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43127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元?展开讨论。由于是求4个0.2是多少?,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列出算式是没有问题

2、的。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对整数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而小数乘法的意义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对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具备的。对于0.24等于多少的计算方法,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写成0.2+0.2+0.2+0.2的连加算式,小数加法学生已经学过,计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元、角、分来计算,即0.2元=2角、再写成24=8

3、角=0.8元。这也没有多大问题。利用几何模型来计算,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涂出4个0.2,然后再看一看涂了多少。也比较好理解。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对学习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教材中情境图,学生学习兴趣一定会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教材中商店购物的情境图,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从图.看到了什么?”学生以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图上的信息。接着教师再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多让学生提一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提问,对于有助于本课的问题教师要板书。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列出算式。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一个一个 来解决。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

4、式。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学生列出算式, 2、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3、试一试 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求出来了,现在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同学能不能帮助解决?每千克苹果3元,2千克多少元?1.5千克呢?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已知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求1.5千克多少元也要用乘法计算。那么怎样计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在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全班交流。 三、解释应用。 1、在前面的情境中学生独立解决“练一练”第一题。 2、“练一练”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涂一涂,根

5、据涂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全班进行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 2、资源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小黑板等。 3、评价方式:激励性语言、自评、对照学习目标评价、教师评价等。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结果,书上的方法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第四种方法,他的方法是:老师我先把小数中的数当成整数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等到一个整数积,由于算式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也应该有一位小数。我感到算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思维非常有益。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

6、意义。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2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 练习本 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 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

7、、 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

8、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 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 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 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 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

9、点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562+56 78478 16

10、8 174 10010053 2.复习题: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课件演示) (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系点,设计了复习题,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

11、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

12、键句确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止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第2、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

13、系。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2题 七、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模板4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

14、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