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431080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中药的药性与中药的配伍上海中医药大学陈德兴一、中药的药性1.四气五味2归经3升降浮沉二、中药的配伍1中药七情2配伍形式3配伍意义4配伍实验研究、中药的药性中药的性能 药性功能寒、热、温、凉疾病寒、热性中药的药性升、浮、沉、降病势上下表里?归经的区分病位脏腑经络1四气五味,就是药物的性味,代表药物的药性和药味两个方面。 其中的 性”又称为 气”,四气也就是四性。性和味的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四气 -寒、热、温、凉?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药性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台疗原则:疗寒以热药、疗

2、热以寒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寒凉药?【主要作用】 清热、泻火、解毒?【主治病症】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温热药?【主要作用】 温中、助阳、散寒?【主治病症】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平”性药?【主要作用】 作用平和?【主治病症】 常用来治疗寒热不明显的病症?现代研究发现中药的四性涉及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二)自主(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三)内分泌系统功能状态?四)能量代谢功能状态?:五)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热证病人常见中枢兴奋的症状,寒证病人常表现为中枢受抑。从神经系统方面,早年即有报导寒证患者的神经类型多 为抑制型,热证患者偏于兴奋型。?寒凉

3、药,如羚羊角、牛黄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则具有中枢兴奋作用。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测量患者的唾液量、血压、体温、心搏间隔、呼吸间隔等效值以衡量植物神经系统的机 能状态)偏高,即交感神经 -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热证患者心率快,口腔温度升高,呼吸快,唾液量减少,尿内儿茶 酚胺类升高,说明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机能活动增强。?寒证出现相反的变化。?对寒证、热证病人分别应用温热药和寒凉药为主的方剂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其植物神经平衡指数也逐渐转 向正常化。3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长期给予动物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

4、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寒凉药则使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热证患者基础代谢率偏高。机体能量过剩。热证时机体的物质代谢特别是分解代谢亢进,能量代谢升高,产热效应加 强。?寒证则相反。?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 -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Na+,K+-ATP酶)活性,而纠正热证(阴虚证)或寒证邙日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5抗感染作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常有发热、疼痛等临床症状,一般属于热证,需用寒凉药为主的方药进行治疗。?(2)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由味觉器官辨别?艮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珍珠囊:辛主散、

5、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酸能收缓敛散,甘能缓急 调中,苦能燥湿坚钦,咸能软坚,淡能利窍。”?辛?【主要作用】发散、行气或润养?(还具有活血、健胃、化湿、开窍等功效)?发汗药(解表药)与行气药-多数辛味?某些补养药-也有辛味?还分布于芳香化湿药、开窍药、温里药、祛风湿药?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生物碱、苷类等。?现代研究表明以上功效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发汗、解热、抗炎、抗病原体、调整肠道平滑肌运动等作用相关。?甘?【主要作用】 滋补、和中或缓急?具有补虚、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等功效?滋补药及调和药性的药-多数为甘味?(还分布于消食药、安神药和利水

6、渗湿药中)?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主。?现代研究表明以上功效与增强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神经系统、抗炎、抗菌、缓解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相关。?酸?【主要作用】收敛、固涩?酸能收能涩,具有敛肺、涩肠、止血、固精、敛汗等功效。?敛汗、止泻药-带有酸味?酸涩药主要分布于收涩药和止血药中。?酸味药物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其次是鞣质。?现代研究表明以上功效与止血、收敛止泻、抑菌、抗炎等作用相关。?如五倍子、紫珠、棕榈炭、侧柏叶、地榆、乌梅。?苦?【主要作用】 泻火、燥湿、通泄、下降?苦能泄、能燥,具有清热、祛湿、降逆、泻下等功效。 ?青热药、燥湿药、泻下药和降

7、逆药 -多数有苦味 ?还分布在涌吐药、理气药、活血药和祛风湿药中。?苦味药物主要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其次为挥发油、黄酮、鞣质等。?现代研究表明以上功效与抗菌、抗炎、杀虫、平喘止咳、致泻、止吐等作用相关。?苦寒清热药黄连、黄苓、黄柏、北豆根、苦参等均主要含生物碱,皆具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 ?栀子、知母等主要含苷类成分,具有抗菌、解热、利胆等作用。?50种有毒中药中苦味药占 46% (23种),在中药五味中占有较高比例,应引起注意。?咸?【主要作用】软坚、散结或泻下?咸能软、能下,具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功效。?消散结块药、泻下药-带有咸味?还分布在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中,多为矿物类和动物类药材。?

8、咸味药主要含有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现代研究表明以上功效与抗肿瘤、抗炎、抗菌、致泻、影响免疫系统等作用有关。如昆布、海藻内服,用以治疗瘿瘤 (单纯性甲状腺肿)。?淡(淡而无味淡附于甘)?【主要作用】渗湿、利尿?渗利水湿、通利小便药-多为淡味?涩(涩同酸味)?【主要作用】收敛止汗、固精、止泻止血(药同酸味)?性味相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药物,功效也就有所区别?性同味不同的药物共同之处?味同性不同的药物功效 不同之点?所以,不能把药物的性与味孤立起来?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药物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的?是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

9、来的属寒属热 属实 属虚?旦是,在应用药物的时候,如果只掌握药物的归经,而忽略了四气、五味、补、泻等药性,同样也是不够全面的。?庄腑经络发生病变?清?同归一经的药物温?补?泻?鱼腥草肺热?竹叶清胃热?莲子心心火?夏枯草肝火?黄苓清肺热?干姜温肺寒?百合补肺虚?葶苈子泻肺实经的现代研究?归经与有效成分的分布?分析归经与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发现两者存在联系。?归经与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 归经”假说认为微量元素是中药的有效成分之一,基础之一。?归经与受体学说、环核苷酸?中药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与相应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通过激动或阻断受体而产生相应的药理作用,这种亲和 力的存在是中药归经理

10、论的基础。如细辛归心经,其所含的消旋去甲乌药碱具有兴奋心肌受体的作用。?味酸-能入肝?味古-能入心?味辛-能入肺?味甘-能入脾?味咸-能入肾?3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1)升 :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2)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3)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4)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凡沉降的药物,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

11、、泻下、利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胃气上逆的呕吐,当用姜半夏降逆止呕,不可用瓜蒂等涌吐药?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耆、党参、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提,不可用大黄等通便药?病位在表者,宜发表而不宜收敛,因表症须发汗解表,当用紫苏、生姜等升浮药,而不能用浮小麦、糯稻根等收敛止 汗药?病位在里者,宜清热、泻下或温里、利水等沉降药,不宜用解表药等?干阳上逆的头痛,误用升散药,反而造成肝阳更为亢盛的情况?卑阳下陷的泄泻,误用泄降药,反而造成中气更为下陷、以致久泻不止的症状、中药的配伍?配伍-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

12、物合在一起应用。?这种药物组合,决不是随机的、无序的随意的凑合,亦非无重点的药物罗列,而是根据病证的需要,按照中医立方用药的原则,有目的、有重点、有规律的用药方法。?本经:药有阴阳配合”?圣惠:宣摄合和”加强(相须、相使药效减弱(相恶)药物A+药物B减弱(相畏、相杀)毒副作用加强(相反)? 1中药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神农本草经: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 勿合用也?单行:不须其他药物辅助,单独应用,即可发挥治疗作用?本草蒙荃:不与诸药共剂,而独能攻补也。”?七情中的配伍:?相须:两种以上性能功效相类似的

13、药物合用,能增强原有功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热泻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大黄、芒硝都能泻下通便,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相使: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作用?如脾虚水肿,用黄耆配合茯苓,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 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如防风能解砒霜毒、绿豆能减轻巴豆毒性?相恶: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破坏或降低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能大补元气,配合莱菔子同

14、用,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增强或产生毒性或副作用?甘草反甘遂,在煎煮过程中,甘草中的甘草皂苷有助溶作用,增加了甘遂的毒性成分甾萜类物质的溶出率,使煎液的 毒性增加。?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 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膊莫相依。?七情的本质:?增效(相须、相使)?减效(相恶)?减毒(相畏、相杀)?增毒(相反)?相须、相使-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用药当用相须、相使者良”?相畏、相杀-临床使用毒性药物或具有副作用药物时要加以注意的,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相恶、相反-临床用药必须注意禁忌的配伍情况,所以勿用相恶、相反者”。?2、常用的配伍形式:?配伍形式多元化?从性味形式归纳: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辛开苦降?从用形式归纳:滋阴泻火,益气补血,刚柔相济?从臓腑形式归纳:肝脾同调,滋肾补肝,交通心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