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JT---后视镜技术条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43694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C-JT---后视镜技术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QCC-JT---后视镜技术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QCC-JT---后视镜技术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QCC-JT---后视镜技术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QCC-JT---后视镜技术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C-JT---后视镜技术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C-JT---后视镜技术条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股份 发布2008-12-01实施2008-08-22发布后视镜技术条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Rearview MirrorQ/CC JT0472008代替Q/CC JT047-2007Q/CCxxxxx汽车股份企业标准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技术要求(反射式后视镜)35 安装要求及视野46 检验规则7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98 质量保证9前 言本标准是对Q/CC JT047-2007后视镜技术条件的修订。本标准根据GB 15084-2006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及QC/T 531-2001汽车后视镜修改,并

2、参考了ECE R46 的相关法规。本标准与Q/CC JT047-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订了“3 术语和定义”中,后视镜、内后视镜、外后视镜、监视后视镜根据GB 15084-2006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重新定义;增加了反射率可变后视镜(防眩后视镜)定义;修订了“4.5 撞击及弯曲试验”直接引用GB 15084-2006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中第6条试验规定;为适应出口要求及考虑我公司主要为小型车,将GB 15084-2006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6.1.1、6.2.2.6.2.3、7.2.2.6、7.3.6、7.3.7中“1800 mm”参照ECE R46法规改为“

3、2000 mm”; 将后视镜安装数量表内容参照欧盟标准具体化,不在体现具体条款;视野部分国标与欧盟标准有差别,本标准直接引用ECE R46法规中15.2.4视野要求;ECE R46法规规定了前视镜的安装要求和性能要求,还有视野要求、曲率半径要求,考虑主要针対大于7.5吨以上N2类及N3类车,故本标准没有体现;关于曲率半径,GB 15084-2006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规定类后视镜为1800 mm,类和类后视镜为400 mm,而ECE R46法规规定类后视镜为1200 mm,类和类后视镜为300 mm,本技术条件参照国标GB 15084-2006执行;增加了“4.12 除反射镜式后视镜外

4、的其它后视装置”的规定;增加了“8 质量保证”。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CC JT047-2007。本标准由长城汽车股份技术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长城汽车股份技术研究院产品技术部归口。本标准由长城汽车股份技术研究院开发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保山、张志龙。后视镜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后视镜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安装要求及视野、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质量保证。本标准适用于长城汽车系列车型后视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

5、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条件。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5084-2006 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QC/T 531-2001 汽车后视镜ECE R46 汽车后视镜及安装后视镜的汽车认证的统一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后视镜rear-view mirror一种能在规定的视野内,映出汽车后方和侧面清晰图象的装置(但不包括潜望镜这类复杂的光学系统)。内后视镜interior rear-view mirror满足规定的视野要求,安装在车辆乘员舱内部的后视镜。外后视镜ext

6、erior rear-view mirror满足规定的视野要求,安装在车辆外部的后视镜。监视后视镜 surveillance rear-view mirror装在汽车车身外部或内部,用于监视汽车下方或周围情况的后视镜。平面镜 plane mirror反射表面为平面的镜子。凸面镜 convex mirror反射表面为球面或非球面的曲面镜。反射率可变后视镜 transformablereflectivity mirror是指夜间行驶受到尾随车辆前照灯的眩目影响时,可降低反射率的防眩后视镜。棱镜也属于此类。后视镜类别 class of rear-view mirror类:内后视镜 interior

7、rear-view mirrors。类和类:“主要的”外后视镜 main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类:“广角”外后视镜 wide-angle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类:“补盲”外后视镜 close-proximity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曲率半径r principal radius of curvature按GB 15084-2006中附录C规定的方法,在反射面上测得的曲率半径的平均值。反射面的基本曲率半径ri(或ri) principal radius of curvature on the refle

8、cting surface ri(or ri)按GB 15084-2006中附录C规定的方法,在通过反射面中心,并平行于镜子b线段和垂直于该线段方向上测得的曲率半径。b线段的确定见4.2.2.。i=1、2、3。反射面某一点的曲率半径rpi radius of curvature at one point on the reflecting surface rpi反射面的基本曲率半径ri,与ri的算术平均值。反射面中心 center of the mirror反射面可见区域的几何中心。驾驶员的眼点 drivers ocular points通过汽车制造厂确定的驾驶员设计乘坐位置中心,作一个平行于

9、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从该平面内的驾驶员座椅R点向上635mm,作垂直于该平面的一条直线段。在直线段与该平面交点的两侧各32.5mm处(总距离为65mm)作两个点,即为驾驶员的眼点。双眼总视野 ambinocular vision左右单眼视野重合而获得的总视野(见图1)。图1 双眼总视角E内后视镜;OD、OE驾驶员眼点;ID、IE单眼虚像;I左右单眼总虚像;A 左眼视角;B 右眼视角;C 双眼视角;D 左右单眼总视角。4 技术要求(反射式后视镜)4.1 一般要求4.1.1 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节方向。4.1.2 反射面必须位于后视镜的保持件内,在保持件周边上(不论何方向)所有点的曲率半径都必须

10、大于或等于2.5mm。若反射面能突出保持件,则突出部位边缘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2.5mm,而且突出部位在50N力的作用下,应能回到保持件内。该力应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水平施加到反射面相对于外壳最大凸出点上。4.1.3 对于后视镜零部件上直径或最大对角线小于12mm的固定孔或凹座的边缘,若已经过倒纯处理,则不必满足4.1.2中的曲率半径要求。4.1.4 后视镜按5.3试验后,用直径165mm的球头模型触及内后视镜可接触到的部位;用直径100mm的球头模型触及外后视镜可接触到的部位,这些可接触部位的所有零件,包括与支持件相连接的零件(不论其调节位置如何),其曲率半径不得小于2.5mm。4.1.5

11、 将后视镜连接到汽车上的连接件应按下述方法设计:即以保证后视镜顺着撞击方向偏转的转动轴或旋转中心,或者两者之一为轴线,作一半径为50mm的圆柱体,该圆柱体至少应切到连接件所连接的表面部分。4.1.6 若4.1.2和4.1.3中所涉及的零件是用不大于肖氏硬度为A60的材料制成,则可不按上述要求。4.1.7 若后视镜上的零件是用小于肖氏硬度为A50的材料制成,并安装在刚性支持件上,则4.1.2和4.1.3的要求只适用于该支持件。4.2 后视镜的尺寸要求4.2.1 内后视镜最小尺寸(类)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一个矩形,该矩形的高度为40mm,底边长为a。a尺寸的计算方法如下:.(1)式中:a 矩形的

12、底边长度,mm;r 内后视镜反射面的曲率半径,mm。4.2.2 外后视镜的最小尺寸(类和类)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一个高度为40mm,底边长为a的矩形,和与该矩形的高平行的b线段。a、b的计算方法见表1。表1 计算方法 单位:mm后视镜的类别适用于汽车类型abM2、M2和N2、N3200M1和N270注: 表中r为外后视镜的曲率半径,单位为mm。4.2.3 “广角”外后视镜(类)该类后视镜的反射面轮廓应形状简单,并且可提供5.5.1条中所规定的视野范围。4.2.4 “补盲”外后视镜(类)该类后视镜的反射面轮廓应形状简单,并且可提供5.5.1条中所规定的视野范围。4.3 反射面的曲率半径4.3.

13、1 后视镜的反射面必须为平面镜或球状凸面镜。4.3.2 对于类后视镜,其反射面的曲率半径r不得小于1800mm;对于和类后视镜,其反射面的曲率半径r不得小于1200mm。对于广角外来后视镜及近程外后视镜,其其反射面的曲率半径r不得小于400 mm。4.3.3 每个基本曲率半径ri,(或ri)与该曲率半径rpi之差不得大于0.15 r。4.3.4 任何一点的曲率半径rpi与r之差不得大于0.15r。4.3.5 当后视镜反射面的r值不小于3000mm时,4.3.3和4.3.4中规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25r。4.4 反射面的反射率4.4.1 反射面按5.2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的反射率数值不得小于40。若

14、后视镜有两个工作位置(白天和夜间),则当处于白天工作位置时,后视镜应能辨别出道路交通所使用的标志的颜色,则夜间工作位置的反射率不得小于4。4.4.2 后视镜即使长期暴露在恶劣的大气中并正常使用时,其反射面也应能满足4.4.1中规定反射率数值。4.5 撞击和抗弯曲性能后视镜应按GB 15084-2006中第六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撞击和抗弯曲试验。4.6 耐振性后视镜的耐振性应符合QC/T 531-2001的4.4.4的要求。4.7 耐湿性后视镜的耐湿性应符合QC/T 531-2001的4.4.5的要求。4.8 耐高低温性将后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在试样架上,放入实验装置内。内后视镜在80 、外后视镜和监视镜在70 的高温中放置1 h,在室温中放置30 min,然后在-40 的低温中放置1 h,在室温中放置30 min,实验至此为一个冷热循环,连续进行两个循环。各零部件不得产生变形、裂纹、脱落,以及其他有害变形。4.9 耐候性后视镜的耐候性应符合QC/T 531-2001的4.4.7的要求。4.10 耐腐蚀性 后视镜的耐腐蚀性应符合QC/T 531-2001的4.4.9的要求。4.11 外观要求后视镜在500 1x的照度条件下,距肉眼500 mm处,从45方向观察镜面时,镜面上不得有变形、模糊、条纹、气泡、伤痕、裂纹、夹杂等缺陷;橡胶件不应有破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