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43913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性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实践性、归纳总结性和综合性的教案环节,是学生进一步 学习、掌握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 必不可少的教案过程。现代工业要求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应是一名工艺师,还应当具备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设备和生产 线的选型配套及工程设计能力。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后 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打下基础。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 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和正确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工程设计的基

2、本内容,掌握 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2 )在设计中要体现兼顾技术上的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注意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树 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严谨、求实和科学的工作作风。(3) 正确查阅文献资料和选用计算公式,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4) 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三、设计题目题目I :在生产过程中需将 3000kg/h的某种油(在90C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 ; 导热系数为 0.140W/mC ;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 0.000172m

3、2 :c /W )从140 C冷却至40C, 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C,出口温度为45 C。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题目n :在生产过程中需将 5000kg/h的某种油(在90 C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 C; 导热系数为 0.140W/mC ;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 0.000172m2 C /W )从140 C冷却至40C, 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C,出口温度为45 C。设计一列管式换热

4、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题目川:在生产过程中需将 7000kg/h的某种油(在90C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 C; 导热系数为 0.140W/mC;粘度为0.000715Pa s;污垢热阻为 0.000172m2 C/W)从140C冷却至40C, 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C,出口温度为45 C。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四、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与进度1 搜集资料、阅读教材,拟定设计技术方案(0.3周)2 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参数选定及其计算)(0.7周)1

5、)试算与初选换热器规格2)校核总传热系数K3)校核管、壳程压降3换热器结构设计(设备的主要结构设计及其尺寸的确定等)(0.5周)1)管板设计2)壳体直径及壳体壁厚的确定3)管板与壳体的连接4)管子与管板的连接5)管箱设计6)管程分程与折流板设计7)接管设计8)支坐设计9)附件设计(密封圈、排气管、排液管等)4绘制设备装配图(包括设备的各类尺寸、技术特性表等,用1号图纸绘制)(0.5周)5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概述或引言、设计技术方案的说明和论证、设计计算与说明、对设计中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设计结果汇总、参考文献目录、归纳总结及感想等。)(0.5周)五、课程设计方法与步骤1

6、、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和本指导书所列示例,了解题目相关的工艺与设备的知识,熟悉工 艺设计、计算和设备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2、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生产任务和操作条件,进行工艺设计及计算;3、根据工艺设计及计算的结果,进行设备结构设计;4、以工艺设计及计算为基础,结合设备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设备装配图;5、编写设计说明书对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书面归纳总结,设计说明书应当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 表表达设计思想、计算过程和设计结果。六、成绩评定规范学习态度20分,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30分,论文(计算书、图纸)撰写质量50分,详见以下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评定时可从设计过程情况,提交的设计资料,答辩

7、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工程分值优秀(100 x 90)良好(90x 80)中等(80x 70)及格(70x 60)不及格(x60)评分学习态度20学习态度认真, 工作作风严谨, 严格遵守教案纪 律,保证设计按 进度要求进行, 能圆满完成设计 任务。学习态度好,工 作作风认真,遵 守教案纪律,能 按期圆满完成设 计任务。学习态度尚好, 遵守教案纪律较 好,能按设计作 息时间作业,能 较好地按期完成 各项工作。学习态度尚可,能 遵守教案纪律,能 按期完成任务,完 成的质量一般。学习态度马虎, 纪律涣散,工作 作风不严谨,不 能按设计作息时 间作业,不能按 期完成任务或完 成质量差技

8、术 水平 与实 际能 力30技术路线正确, 论证合理充分, 能把文献报道的 新技术应用于设 计中,引用数据 准确,计算正确。技术路线正确, 论证较合理、较 充分,能把文献 报道的新技术应 用于设计中,引 用数据准确,计 算正确。技术路线正确, 论证较合理、较 充分,能把文献 报道的新技术应 用于设计中,引 用数据较准确, 计算基本正确。技术路线基本正 确,论证较合理、 较充分,引用数据 较准确,计算基本 正确。技术路线不正 确,论证不合理、 不充分,引用数 据不准确,计算 不正确。论文 (计算 书、图 纸)撰 写质 量50设计说明书写作 结构严谨、合理, 逻辑性强,层次 清晰,语言准确, 文字

9、流畅,书写 工整或用计算机 打印成文。图纸 规范。设计说明书写作 结构合理,逻辑 性较强,层次分 明,语言准确, 文字流畅,书写 工整或用计算机 打印成文。图纸 规范。设计说明书写作 结构较合理,层 次较分明,文理 较通顺,书写较 工整或计算机打 印成文。图纸较 规范。设计说明书写作 结构基本合理,逻 辑基本清楚,文字 尚通顺,书写较工 整,图纸基本规 范。设计说明书写作 内容空泛,结构 混乱,文字表达 不清,错别字较 多,达不到规范 化要求。图纸不 规范。七、成绩评定方法1学生提交作业时进行验收和单独答辩,时间为510分钟。2、根据作业质量、作业期间指导答疑和提交作业时答辩的情况,初步评定课

10、程设计成绩等级。3、课程设计成绩按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的内容完整性、设计计算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及完成质量; 作业进度和工作态度、掌握本课程相关知识的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完成设计的能力进行综合 评分。八、参考文献1.食品工程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出版社3.食品机械学下册四川教育出版社4.换热器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5.压力容器手册劳动人事出版社6.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7.化工管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设备设计全书化工容器化学工业出版社9.换热器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九、参考文献摘录与设计计算示例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与计算例例题:用原油将某回流液从 1

11、94C冷却到101.8 C,回流液走管程,流量为76.8m3/h,原油最初温度为53.7C, 经换热后升温至122.1 C,要求管、壳程压降不大于0.152Mpa,试设计选择合适的列管式换热器。解:本题为两流体无相变的传热。1. 试算与初选换热器规格(1)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和物性 原油粘度很大,其定性温度可按以下经验式计算,即:tm=0 4t h+0.6tc式中:th流体进、出口温度中较高的温度,C;tc流体进、出口温度中较低的温度,C故:原油 tm=0.4 X 122.1+0.6X 53.7=81 C ;回流液 Tm= (th+tc) /2= (194+101.8) /2=147.9 C 根

12、据两流体的定性温度,查得各流体的物性参数列表如下:流体定性温度(C)密度(pkg/m3)粘度Kcp)比热(cp,kJ/kg C)导热系数(入W/m C )原油817986.272.20.131回流液147.97010.5092.890.151(2) 计算热负荷Q,按回流液计算:76 8701Q WhCph (T1 T2)2.89 103 (194 101.8) 3.985 106Wp3600由热量衡算式,可求原油的流量为:WcQCpc(t21)3.985 1062.2 103 (122.1 53.7)26.5 kg/s(3)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Atm (暂按单壳程、多管程计算)tm(19

13、4 122.1)(101.8 53.7),194 122.1In101.8 53.759.2 CT1T2t2 h194 101.8122.153.71.35上2 hT1t1122.1 53.719453.70.49由R和P查单壳程、多管程的 Pa图得: 双壳程、多管程的 P a图得:(j)At=0.92,故:柚=0.6550 C,温差应力较大,需考虑热补偿问题,故选择两台单壳程浮头式换壳径D公称压强Pg管子排列管子中心距t公称面积S0管程数Np管数n折流板间距h600 mm16 atm正三角形25 mm130 m24368300 mm管长L管径d0壳程流通面积A0=hD(1 d0/t)管程流通

14、面积Ai6 me 19X 20.0414 m20.0162 m2热器串联操作。由管壳式换热器系列规范,根据初步计算的传热面积S,选取换热器规格尺寸为:两台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So=2 ndo(L 2b)n=2 X 3.14 X 0.019 X (6 0.1) X 368=259 m2式中:b管板厚度,取 b=50 mm=0.05 m采用此传热面积的换热器所需的总传热系数为:K。S0tm3.985 106259 54.52 0282 W/m C2. 校核总传热系数K(1)管程传热系数a的计算Reduu而 dj d219 22 15mm 0.015mUjVAi76.80.01621.32m/sPriReiCpU0.0151.32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