广工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9、要把农技推广工作纳入到民生工程中,纳入到基层政府的政绩考核中,通过考核,农技推广达不到要求的,应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 3.2加强队伍建设 人才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主动性因素,要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对于老员工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使其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同时定期招聘大专及以上院校毕业生,吸收各类人才,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注入新生力量。 3.3改变农技推广方式 农民素质高低不同,千篇一律的推广方式,必定会影响推广效果,必须因地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向多样化发展,把农技推广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深入基层与农民群众的直

10、接接触上,通过个别指导、试验示范、村民组等小范围培训会、具体案例介绍等方式,向群众传达他们感兴趣的实用技术,比如目前在全省开展的“万名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就是农技推广工作中比较切实可行的方式,这项工作强调的正是农技人员与群众的无缝对接,保证了技术传导过程中的不变形。在技术培训的同时,农技人员还要向农户提供产前信息和产后的产品销售信息,使得农户能够接受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 3.4明确定位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目前在基层乡镇中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又不能很好地执行,因此要把农业工作定位到乡镇的中心工作上来,并作为考核乡镇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界定乡镇事

11、业单位的属性和职能,明确把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定性为服务“三农”的公益性质,并明确承担的职能和业务范围。 3.5强化责任 没有责任心,是做不好工作的,在农技推广中,一是明确工作职责,明确主管农业工作的有关部门、乡镇政府、乡镇农技推广机构3个不同层次在农技推广和服务“三农”工作中的具体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明确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责任,着重把握好岗位设置关、资格认定关、责任确定关。二是加强责任意识,是领导的责任就应由领导承担,是工作人员责任的就要由工作人员承担。三是加强责任追究,对于没有履行好本职工作的,应有相应的惩罚制度作保证。 3.6增加政府的专项经费投入 投资经费少已经成为制约农业技

12、术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必须畅通农技推广经费渠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工作和技术条件,加快对原有设备的维护更新,提高服务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各级政府应确保对农业科技推广的经费投入,并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3.7改善农技推广条件 一是加强资金投入,改善农技推广人员的办公条件。二是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本身的培训,使他们拥有过硬的技术条件。三是改善农技推广人员的政治待遇,对于一些单纯从事纯公益的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取得显著成绩的,不仅经济上要给予奖励,更要从政治上给予关心,打破事业身份和公务员的限制,优先给予提拔重用。 3.8努力

13、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经营方式,已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更严重阻碍了农技推广工作中的速度和效果。因此,应努力推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首先要从制度上保证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流转,鼓励土地向承包大户甚至是农业龙头企业集中,成立专门的土地流转机构,成为从事农业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专门服务机构。 4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在农技推广中,要真正做到政府主导、群众参与、行为规范、制度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真正地服务于民,科技成果为民所用,最后达到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

14、目的。 一、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推广体系断层,技术服务难以到位。近些年,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但是,要想把这些新的技术真正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让农业经营者受益,研究出新的技术只是第一步,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技术推广出去,让农业生产的经营者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及其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就目前的推广体系而言,存在着推广体系断层,没有专业的机构负责技术的一线推广工作,至使有很多新的技术农业生产者不知道,不了解,农业科研机构研究出了好的技术,下面却没有相应的体系将这种技术向农业产业者宣传,在技术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又不知道向何人请教,没有专业的人员

15、负责技术的推广与指导工作,出现技术出了,没有管的现象,这就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或者说没有开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好的开头。 .行政指令推广,服务对象难以接受。有部分地区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使用强制式的行政指令推广,其相关部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技术的推广主要是基于对技术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推广这种技术是“万无一失”,信心十足的有着百分之百的把握能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这样就单方面决定采取下硬性指令的方法。其实,这种做法是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的“一厢情愿”,而农户由于对技术的不了解,对技术推广前景的担忧,对于这种做法是很难接受的,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即使是技术得到了推广,但农户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农户是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单位,他们的积极性如果偏低的话,技术就不能得到最好效果的推广,也就很难从技术推广中产生经济效益,这样做,不但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反而还会让农户对新技术产生怀疑。 .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学技术难以普及。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农业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既然称之为“技术”,共就有与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不同的情况,就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而这些科技方面的东西,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很难理解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但要有相应的文化素质,还要有一定的思想觉悟,也就有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