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全程总复习一轮课时训练+综合训练大全:第三部分 3-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431241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地理全程总复习一轮课时训练+综合训练大全:第三部分 3-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地理全程总复习一轮课时训练+综合训练大全:第三部分 3-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地理全程总复习一轮课时训练+综合训练大全:第三部分 3-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地理全程总复习一轮课时训练+综合训练大全:第三部分 3-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地理全程总复习一轮课时训练+综合训练大全:第三部分 3-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地理全程总复习一轮课时训练+综合训练大全:第三部分 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地理全程总复习一轮课时训练+综合训练大全:第三部分 3-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第3单元 考点2一、单项选择题(2009河北调研)2008年10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明确指出,规划两期内要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据此完成12题。1我国耕地退化严重。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所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东北平原B荒漠化华北平原C次生盐碱化南方低山丘陵D石漠化黄土高原2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A土壤肥力得以恢复B耕地面积增加C粮食产量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解析】华北平原盐碱化严重,南方低丘陵地区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答案】1.A2.D(2009湖南六校联考)阅读以下材料,完成34题。具有明

2、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主要是指由土地过度利用或水资源匮乏等原因造成的介于沙化与非沙化土地之间的一种退化土地。2005年我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为31.86平方千米,其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如下图所示。3防治土地沙漠化需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干旱地区沙漠边缘的绿洲,适宜的措施是()A大力种植以乔木为主的植被,以防风固沙B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C在缓坡地带,大力修建梯田D采取人工措施,增加冰川积雪的融化量【解析】沙漠边缘的绿洲水资源短缺,应注重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答案】B4读图判断,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及其比重约是()A耕地92%B

3、草地68%C耕地23% D草地78%【解析】从图可读出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的类型及其比重分别是草地约68%,耕地约23%,其他用地约9%。主要类型即为草地。【答案】B(2009黑龙江哈九中)采用小流域为单位的整体模型试验,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规划的合理性。据下表数据完成56题。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植被覆盖率(%)降水量(mm/30min)径流产生量(mm/30min)入渗量(mm/30min)产沙总量(g)减流效益(%)减沙效益(%)100609.7750.230.8580.7899.3856020.4639.541.5259.7598.77706027.3132

4、.694.3446.2796.48606038.2421.7624.1124.7780.41406041.9118.0957.2917.5353.45206042.4417.5688.7516.5127.8906050.839.17123.0700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B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C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D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解析】依据表格数据,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减小,产沙量增大。【答案】C6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

5、土地生产力B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解析】轮荒耕作会加重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植树造林是生物措施。【答案】B(2008甘肃武威)读下面“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完成79题。7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C由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解析】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发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有较多的水源,农牧活动多导致对周围植被破坏

6、严重,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A项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进而能引起地面沉降,与题意不符。B、C选项明显错误。【答案】D8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A地表反射率下降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解析】绿洲地区,由于有植被而使地表反射率较低;植物枯萎后变为有机质,使土壤肥力提高,则生物的生产能力得以提高;植被破坏后蒸发更旺盛,使原来较多的地下水被蒸发导致土壤盐碱度上升;所以在绿洲地区若发现土壤盐碱度上升则说明绿洲开始出现萎缩。【答案】C9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

7、以消除贫困为核心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解析】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地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尽可能地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答案】B(2008山西吕梁)黄土源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完成1011题。10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甲地打坝於地乙处整修梯田丙处修建水库丁处平整土地ABCD【解析】图中甲地是沟谷,可以采用打坝淤地的方式;乙地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为塬地,应平整土地;丁为陡坡,应种植植被护坡。【答

8、案】A11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能变为()Aa BbC1020米等高线 D1010米等高线【解析】若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随着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塬面很可能会后退。b与原有的塬面边界大致一致,所以首先塬面边界会变为b。【答案】B(2008四川)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1213题。12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13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9、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 B C D【解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大体位于长城沿线,降水较少,生态较为脆弱,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在该区过垦会导致荒漠化。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使其成为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并且将其发展成为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答案】12.D13.A(2010山东曲阜2月)农田生产力用农作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能累积的有机干物质(包括植物的枝、叶、根、果及枯落部分)的数量来衡量。读不同地区农田生产力下降的耕地面积比例统计图,完成1415题。14我国各地均有不同

10、比例的耕地面积农田生产力水平下降,农田生产力下降面积比例最高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区 B黄淮海区C西南区 D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解析】本题可从图中坐标直接读得。【答案】A15该区域农田生产力下降面积比例最高的原因是()A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B该区域盐碱、旱涝、风沙严重C该区域地表崎岖,降水量大D该区域荒漠化严重【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使得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从而造成农田生产力下降面积比例最高。【答案】A(2010河北保定2月)读19882000年我国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构成表(单位:%)。完成1617题。新增(转入)耕地减少(转出)耕地林地24.220.6草地663.9湿

11、地、水域1.916.2未利用的土地7.92.7城镇居民点056.616.据表可知,下列各项中退耕比例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林地 B湿地、水域C草地 D未利用的土地【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由耕地转出为林地的比重占20.6%,比重大于选项中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答案】A17下列关于目前我国耕地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仍在加速减少B耕地利用率过低C人地矛盾仍很突出D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增加【解析】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得到一定的控制,但人均耕地面积仍在减少,人地矛盾很突出;我国耕地利用率较高。【答案】C二、综合题18(2008唐山12月)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城市气候统计图(下图),回答问

12、题。(1)概述图中甲城市全年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_。(2)丙地的地形类型为_,该地的湖泊与甲城市(海拔917米)的相对高度为_米。(3)概括图示地区河流在注入地方面的共性特点,并扼要说明影响该地河流径流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_。(4)简要说明图示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应注意的主要环境问题。_。【解析】第(1)题,分析某地气温和降水特点,先总体分析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再分析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季节分配等;由图中气温降水图可看出主要特点。影响气温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和海拔,同时降水少加剧了气温年较差。第(2)题,丙地地形的判断一定要借河流来判断,题中提示的是两地的具体高度数,则丙处湖泊必然有具体高度值,结合位置可判断该湖泊是我国最低点艾丁湖,海拔155米。第(3)题,图中明显表明河流都注入到湖泊中,内流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该地也不例外;同时气温降水图中还表明该地也有少量的降水补给,所以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第(4)题,沙漠地区发展农业,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植被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