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43349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学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学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学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学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学案(含解析)古代诗歌的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区分四组易混的表达技巧:1借代与借喻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古诗常见的借代物杜康酒尺素、双鲤书

2、信干戈战争渔樵隐逸生活汗青史书吴钩宝刀、利剑类樯橹船天狼入侵的异族楼兰边疆之敌柳营军营山村隐居钟鼓馔玉权贵利禄青衫下级官吏鸟、兔时光2衬托与对比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的特点。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正确。3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

3、,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上,多是“形”“神”兼备的。4借古讽今(喻今)与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喻今)主要指作者借助历史人物或事物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典抒情主要指作者在诗句中引用古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来抒情。前者主要是指咏史诗的整体表现手法;后者主要是指具体诗句的表现手法,多是局部文字的,不一定是咏史诗才有的。微点突破一诗歌技巧

4、抒情方式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的方式。包括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2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借助自然界中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3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锦瑟。4借古讽今:也称作咏史抒怀

5、。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讽今”是目的。设问方式(1)(2017上海高考)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4)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5)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所用手法点。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析。第三步:简析表达效果评。典题演示(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6、。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答: 剖析“更待”一词意为“等到”“待到”,由此可知,此句为想象之景,想象了一派清幽闲逸的景色。“秋风斜月钓舟归”是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区别于其他诗词的直抒胸臆式作结。同时情景交融,“闲适”之情与“清幽”之景相融合,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答案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

7、含蓄深长。(任选一种即可)【白话诗歌】太湖恬亭临近清溪,周围绿阴环绕;清溪两岸高低错落,溪水缓缓流入青山。夕阳西下,独自伫立于断桥之上;俯看,有树影倒映于水中,仰观,有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清雅游赏才感到心中没有牵累;安静地待着,忘记了世俗生活中的各种巧诈之念?待到夜深时候,还要在此地流连不去;然后在秋风拂面、斜月挂上天空时,划着钓鱼的小船驶归。即学即练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摧藏:收敛,隐

8、藏。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解析通过诗题和诗中所写形象(“凤凰”),可知诗歌整体上是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对象凤凰的生活习性(“饮醴泉”“栖山冈”“高鸣”等)及其遭际(“适逢商风起”“处非位”)的分析揣摩,可知其寄寓了诗人的悲伤、苦闷的情怀。【白话诗歌】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恰好遇

9、到萧瑟的秋风吹起,它把自己的羽翼收敛起来。凤凰鸟一离开林中就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回来啊。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尾联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解析前六句重写夜景,有“月”“露”“星”“萤”“鸟”等景,借景抒情;后两句以“空悲”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白话诗歌】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

10、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星星既稀疏而又似有若无。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正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这一夜思考着千桩万桩的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呢?彻夜难眠啊,只能枉自悲叹如此良夜慢慢逝去!3(2018九江一中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原斫五弦琴。注孤桐:桐木为造琴上好的材料,后世以“孤桐”为琴的代称。五弦琴: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

11、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诗风质朴,生动描绘了梧桐深深扎根于大地,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的雄姿。B此诗并没有采用传统律诗的“起、承、转、合”的一般结构,而是采用前三联描写,最后一联抒情的方式,这使得诗文结构简单明了,意脉清楚。C诗歌采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盛夏时节的梧桐虚心扎实形象的赞美之情,与贺知章的咏柳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充满了正气,具有正气磅礴的气象,但字里行间却隐隐表现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的孤寂落寞的心情,诗题表现得尤为明显。答案D解析D“字里行间却隐

12、隐表现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的孤寂落寞的心情,诗题表现得尤为明显”分析错误,这首诗,诗人借物言志,表明了立志改革的决心。以形象的孤桐自喻,表现了诗人孤高刚直的性格,令人赞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并没有表现“孤寂落寞的心情”。(2)简要分析“明时思解愠,原斫五弦琴”一联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情感。答: 答案抒情方法:托物言志,用典抒怀。情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情怀。最后两句写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解析结合诗下面的注释,可知本联诗人运用帝舜弹五弦琴为百姓解愠的典故,写孤桐在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其实这里诗人是

13、借孤桐自况,表示愿意像孤桐一样为解除老百姓的疾苦而献身,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白话诗歌】梧桐树天生就长得茂盛繁密,巍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穿越云霄,正直不屈,志存高远,这是善于从大地汲取养分和力量。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高唱那样);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微点突破二诗歌技巧描写手法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描写从对象上看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要求选取典型景物,讲究描写角度,这些角度有:时间角度,如晨昏、冬夏、古今等;空间角度,如远与近

14、、内与外、高与低等;感觉角度,如视觉与听觉结合(视听结合),嗅觉、味觉与触觉等。景物描写还讲究手法,这些手法有: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设问方式(1)(2016天津高考)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请简要赏析某句。(4)请分析这首诗的动静结合(或其他指定的描写手法)的手法。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的效果。典题演示(2015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